陳熙樞學堂-溫馨提醒,強韌助力 請別讓技術價值長期委屈失血

2025-03-06

溫馨提醒,強韌助力
請別讓技術價值長期委屈失血

生意人當然可以有很大的理想跟抱負,但終究要靠誠信獲利來支撐;商人獲利手法可以有千千百百種,不過必須構建一個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型。汽修業屬於內需的技術服務業,在技術上理應搭上趨勢列車,於服務方面當該提升消費者感受,但在台灣汽修業,我們看到獨立車廠普遍存在二大怪現象,一個是工資收入甚且低於人事支出,另一個就是顧客服務長年來少能與時俱進。在汽修業面對百年巨變的擺盪時刻,於講究人、車兼顧定勝負之業態競爭,最能一針見血的強韌助力,無疑就是「工資收入」之認知改造與重啟建構。

技術價值應由工資收費來肯定,試問有哪位技師不曾花費數年以上苦學與歷練,不曾有過幾度皮肉傷,不曾為故障排除而熬神苦思,不曾擔心過腰痠背痛之後的養老歲月?又有哪些老闆不曾擔憂過技師離職及補缺,不曾買過遭科技汰除的機具儀器,不曾為消防或稅務深感力有未逮,不曾遭遇消費者不滿叫囂或公諸媒體?我們明知這些都是必然,但必然的代價卻離多數業友太遠,汽修業有一生賺存一億的英雄好漢,卻也有煎熬退場之失意商人。

對比品牌車廠營收結構與工時出售率,獨立車廠優化空間十分寬廣。其實不收或低收工資,最多只能增加少數忠誠客戶,但他們越是忠誠或人數越多,您反而越不容易賺到錢,並陷於低毛利之惡性循環。喜歡追逐低價的消費者,四處打探哪裡更便宜早成習慣,逐廉價者怎可能長期忠誠?即使您收費再客氣再低廉,都很難獲得他們的終極選擇與支持,而將本求利本該是生意人之基本存活準則,我們不能光為車輛進廠而欣喜,卻輕忽該筆生意健不健康。

修理疑難雜症與重大損壞車輛越多,複修、返修、延遲交車之顧客抱怨往往越多;運用廉價手法拉攏車源越用力,看得到與沒看到的白做工也會越來越多。薄利多銷在很多行業或可勇冠三軍,但對獨立車廠卻是十足毒藥,我們不是進貨與結帳為主的買賣業,也非消費者自由逛、自己購物之賣場,獨立廠店的修車位非常有限,一到三人店比比皆是,每天平均保修台數能有幾台?保守估計,台灣目前一年約有三千萬車次之保修總量,好店實在沒有車源不足問題,更不存在以低廉工資拚下去之必要,大可不讓技術價值的眼淚流不停。

獨立車廠的標準工資(亦稱工資率,即每小時工資多少錢),不建議與同質性廠店比較,因為低收現象實在太過普遍,您倒可參酌品牌車廠各保修項目之收費標準,然後再予適度調整。目前,超跑品牌先不談,品牌車廠的標準工資/小時,大致上落在600元至2,000多元區間,實際營運的工收比(即工資收入除以人事支出)大多數為3倍至5倍甚至更高,而獨立車廠普態卻低於1 倍,落差之大當可彰顯技術價值已遭嚴重貶抑,同時也表示向上提升空間頗值得期待。

提振技術價值並健全工資收入,應從常見保修項目分階段調高,一次調足當有可能嚇跑客戶,至於非常見保修項目則建議依標準工資的八成上調。由於各獨立車廠之營運實況、滿載率、原工收、主修品牌大不相同,筆者無法提供放諸四海皆可用的具體建議,各廠請自行斟酌及研用。30年來長期觀察獨立車廠,標榜專修疑難雜症與價格便宜著稱的汽修廠已不多見,約莫三十年前由潤滑油品牌帶動之快速保養站風靡一時,其實已透露獨立車廠的興衰演繹。

讓工資收費標準匹配該有的技術價值,並回復到不再委屈之專業尊嚴,獨立車廠必須要有實質上的進化與改變。憑藉雙手及個人工具雖然也可修車,但能祭出更多檢測儀器、特殊工具、修護手冊以及密密麻麻的線路圖,絕對可提高車主們的專業認同與信服,且更能有效支撐工資收費之合理調升。消費者會因「學問與專業認同」而願意花錢找醫生、聘律師、請會計師、就教代書,這種錢我們也都花過,那是因為您我不懂,但該懂的是車主們幾乎不會修車,可惜我們的專業彰顯實在不夠到位。

不要以為有頂車機、氣動扳手等基本配備,就能建立消費者的專業認同,在車主眼中充其量不過是基本配備,與專業價值感受差之千里,貴廠若能於常態保修中,熟練且充份使用引擎診斷電腦、扭力扳手、電瓶檢測器、冷媒管路清洗機、水箱水濃度測試器、光纖內視鏡、各類自動循環機、煮沸式煞車油測試器、拆胎機/平衡機、鈑金校正手術台等設備,車主的專業認同必能大大加分,調高工資收費的障礙也勢必降低。此等設備業友們或多或少都有,建請儘量廣泛使用,將可重塑「精準保修」之專業形象與價值認同。

調漲後的工資收入,將使貴公司盈餘大幅攀升,這項回歸技術價值的高成長,也需要場域環境之陪襯,請移除已棄用的機具、預備再生之舊零件裝箱、廠區壁面與地板之乾淨整潔維護、客休室服務升級、髒污烤漆房復新、廁所定時清理除味等,很多只是一次性的有限費用大整理,後續常態性維護其實花不了太多時間,就能給車主們幡然不同的感受與評價。工收合理增加之長期利益相當可觀,以一本萬利的改造視之絕無誇張,更何況還可裨益世代轉型量能。

此際獨立車廠若要擴增利潤,調漲工資收費標準、爭取永續性商機、優化營運結構、積極經營商圈,應是無以迴避的四大努力方向,其中又以調漲工收標準較為具體簡單,成效也最為顯著,就看理性思考能否戰勝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