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2市場掃描
2019-01-07
中油力拚綠能加油站
2019年1月底設160間
中油力拚做綠能加油站,中油表示,將在2019年1月完成建置160間綠能加油站,未來車主可以到加油站使用電動機車充、換電服務。因應政府政策,中油會在3年內建置1,000站綠能加油站。
政府通過「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將分階段推動車輛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必須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必須全面電動化。
中油旗下有約2,000個加油站,為了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加油站轉型,提供民眾電動機車充、換電服務,並導入大數據、智慧化、物聯網等科技,以加油站為核心發展社區微電網,推動「綠能加油站」。
中油副總經理畢淑蒨表示,中油將在3年建置1,000站可提供電動機車充電與換電服務的綠能加油站,預計2019年1月底建置160站,明年390站,2020年達到450站;設置充電站約花費新台幣60萬元,換電站大約花費200萬元。
中油發言人方振仁說,目前預定在2019年1月,將嘉義信義路、台南前鋒路2處直營加油站作為示範站點,提供充換電服務,並透過太陽能板產生潔淨電力,透過儲能系統儲存電力,最後可為電動車快速充電與更換電池,提供加油站用電。
台灣大車隊攜日本大和計程車
全台首創跨境叫車
台灣大車隊全國計程車總台數突破1萬9,000輛,穩坐國內市佔率的龍頭寶座,近年來積極經營55688App,會員數高達300萬,服務範圍涵蓋酒後代駕、旅遊包車、機場接送等,甚至觸及居家清潔、洗衣等生活需求,皆可透過App預約;2018年更邁向國際化,將服務版圖延伸到日本,與日本東京計程車業龍頭-大和計程車(全名大和自動車交通株式會社)結盟,今後不管前往日本旅遊還是出差,只要打開55688App,就可以直接叫到日本計程車,完全不用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
為了讓國人到日本當地的交通服務更便利,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台灣大車隊與創立79年的大和計程車合作。大和計程車為日本第一家上市計程車業者,在東京與其聯盟合計擁有1萬3,000台計程車。
台灣大車隊55688App不斷地創新,從本土叫車平台,逐漸轉型為綜合生活服務的平台,立志成為國人的生活密碼,更進一步建立跨國服務平台。透過這一次的合作經驗,建立起跨境的營運模式,將台灣大車隊優質的服務推行到日本各地,成為亞洲旅客的搭車首選。
2021年機車全面裝ABS喊卡
機車全面強制加裝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 暫緩實施。總統蔡英文12月11日指出,希望行政部門思考整體配套措施,提出讓人民可以負擔的方式後,交通部代理部長王國材表示,2021年新機車全面加裝ABS或
CBS(前後連動煞車系統)的政策因影響層面較大,將重新檢討實施日期。
而且2019年元旦上路的政策,只是針對15%新出廠的新型機車,加裝ABS系統,僅約15萬輛,其他85%舊款機車不受影響,更不是要求現有機車全面安裝ABS或CBS。
總統蔡英文12月11日舉行第二次迴廊談話,她主動提到機車加裝ABS的爭議。
蔡英文指出,希望行政部門可以重新檢視配套措施,看看有沒有救濟方法,或其他可以減輕人民負擔的方式。
王國材隨後表示,2021年新機車都要加裝ABS或CBS雖然立意良善,但是將增加民眾負擔,因影響層面大,也將視實施效益,重新檢討實施日期。而2019年元旦將推動的15% 新款機車加裝ABS或CBS,則會如期上路。
零件瑕疵!國內準備召回685輛
TOYOTA Auris更換變速箱
TOYOTA澳洲市場近期發佈,將召回2018年8月至10月間生產的2,640輛(全球2.9萬輛)2.0升引擎Corolla (台灣為Auris),主要是因CVT變速箱內扭力轉換器零件瑕疵,可能導致內部零件脫落,嚴重可能導致行駛間失去動力。澳洲TOYOTA新聞稿中表示,將「免費」召回更換CVT變速箱與扭力轉換器,預計施工時間約10小時。
而台灣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表示,國內導入的Auris,也搭載同樣的2.0升汽油引擎與變速箱,目前已經接獲原廠資料,預計針對685輛於2018年8月8~16日之間生產的Auris進行召回,但因零件供貨日程關係,實際召回日期,還須等待原廠零件到貨後才能進行,更換時間同樣約需9~10小時,詳細資訊還須待正式召回通知。
國內車價太貴?台經院:關稅不是保證競爭力的萬靈丹
台經院研究,國產車廠對民眾喜好車款轉變的掌握及應變不足、進口車調降入門款售價以及受匯率變動影響,均是銷售量被進口車彎道超車成功的主因,關稅顯然不是保證競爭力的萬靈丹。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梁宜峰指出,國內小客車進口關稅17.5%,另不論國產或進口車還要再課貨物稅,2000c.c.以下車款稅率25%、2001c.c.以上則課徵30%,稅率比關稅還高,而如果是售價300萬元以上車款,還需繳納10%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
在各種稅層層疊疊之下,墊高了國內車價,面對部分降低或取消進口車關稅的聲浪,梁宜峰分析,一旦成真,會讓國產車廠「很慘」。
此外,進口車商對市場脈動敏銳,抓住國人購車喜好轉為休旅車的趨勢,主推休旅車款。同時,近年民眾對車輛安全配備、保護措施要求提高,寧願多花一點錢也要買進口車,更讓情勢雪上加霜。
對於本土車廠反而無法搶先掌握國人購車趨勢的問題,經濟部工業局官員出面抱不平,只要車輛改款必須投入設備、人力以及時間,約耗時3至5年導入車型、車款,貿易商則可隨時進口市場喜好的車款,應變力自然無法相比。
不理川普 沙烏地阿拉伯採取
沙國優先石油政策
川普總統曾告訴外國領袖說,“美國優先”意味他會將美國需求置於其他國家的需求之上。他們也應為自己的國家,採取相同的行動。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人似乎實踐了這則訊息。
12月初,沙烏地阿拉伯不理會川普施壓,拒絕全力生產以降低油價。沙國反而說服其他原油生產國減產,並宣布未來二個月,沙國產量將大幅減少。
RBC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考夫特(Helima Croft)於12月7日說,「今日沙烏地阿拉伯選擇了沙國優先政策。」當日,OPEC,俄羅斯與其他幾個產油國同意於1月開始,每日減產120萬桶。
此一決議記錄了沙國能源政策的反轉。
過去6個月,在川普的勸說下,沙國每日增產逾100萬桶。現在,沙國將於2個月後,每日減產約90萬桶。
表面上,這項決議看來像是對一個重要盟邦的羞辱。而此一決議的時機,則正值美國國會議員威脅懲處沙國,因為沙國特工於2018年10月在伊斯坦堡殺害了華盛頓郵報記者卡舒吉。
因油價已落入空頭市場,少有商品分析師懷疑沙國減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沙國需讓布倫特原油每桶上漲約25美元,才能達成預算平衡。
美國能源部估2019年油市
大抵均衡 美國產油持續增長
美國能源部12月11日發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展望」(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STEO) 報告表示,11月布蘭特原油現貨價格平均為每桶65美元,較10月份均價大跌16美元,創下2014年12月以來的最大月度均價跌幅,主要因為對全球石油需求疲軟的憂慮,以及美、俄、沙等重要產油國家產量增長的影響。報告也預估,2018年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將達1,090萬桶,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2019年的日均產量更將達到1,210萬桶。
受到近期油價大跌的影響,報告將2018年西德州原油的均價預估較11月下調2.4%至每桶65.18美元,2019年的均價預估更大幅下調16.4%至每桶54.19美元;2018 年布蘭特原油的均價預估較11月下調2.3%至每桶71.30美元,2019年的均價預估也大幅下調15.2%至每桶61美元。
報告預估2018年全球石油庫存增長約達到每日30萬桶,2019年也預期將增長20萬桶/日。2019年全球石油產量也預期將增長140萬桶/日,因美國的產量增長將會抵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的產量下滑,報告預期2019年OPEC產量將會減少90 萬桶/日。2019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則預估將增長150萬桶/日,主要的消費增長來自於美國、中國與印度。
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增加10座
創4個月來最大增長
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 Inc.) 公佈,截至12月21日,美國石油與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12月中增加9座至1,080座,為5週來首度增加,相比11月中旬曾創下2015年3月以來新高的1,082座。其中,主要用於頁岩油氣開採的水平探勘井數量較前週增加13座至940座。貝克休斯統計的探勘井是指為開發以及探勘新油氣儲藏所設的鑽井(鑽機)數量。美國油氣探勘井
數量2016年的低點為404座,2014年的高點為1,931座。NYMEX原油期貨週線大跌11%,創下2016年1月以來的單週最大跌幅,天然氣期貨下跌2%。
貝克休斯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較12月中增加10座至883座,創下4個月來的最大增長,相比2016年的低點為316座,2014年的高點為1,609座; 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減少1座至197座。與2017年同期相比,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增加了136座,天然氣探勘井數量增加13座;水平探勘井數量年增139座。
原油跌至一年低點
學者:油價快見底了
國際原油價格下挫至2017年第3季以來最低點,學者表示,全球景氣放緩影響用油需求,不過,目前油價與2017年低點差不多,西德州每桶在45元美元徘徊,國際油價應該快要見底。
國際油價自2018年10月開始走跌,國際油價在12月21日跌到去年第3季以來最低點。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國際油價下跌應受供過於求、全球景氣放緩等因素影響。他說,雖然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同意2019年1月起每天減產120萬桶,不過第一波減產力道似乎不夠。目前看起來原油仍供過於求,全球經濟成長已經開始趨緩,用油需求也會受景氣影響,若持續開採原油,對油價相當不利。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雖然目前供給稍微過剩,但並不嚴重影響油價,且OPEC已經決議減產,油價走跌是受到期貨市場炒作影響。
他分析,市場認為原油生產成本每桶約在30美元至50美元之間,因此,長期來看,應該不會再跌破目前價位,國際油價大跌的機會也不高。他預估,西德州中級原油每桶約為45美元,北海布倫特原油則是每桶60美元。
迫不及待減產的OPEC阿聯酋:可再多減6個月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還沒有開始實施新的6個月減產協議前,似乎就有點迫不及待了。
據了解,目前OPEC已承擔大部分減產的的成員國,繼續承諾延長甚至增加減產的量。來自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的官員同意沙烏地阿拉伯的想法,該集團將與俄羅斯和其他石油生產國(OPEC+) 一起將該協議再延長6個月。
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Mohammed Al Mazrouei 強調OPEC+的集體減產120萬桶/日將清除2019年上半年庫存的同時,暗示可以討論額外的減產措施。
同時兼任OPEC主席的Al Mazrouei在科威特說道,「計劃減產已經過仔細研究,但如果不起作用,我們總是可以選擇召開特別OPEC會議,過去我們也這樣做了。如果我們需要延長6個月,我們將會這樣做,如果需要更多,我們將始終討論並提出適當的平衡點」。
由於市場擔心經濟增長減緩、美國供應量激增等因素,將導致2019年出現供過於求的場景,OPEC+希望將市場穩定住。然而,即使在PEC+於12月7日公布減少供應量後,油價還是不停的下滑。
國際能源組織IEA執行總監Fatih Birol向土耳其媒體表示,預計2025年美國石油產量將大致上等同於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美國頁岩油的成長將徹底改變石油市場的平衡。
越南宜山煉油廠投產
助大幅降低進口依賴
越南規模最大的宜山煉油廠12月23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轉,每年將產出1,000萬噸原油,加上已投產的其他煉油廠的產量,將可滿足越南國內石油需求的80%至90%。
位於越南中部清化省(Thanh Hoa)的宜山煉油廠(Nghi Son)是越南最大的石化煉油廠,投資商包括越南石油集團、科威特國際石油公司、日本出光興產公司和日本三井化學公司,投資總額為90億美元。
宜山煉油廠於2013年10月起興建,並於2017年4月完工,採用世界最先進的煉油技術,2018年5月開始試營運生產,產品包括液化石油氣、A92和A95汽油、柴油、煤油等。
報導指出,宜山煉油廠正式投入商業運轉後,第一階段的日產原油量為每天20萬桶,相當於每年1,000萬噸原油,可以滿足越南國內石油需求的40%。
美國石油生產表現強勁
產量以及出口量均創下新高
美國石油協會12月20日發布月報表示,2018年11月,美國原油以及天然氣凝析油的產量雙雙創下新高,分別達到每日1,160萬桶與480萬桶;美國原油出口量也同樣創下新高,達到每日240萬桶。這使得美國的石油淨進口量創下逾50年以來的月度新低至僅有220萬桶/日。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福爾曼(Dean Foreman)表示,美國能源部門的強勁生產表現,穩固了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的地位,對於美國的能源安全、經濟,乃至於海內外的消費者來說都是有利的。
除了石油產量與出口量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數據也創下了紀錄,包括11 月燃料油的需求創新高達到180萬桶/日,1~11月的汽油需求也創新高達到930萬桶/日;此外,2018年1~11月的美國石油需求達到2,070萬桶/日,則是創下2007年以來的同期新高。
報告指出,雖然當前市場對全球經濟的疑慮持續升高,但如今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主要由美國的石油增產來供應,但美國國內的石油基礎建設仍有欠缺,必須加快建設才更有利於美國的能源生產與國際市場接軌。
德車廠電動車,未來將只用綠電生產
德國汽車工業全力投入電動車,而且標榜使用綠電生產,福斯(Volkswagen)日前表示,2019年底推出的第一款低價位純電動車I.D. Neo生產過程將使用綠電。
另一家大廠BMW的腳步更快,不僅用綠電打造電動車i3,預計2020年起,旗下所有工廠的用電100%來自綠電。
戴姆勒(Daimler) 12月13日表示, 與Statkraft能源集團簽署購電合約,未來的用電將來自本國的風場。這些在1999年到2001年間興建的風場,即將屆滿再生能源法保證收購的20年期限,電賣不出去就無法經營下去。
戴姆勒強調,透過購電合約的方式能讓這些風場繼續運轉,協助德國達成減碳目標。
戴姆勒的目標是在2022年前,德國所有8座工廠的用電都是零碳排。
挪威國營的 Statkraft集團以水力發電聞名,綠電的發電量位居歐洲龍頭。
近年Statkraft跨足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簡稱PPA)事業,提供綠電給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德國代理的綠電裝置容量高達10,000百萬瓦(MW),從規模來看也是領先同業。
高田氣囊危機再現!美國Toyota/Lexus 召回6.5萬輛疑慮車款
高田氣囊再爆出瑕疵, 這次美國Toyota、Lexus 針對旗下Corolla、Sequoia、Tundra、SC等車款發佈召修通知,共影響6.5輛車款。
據美國官方原廠表示,此次仍因是高田安全氣囊品質控管不佳,氣囊內部氣體隨高溫曝曬等因素,導致內部結構材料出現變質,可能會造成氣囊無預警引爆,對乘客會造成莫大的生命威脅。
為此美國官方針對Corolla(2003~2005)、Sequoia (2002~2005)、Tundra(2003~2005) 以及Lexus SC (2002~2005)這些年份車款發佈召修通知,目前統計數量來到6.5萬輛,至於台灣市場部分目前尚未影響。
先前高田氣囊事件已讓全球20多個車廠受害, 不只日系車, 連BMW、M.Benz、Audi等歐洲知名大廠也接連受害,如今美國美國Toyota、Lexus又大規模召修,高田氣囊品牌信心難以挽回。
Skoda全球銷售表現驚人,台灣市場成為最挺國家之一!
近兩年來,全球汽車銷售的數字都有衰退跡象,但仍有個別車廠的表現相當亮眼,其中Skoda稍早前公布2018年前11個月的銷售成績,已經累積超過114萬輛,比起去年成長5.1%之多,在各市場中,台灣成長率突破雙位數。
透過Volkswagen集團的資源優勢,Skoda近年來推出的車款都擁有優異的操控表現,以及豐富的安全配備,最重要的是價格相當具有競爭力,在旗下Karoq、Kodiaq等休旅車的帶動下,截至2018年11月,已經有114萬8,600輛的累積銷售。
除了全球市場表現亮眼以外,Skoda在各大市場也都有驚人成長,其中台灣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光是前2個月的銷售數字,就已經超越2017年第一季的成績, 可見Skoda在國內越來越受歡迎,每年都呈現二位數銷售成長,讓台灣成為最挺Skoda的市場之一。
另外,整個歐洲地區成長16.7%,俄羅斯更是繳出驚人的30%成長率,以銷售數字來看,主力仍是Octavia、Fabia等歐洲熱銷車款,佔據近一半的總銷量,另外SUV車型的Kodiaq、Karoq表現同樣不俗,超越旗艦房車Superb成為重要戰略車款。
Skoda表示,2018年前11個月總銷量比2017年增加5.1%,是一張相當不錯的成績單,特別是遇到嚴苛的歐盟WLTP排放法規與中國汽車市場下滑等狀況,預計未來新推出的Scala還能讓品牌銷售表現更上一層樓。
轉型布局電動車,德國福斯將大裁員
據報導, 福斯內部規劃, 漢諾威(Hannover)與恩登(Emden)兩座車廠的2萬2千名員工,未來幾年將裁員7千人,占目前總數三分之一。
從2022年開始,恩登廠將生產電動小汽車和高級房車,前者的定價在2萬歐元(約台幣70萬元) 以下,至於漢諾威廠將負責生產電動廂型小巴士I.D. Buzz及另一款大型電動車。
聯合國氣候峰會日前才在波蘭落幕,歐盟12月17日即通過嚴苛的環保標準,規定新車的碳排量在2030年前必須比2021年減少37.5%。歐洲車廠唯有加快電動化速度,才能避免巨額罰款。
對此,福斯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透過全新的電動車製造平台和在中國市場的高占有率,福斯當然能達成減碳37.5%的目標,不過這麼嚴苛的標準也意味著公司大規模的結構轉型。
福斯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正全力進軍電動車,為電動車規劃全新的製造平台MEB,打算在未來5年投入300億歐元(約台幣1兆元) 在電動車的研發和調整生產線。
中國山東青島港 要開原油超市
山東地煉的強勁需求,吸引巴西等原油巨頭要在油品吞吐量占中國進口總量1/6以上的青島港,開辦原油超市。這將開創新的原油銷售模式。
據報導,青島實華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在青島港董家口港區長期租賃4個10萬立方保稅原油罐。
青島實華是青島港下屬的液體散貨公司,也是中國沿海最大的油品裝卸、中轉、儲存基地,擁有黃島和董家口兩個港區7 座碼頭12個泊位和全國碼頭公司中最大的罐區容量。
協議生效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產的原油,可以從巴西裝船到達董家口港區的保稅原油倉庫,開展保稅原油的現貨交易。
青島實華總經理劉晉指出,在中國港口租下保稅原油罐區,向地煉企業直接銷售原油,「相當於港口為單品種開了一個超市」。
中國地煉企業之前大多是透過貿易商,向巴西等全球各地採購原油,是現貨現錢,而且要湊夠批量。而透過生產商長期租賃保稅原油罐的模式,山東地煉可以拿現貨,解決大量資金一時難以籌集的問題,劉晉指出,「需要一萬噸、兩萬噸,直接買就行了,不需要簽長約占用大量資金,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好。」
BMW投入中國網約車市場,鋪路行業轉型
德國BMW集團日前在四川成都宣布正式進軍中國網約車市場,成為首家在中國獲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並投放車輛的外資企業。
據報導, 除BMW外, 德國賓士(Mercedes-Benz)和奧迪(Audi)也試辦網約車和汽車分時租賃業務,且都瞄準高階市場。
業界人士認為,BMW等高價汽車品牌投入網約車市場,一方面是搶占行動出遊市場,在中國網約車市場上爭得一席之位;同時也為日後汽車行業轉型鋪路,在中國開拓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市場。
BMW初期投放的200輛車,其中一半是油電混合動力版,並將配備專屬網約車司機。
對於網約車業務首選成都,BMW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CEO)高樂表示,成都的快速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縮影。
而且成都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單日使用網約車服務次數居高,同時也是BMW最先嘗試和落地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的市場,對開啟新業務有利。
報導說,加上已投入生產的榕桔(Dung Quat) 煉油廠等,宜山煉油廠商業運轉後,越南自行生產的原油量將可滿足國內石油需求的80%至90%,大幅降低對外國市場石油進口的依賴度。
中國宣布2019年1月起 暫停對美汽車暨零部件 加徵關稅3個月
中國財政部公布,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先前會談所作出的共識,根據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法等基本原則,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從2019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暫停加徵關稅3個月;其中28個稅目商品暫停徵收《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所加徵25%的關稅;另對116個稅目商品暫停徵收《對原產於美國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所加徵25% 的關稅;對其他67個稅目商品暫停徵收《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實施加徵關稅的公告》所加徵5%的關稅,共涉及211個稅目。
公告指出,從2018年7月1日起,中國對汽車及零部件主動降低進口關稅,以擴大對外開放,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而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加徵關稅,則是其反制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被迫之舉;這次決定暫停加徵關稅,則是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共識的具體措施,將可以擴大適銷對路產品進口,滿足中國國內市場和人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