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市場掃描
2019-03-05
中油在台南設置全台第一座綠能站
未來不賣油改賣電
中油在台南建置全台第一座智慧綠能示範站,可以自行產電,供電動機車充電,中油董事長戴謙1月19日表示,隨著電動車數量的增加,及國內的石化車輛將在2040年停止販售,中油將很快布局把加油站改為加電站,未來地下油槽將變成電能儲存區,而載油車將變成載電車。位在台南前峰路的綠能示範站,於2月14日正式啟用。
這座由舊站改建的新式加油站,站內除了一般的加油設施外,還有電動機車的換電池站,及一座公規的機車加電椿,目前在市面上相當稀少,更特別的是站頂有太陽能板,站的地下室則有天然氣發電與儲能電池等設備。
戴謙表示,國內的政策在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隨著電動車輛增加,中油售油量會持續減少,配合國家綠能政策,並為中油找出路,中油研發儲能電池,並運用在現有的加油站上。
他並表示,電池是未來的重要產業,中油將帶領國內相關產業,組成台灣隊,到國際上與其他電池大廠一起打國際賽。
車市去年衰退2.1%
進口車市占達45%
台灣2018年新車銷售統計出爐,雖然下半年起景氣不確定性增加,但舊換新貨物稅補助刺激換車需求支撐市場,全年台灣車市銷量43萬5,135台、年減2.1%。
雖然車市難免受到景氣影響,不過進口車市占率在各品牌持續引進新車款的車海戰術帶動下,全年市占率達45.3%,共賣出19萬7,281台、年增6.3%。
累計去年全年車市表現符合車商預期,繳出43.5萬台的成績單,和泰車代理豐田及凌志(Lexus)囊括27.8%的市占率,雖較
去年銷售減少5.7%,但主要反應Innova、Wish停售後的市場缺口,凌志全年銷量1萬7,806台,成長幅度達23.1%,在進口車中成長力道居冠。
另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是本田,在CR-V、HR-V 搭上運動休旅車(SUV)熱潮大賣特賣下,去年本田銷量達3 萬8,822台、年增13.9%,成長力道僅次於福斯(VW),連續2年銷售出現兩位數成長,創下在台銷售新高紀錄。
在進口車方面,除了凌志表現亮眼,今年以來頻頻以平價車款進攻台灣的福斯後勢也不容小覷,僅次於凌志,且年度銷售量直逼BMW。車商也提醒,不能忽視進口車市占率節節攀升的現象,尤其去年國產車銷量已經跌破25萬台對台灣汽車工業而言將是不小警訊。
大車隊攜固特異 攻汽車保修商機
台灣大車隊積極發展汽車保修業務,旗下金讚汽車保修廠與美國輪胎品牌固特異(GOODYEAR) 策略結盟,雙方合作的旗艦廠1月11日於新北三重及汐止開幕,瞄準計程車司機與三重、汐止民眾車輛保修商機。
大車隊總經理李淑瓊表示,金讚預計下半年起轉盈,全年以達兩平為目標。
金讚由大車隊100%投資,主要從事汽車保修服務,對內服務車隊小黃及多元計程車,對外也提供非車隊計程車及消費者自用車輛保修服務。
去年金讚保修營收占大車隊總體營收的5%,除三重、汐止兩店外,今年底前還將於雙北地區再新增2個據點,營占比可望提升到8%至10%,預計2020年將拓展到中南部,成為大車隊多角化經營的重要里程碑。
HR-V 蟬聯小型SUV 霸主
近年來Small SUV 車款以其靈活變化空間、豐富機能等多功能用途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在全球各地皆掀起熱銷風潮。台灣Small SUV總市場也在各品牌小型休旅車款導入,及各種型式之促銷搶市下,市場占有率從2016年的1.7%提升至2018年的6%,台灣Small SUV市場形成激烈且白熱化的競爭態式。
Honda Taiwan洞燭市場先機、劃時代開啟台灣國產小型休旅車先河,在Honda HR-V的熱銷之下,亦帶動各品牌相繼導入。
Honda HR-V 以「Crossover」為產品研發概念,運用前瞻性的想法和技術,完美融合SUV特有的強健與安全感、COUPE特有的高級感與個性、MPV特有的實用性與舒適性,同時凝聚感性的美麗外觀及車輛的多元價值,甫上市隨即形成市場搶購風潮。
Honda HR-V自導入2年多以來,持續以符合市場需求、精準的產品定位、優異產品實力深獲顧客喜愛及肯定,在2018年蟬聯小型SUV級距霸主。
商用車賣太好
和泰車新竹要找地拓點
車市龍頭和泰車旗下大車事業長源汽車銷售連年成長,商用車前景看好,計劃在新竹設立全新銷售與維修據點,初估投資金額超過10億元。
和泰車表示,大車事業表現出色,新竹據點規模太小,為了服務顧客,正在找地擴建,由於商用車體積較大,評估中的據點用地規模高達四、五千坪。
和泰車去年乘用車銷售受到整體市場衰退影響,雖然持續居於龍頭地位,銷售受影響,所幸商用車創下紀錄,大型車販賣達成市場九連霸,3.49噸販賣創3,473台的新紀錄,總台數7,196台。
和泰車藉由多角化投資與產品多元化,去年商用車、和泰產險與中國轉投資事業成功挹助和泰的營收與獲利,商用車的重要性更加重要。連續幾年的商用車銷售大幅成長,維修量能勢必增加,加上今年持續看好,和泰車在商用車事業投資較以往積極,目前在新竹評估中的據點都在10億元以上,做為後續展店之用。
進口車直營台灣 銷售兩樣情
國際車廠掀起來台設分公司直營風潮,企圖進一步擴張台灣市占。在台直營的純進口車品牌中,去年賓士、馬自達、福斯、富豪等品牌新車銷量破紀錄,為車廠直營台灣市場趨勢,再注強心針。
然同樣原廠分公司直營,傳統勁旅奧迪去年新車銷量卻是大減兩成,陷入谷底;新成立的台灣捷豹路虎,2018年銷量也僅達目標的1/3。顯然直營也非業績票房保證。
近年來台灣進口車銷量逐步成長,去年已突破45%大關,快拿下台灣車市的半邊天。市場放大,加上「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消費心態,尤其政府給予外商來台投資單一稅率20%的優惠投資條件推波,鼓舞國際汽車大廠陸續收回台灣代理權,成立分公司直營。
這波車廠直營風最成功的案例,就屬2002年成立的台灣賓士,已連續8年拿下台灣豪華車品牌銷售冠軍。全球最大汽車業者福斯集團,也在2015年成立奧迪福斯汽車公司,整合旗下包括福斯、福斯商旅、奧迪、史可達(Skoda) 等4汽車品牌台灣代理業務。
奧迪福斯汽車成立4年下來,福斯與史可達靠著貼近國產車的訂價策略,及歐洲車的高形象,成功打下江山。
除歐系品牌外,近年收回代理權直營的日系品牌,包括台灣馬自達,及鈴木汽車台灣子公司金鈴汽車,表現也相當出色。兩家業者共同的特色,都是獲得原廠在產品資源上的充分支持,並運用日圓大幅貶值的成本優勢,讓進口新車訂價幾乎等同過去國產化時期的水準,在台灣市場攻城掠地。
環保新規上路 掀商用車換車潮
汽車六期環保新規今年9月上路,市場預期符合六期規範的全新商用車價將大漲50~100萬元,引爆市場搶購、換車潮,推升去年國內中大型商用車(3.5噸級以上) 銷量大增2成至近年新高;其中,和泰汽車代理日野(Hino)與豐田品牌商用車銷售大增24%達3,437輛新高,以28.8%市占率,連續9年稱霸國內中大型商用車市場。
政府將汰舊換新補貼金額從5萬擴大至20萬元,加上搶購五期車買氣持續下,車商樂觀今年商用車市場表現。而不僅中大型商用車市場旺,市場更預期買氣將向下蔓延至3.49噸級小貨車。
根據監理所資料,去年國內整體商用車銷量達2.19萬輛,年增約11%。業者分析,主要受惠於電子商務物流需求增加、進出口成長及老舊車輛汰換需求提前等因素。
進一步細分商用車市場,去年3.5噸級以上大貨車及客車總銷量達1.19萬輛,較2017年一口氣大增20%,創近10年新高,和泰車代理的日野與豐田品牌車成為最大贏家,銷售達3,437輛新高,再度蟬連市場第一寶座。
工具機銷美 應檢附MIT 證明書
中美貿易戰之下,美國加強查核產業鏈涵蓋中國的任何產品,財政部關務署1月8日表示,自2018年11月起,只要是從我國輸出到美國的工具機,包括超音波、CNC車床、刻模機、液壓機等,都須檢附以我國為原產地之原產地證明書正本。
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3月起,依301條款對中國製工具機採取25%額外關稅措施,為了避免中國工具機來台「洗產地」以規避美國關稅,因此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要求企業應在輸出前檢附我國產製稅則第8456節至第8463節之工具機的原產地證明書正本,佐證其產地確實為MIT 台灣製造、海關始能放行。
目前我國申請原產地證明有三種方式,第一是原材料經加工或製造後,所產生之貨品與其原材料歸屬之我國海關進口稅則前6位碼號列不同,可視為在我國生產;第二則是貨品加工或製造未造成稅則號列改變,但附加價值率超過35%;第三則為特定貨品符合重要製程,同樣也可認定為MIT。
然而,產業界也有中國廠商藉此方式來台申請原產地證明規避美國關稅。因此,國貿局針對我國與中國貿易往來最頻繁的機械類產品訂出規範,只要是我國輸出到美國以前,都必須檢附在台的原產地證明書,以此保護我國廠商權益。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
躍居全球第三大
貿協與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的「2019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於2019年3月4~9日在臺北世貿1館及3館、南港展覽館1館及2館登場,規模躍居全球第三大。
外貿協會秘書長葉明水表示,TIMTOS一直是參展廠商拓銷全球市場的重要平台,2019年匯集國內指標廠商,以及來自26國的外商參展。除了已參展多屆的瑞士館及德國館,美國、丹麥及土耳其首次以國家館形式參展,顯示TIMTOS已是各國競相展示最新機種與技術的國際大展。展中舉辦第二屆TIMTOS高峰論壇,邀請全球工業4.0專家
與業界領袖,分享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
機械公會秘書長王正青指出,2019年TIMTOS以「工業4.0、智慧製造」為展覽主軸,搭配新增的「AI及新創展區」,展出工業4.0、數位化解決方案及高度整合能力的自動化應用。更多資訊請至官網(WWW.TIMTOS.COM.TW) 查詢。
昭和殼牌石油
重啟伊朗原油進口作業
伊朗政府日前表示,將恢復因美國經濟制裁而中斷的原油出口作業;據報導,日本第4大石油公司,昭和殼牌石油,已重啟伊朗原油的進口作業。
川普政府於2018年11月,對伊朗產原油展開經濟制裁,要求各個國家停止進口伊朗原油。但也豁免臺灣、日本、中國、韓國、
印度、希臘、義大利及土耳其等8 國,暫准繼續向伊朗購買原油。
由於這項豁免,各國也再度展開伊朗原油的進口作業,伊朗中央銀行的Hemmati總裁在1月21日表示,繼中國與韓國等國家之後,日本也再次展開了原油進口作業,最快在2月上旬時運抵日本。
然而,美國這次經濟制裁措施的豁免條件是有但書的,要求被豁免國在2018年11月~2019 年5月的這段期間,停止與伊朗進行交易。
日本各家石油公司也因為年度決算的關係,在2 ~ 3月左右必須停止原油的進口。
日本等國也就豁免期間的延長,與美國政府展開交涉。
丹麥公司售出石油業務部門,
向再生能源轉型
丹麥最大的能源工業和航運集團,埃彼穆勒-快桅集團(A.P.Moller-Maersk) 在2017年8月出售了其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給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TOTAL)。
這項交易價值74.5億美元( 約2,297億台幣),包含快桅獲得的3.7%道達爾股份,以及原本快桅石油的25億美元債務(約771億台幣),同時道達爾鞏固了在英國和挪威的現有領先地位,並進入丹麥市場,使道達爾成為北海第二大運營商。
在這之前不久,丹麥的丹能集團(Dong Energy) 才將其石油和天然氣業務出售給德國買家,並於2017年10月底更名為沃旭能源(Orsted)。而快桅出售的正是丹麥最後一間石油公司,讓能源轉型再邁進一步。
道達爾也向丹麥承諾可再享受石油收益,但丹麥計畫到2050年完全放棄石化燃料,近年來風力發電在丹麥的電力供應佔比日漸提升,而產油量則逐年下降。
供應增長需求放緩
美國能源部下調2020年油價預估
美國能源部2月12日發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展望」(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STEO) 報告表示,1月份布蘭特原油均價為每桶59美元,較去年12月的均價上漲2美元,但與去年1 月相比則是下跌了10美元。
報告預估,今明兩年(2019、2020) 布蘭特原油均價將分別為每桶61美元與62美元,
相比2018年的平均價格為每桶71美元。報告對2020年的布蘭特原油均價預估較前月下調了3美元,因供應增長的預估上調,且預期經濟放緩令需求預估下調的影響。
美國的產油增長是全球石油市場供應增加的主要來源,報告表示,1月份美國原油日產量達到1,200萬桶,較前月增加9萬桶,並預期今明兩年美國原油的日均產量將分別達到1,240萬桶與1,320萬桶,主要的產油增長均是來自於最大的頁岩油產地、橫跨德州與新墨西哥州的二疊紀盆地。在需求的部分,報告預估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分別為1.0145億桶/日與1.0293億桶/日,相比上月的預估則分別為1.0154億桶/日與1.0307億桶/日。
石油版圖改寫?南非確擁油田
「10 億桶油量」恐威脅中東
法國道達爾石油集團(TOTAL Group)宣布,公司在南非南部海域發現大片天然氣及凝析油田,保守估計至少有10億桶油量,這個大發現不僅可能改變南非經濟,更將改寫全球石油資源市場。
據報導,該公司在距離南非南部海岸175公里的海上發現一個凝析油田,約1萬8,734平方公里海域、在水深200公尺至1,800公尺深海的布魯帕達(Brulpadda) 探勘區,鑽井深度3,633公尺的海床處,發現57公尺厚的油層,並成功探勘出凝析油與天然氣。據道達爾的說法,該探井的資源量約為10億桶的油量。
天然氣油(condensate oil) 又稱凝析油,是石油在高溫高壓情況下溶解在天然氣中的混合物,為氣態呈現,在開採時因離開高溫高壓地底而轉化凝結成液化油。不需要跟傳統石油一樣經過煉油廠煉油成為天然氣及石腦油(Naphtha),凝析油只要經過簡單轉化則可成為石腦油,品質好的凝析油用途甚至不會輸給原油。
道達爾石油集團在該區擁有45%的開採權益,其他則是由中東卡塔爾石油公司及加拿大天然資源公司則佔25%及20%,以及由南非商人組成的財團Main Street 的10%。
本田啟動40億投資台灣計畫
台灣本田汽車啟動來台17年來最大投資計畫,日籍社長伊藤隆人2月25日宣布,5年內將對台投資40億元,投入屏東工廠生產設備更新,以及本田新車型國產化等相關工程,同時全台經銷服務據點年內將全面完成更新升級,展現深耕台灣市場的決心。
近來本田接連宣布將結束關閉土耳其、英國工廠,但逆勢在台擴大投資,除反映品牌在台銷售市占成長的實績,也凸顯本田看好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成長性,啟動加碼投資計畫。這也是繼2017 年福特六和汽車啟動5年40億元投資計畫後,近年國內第二家宣布對台擴大投資的外資汽車製造廠。
2002年設立的台灣本田,是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100%控股的子公司,成立迄今汽車累積銷售即將突破40萬輛。去年國內車市緊縮,台灣本田締造品牌新車總銷逾3.8萬輛的新高紀錄,不僅逆勢大增近14%,更躍居台灣車市前三強。
據了解,台灣本田將在今年第二季上市國產小型休旅車HR-V小改款車型,並持續強化包括CR-V等現有產品的配備與產品競爭力,迎戰對手全新車款踢館,力保市占版圖不墜。
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增長
石油需求創2005 年以來同期新高
據報導,美國石油協會在月報當中表示,2019年1月,美國石油需求年增1.1%達到2,070萬桶/日,創下2005年以來的同期新高;其中汽油需求量達到890萬桶/日,更是創下1945年以來的紀錄新高。美國煉油廠的原油加工量也同樣創新高達到1,730萬桶/日,煉油廠的產能利用率為93.1%。受到煉油廠產量創新高供應充裕的影響,1月份國際原油價格雖然上揚,但美國汽油價格則是下跌。1 月份,美國石油庫存較過去5年的同期平均值仍高出5.8%。
不僅國內的需求強勁,美國產油增長也同樣強勁。1 月份,美國原油產量達到創新高的1,190萬桶/ 日,天然氣凝析油的產量也同樣創新高達到490萬桶/ 日。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福爾曼(Dean Foreman) 表示,美國的產油增長已經基本上滿足了全球的需求增長,完全彌補了產油國減產以及美國制裁委內瑞拉的影響;美國產油的強勁增長也讓油價能夠保持較低水平,對美國國內的企業以及消費者乃至於海外市場都帶來助益。
歐盟及日本共同宣布將AEB強制
列入新車標配,最快2020年上路
在購車安全意識抬頭的現在,如果只有6氣囊加循跡等「基本配備」可能還是無法滿足消費者,「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著實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諸如BSW盲點偵測、LDW
車道偏離警示、LKS車道維持輔助、ACC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等,其中又以AEB自動緊急煞車系統最受到消費者青睞,因為這也是公認最具保命效果的行車安全配備之一。
正因為AEB的重要性,Euro NCAP及歐盟自2014年起便將AEB 測試列為新車出廠的檢視項目,近年來也與時俱進陸續加入偵測行人及自行車騎士,並且成為獲得最高安全5顆星的重要評鑑項目。
為了提升全球汽車安全標準,並與主要汽車品牌達成共識,近日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宣佈,日本與歐盟40個國家和地區針對AEB將強制列入新車標配的草案達成協定,未來將要求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都必須加裝AEB,預計今年來制訂出正式規則,力拼2020年新法上路。
中國2018年12月
進口原油歷史次高、天然氣新高
據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12月原油進口4,378萬噸,相當於日均1,031萬桶,略低於11月的日均1,043萬桶記錄,為歷史次高。中國2018年全年原油進口量達4,619 億噸,相當於日均924萬桶,這也讓中國連續2年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
中國國有大型煉油企業加足馬力運作,是原油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而之後中國2家大型民營煉油廠在試運轉前也大量買入原油。此外,錦州和惠州等地的國家石油儲存基地啟動戰略儲備,中國抓住了2018年11月油價大跌的機會,最後幾個月進口增加。
另一方面,中國2018年12月包含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LNG) 在內的天然氣進口創下紀錄的923萬噸,年增17%,超越去年11月創下的915萬噸紀錄。
中國2018年全年天然氣進口量達9,039萬噸,年增31.9%,為全球天然氣最大進口國。報導稱,中國當局為了改善空汙問題,將300萬戶家庭的冬季供暖「由煤改氣」,這種天然氣的需求促進了大量進口。
中國2018年原油產量18,911萬噸,
創下2007年以來最低
中國去年原油產量降至2007年以來最低水準,短期內預計不會明顯復甦,顯示出能源鑽探企業在實現政府戰略、透過提高國內產量來降低進口依賴方面遭遇了困境。
雖然去年12月份產量成長1.85%至每日386萬桶,但2018年原油產量下降1.3%至18,911萬噸,或每日約380萬桶。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1月中表示,非常規礦藏的開採缺乏技術突破,加上成熟油田的開採難度加大,影響了中國的產量。
相較之下,技術進步讓美國鑽探企業可以將從德州到北達科他州頁岩層中的數百萬桶原油開採出來,令美國躋身全球最大生產國之列。
比Urus 快一點,
BENTLEY Bentayga Speed
為世界最速SUV
2017年12月推出的LAMBORGHINI Urus休旅, 曾被譽為全世界跑快的越野休旅車, 極速達到305公里/小時, 現在賓利(BENTLEY) 官方則宣告他們生產的Bentayga才是「世上最快、最豪華的
SUV」,極速達到306公里/小時,硬是比Urus快了1公里。
賓利官方提供的數據, 性能升級的Bentayga Speed 採用經調校強化的6.0升W12引擎,使最大馬力提升為635hp,極速306公里,時速0到100公里加速僅3.9秒可完成。按官方說法,Bentayga Speed 全車在英國設計、進行機械工程改造與手工打造,目前是性能最強的Bentayga 車款,它繼承品牌歷史悠久的Speed 車系中的Continental GT的光榮傳統,該車款在2007年問世,去年Bentayga在全世界數艱難的派克峰登山賽中(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寫下世界量產SUV最速紀錄。
中國鉅額金援委內瑞拉
是否血本無歸受矚目
委內瑞拉是全球石油蘊藏量最大的國家。
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資料,截至2017年底,委國的石油蘊藏量多達3,028.1億桶,較居次的沙烏地阿拉伯還多出365.5億桶。
豐富的石油資源,加上委內瑞拉已故總統查維斯(Hugo Chavez) 反美傾左的意識型態,使委內瑞拉在這10多年來,成為中國在拉丁美洲以大舉金援極力爭取的對象。
中國與委內瑞拉的經濟合作始於2003年,大致以「貸款換石油」的方式運作。也就是說,除無償援助外,中國對委國的貸款或投資,委國則以石油折抵應償還中國的本利或回饋。
在查維斯執政時期,中國首先向委內瑞拉提供40億美元、為期3年的貸款,代價是委國每天向中國輸出10萬桶原油。然而,委內瑞拉經濟每下愈況,向中國借貸的金額越來越大。到2014年底,委國每天需向中國輸出33萬桶原油還債,貸款期限更被取消。
馬杜洛曾於2015年9月及2018年9月二度訪問中國。據報導,藉由這2次訪問,馬杜洛每次都向中國貸得50億美元。而截至2016年5月,委內瑞拉每天運往中國的原油已增加到70萬桶,如今恐不只此數。
有評論指出,相較於500億美元的貸款,委內瑞拉每天以70萬桶原油抵債,中國的讓利程度可謂不計血本。加上國際油價疲軟及委國國內局勢動盪,一旦馬杜洛下台,中國的鉅額金援似有可能面臨血本無歸的窘境。
中國車市慘!去年銷量衰退6%
逾20 年來首見
中國車市轉冷,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指出,中國12月廣義乘用車銷量較去年同期大減19%,使得2018全年銷量較前一年減少6%,為逾20年來首次年銷量衰退。
據報導,隨著中國股市暴跌,加上貿易戰等利空因素,中國車市也陷入寒冬。根據中國乘聯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乘用車銷量為2,270萬輛,較前年縮減6%,同時也是逾20年來首次衰退。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警告,隨著經濟放緩對汽車製造商壓力越來越大,銷量縮減估計會讓部分製造商明年退出市場。
事實上,面對中國經濟轉差使消費需求持續縮減,除汽車業受打擊,智慧型手機市場包括蘋果(Apple)、三星(Samsung) 等品牌銷量也大受影響。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政治動盪,加上共享汽車服務逐漸削減購買汽車需求,除中國外,英國和美國等汽車市場也逐漸面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