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市場掃描

2019-07-05

鍋爐改用天然氣 年底再增20座
桃園市去年底登記工廠家數有1萬1,000多家,其中有1,214座重油、生煤及木屑燃燒設備,是PM2.5汙染來源,桃園市環保局推動鍋爐改使用天然氣,希望降低空汙。據環保局統計,2015年僅18 座,至今年5月底已有152座,今年底可望再多20座。
環保局指出,桃園市鍋爐常用的燃料包括生煤、木屑及重油,燃燒產生的PM2.5排放量占了固定汙染源的7成,所以鍋爐排放的廢氣是桃園市PM2.5主要的汙染來源,因此推動補助計畫,鼓勵業者使用天然氣,最高可補助60萬元,此外環保署、經濟部工業局也有相關補助,環保署最高50萬、工業局最高70萬。
除了減少汙染,天然氣成本也較燃油低,如金車公司,在2016年將9座燃油鍋爐汰換成燃氣鍋爐,燃氣成本和燃油相比,約可減少2成費用,長期使用下,會比燃油划算許多。

中油新南向報捷 澳大利亞氣田液化天然氣啟運
中油新南向報捷,中油2013年參與殼牌公司(SHELL) 澳大利亞普陸(Prelude) 液化天然氣開發投資案,6月11日宣布該案第一船液化天然氣(LNG) 由浮式液化天然氣船(FLNG) 正式啟運,中油的份額第一船液化天然氣預計10月底提運。
普陸液化天然氣開發案經營人為荷蘭殼牌公司,合作公司除中油外,還有日本INPEX公司及韓國KOGAS公司,普陸海域氣田從去年12月開井生產後,第一船凝結油已於今年3月啟運,天然氣船接續於6月10日由位於西澳布魯姆(Broome)東北方475公里處的FLNG船啟運。
普陸液化天然氣開發案名列世界大型能源開發計畫之一,其浮式液化天然氣船結合天然氣接收、處理、分離、液化、儲存及輸出等作業於一船。此外中油依參加比例(5%),生產高峰期預估每年約可分得18萬噸液化天然氣、2萬噸液化石油氣及6.5萬噸凝結油,將能有效提高公司自有油氣占比(約1%)。
中油主管表示,未來仍將於新南向國家及其他具油氣潛能地區,積極拓展國際油氣探採業務,期擴增自有油源,穩定能源供應,持續提供國人高效能、高品質的能源服務。

中油油輪慘遭魚雷炸毀
國內石油腦庫存僅到7月底

據報導,連接波斯灣與阿曼灣的荷莫茲海峽上,6月13日發生兩起油輪遭魚雷攻擊的事件,其中一艘馬绍爾群島籍的Front Altair號已被證實是由中油所租用,正載滿7.5萬噸的石油腦要開往台灣。中油坦承,由於船上7.5萬噸石油腦全數遭毀,目前國內存量僅能用到7月底,會想辦法在7月20日前補齊這個損失。
中油表示,目前尚有45萬公秉的石油腦庫存,已足夠國內汽柴油及石化產業供應到7月底,會在7月20日前想辦法緊急採購、補齊這7.5萬噸的空缺。倘若到7月20日前還沒補足,中油內部煉製事業部每天會減少2萬桶的石油腦用量,直到補足為止。

台灣油礦陳列館 熱鬧開幕
位在苗栗縣公館鄉的「台灣油礦陳列館」已落成啟用,將展示「老油田、新樂園」,帶領遊客穿越時空、鑽入地心、深入海中了解油氣探勘的全貌,盼能成為環境教育重要據點,帶動縣內觀光發展。
公館鄉開礦村的出磺坑地區,是台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點,也是亞洲第一口油井所在地。中油董事長歐嘉瑞表示,出磺坑地區相當於台灣油氣發展紀錄史,陳列館將展示開採油礦的艱辛,與台灣中油的任務使命、社會責任。
台灣油礦陳列館經重新規畫,分為「台灣油礦與出磺坑」、「油氣的形成與探勘」、「油氣的開採與處理」、「油氣管線」、「海域與國外探勘」及「永續發展與出磺坑在地風情」等展區。
其中第一展區有地軌式纜車VR虛擬實境,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繁榮的出磺坑。第二展區設計情境式地層岩洞造景,潛入地心認識油氣形成與探勘,其他還有互動遊戲等。
第五展區透過水下潛艇VR虛擬實境,體驗海中油氣開採情況,並介紹台灣中油參與的海域與國際合作計畫,讓遊客對全球油氣開採有更深的認識。

Fuso堅達電動車何時在台上路?
執行長透露相關計畫

在台灣以「堅達」聞名的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DTAT),近兩年將重心放在售後服務上,不過DTAT執行長透露關注度相當高,堅達升格為電動貨車的「電動堅達」在台灣的導入情況。
堅達(Canter)在台灣商車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FUSO在台灣連續27年,蟬聯3.49噸以上商用車銷售的重要角色。去年德國漢諾威IAA商用車展上,德國戴姆勒發表電動堅達(eCanter),採用純電動力行駛,目前所公布在嚴苛環境下擁有超過100公里的續航力。
至於電動堅達導入至台灣的相關計畫,DTAT執行長表示,電動堅達預計會在年底的台北新車大展上亮相,並且會針對電動堅達,進行在台灣道路的實際測試及驗證,這也將是日本以外,亞洲第二個有電動堅達上路的國家。
由於從柴油車轉變成電動車,eCanter的寧靜度,其實也獲得日本黑貓宅急便員工的肯定,他們認為因為駕駛eCanter寧靜度提升,可減少車輛震動,能有效減輕開車時的疲勞感。

福衛七號在美發射成功!
台灣之光衝上天際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是台美近10年來最大的科技合作計畫,有2.0版的「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之稱,原本預定台北時間6月25日上午11時30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搭乘SpaceX獵鷹重型(Falcon Heavy) 火箭發射升空。不過,人在發射現場的陳良基表示,剛剛很緊張的知道倒數檢驗的過程中,有個項目喊出「No Go」,經仔細檢查找出原因並且已經排除。
福衛七號將接棒在太空服役已逾13年的福衛三號,酬載包括無線電掩星接收儀,及離子速度儀與無線電射頻信標儀,預計將來可蒐集4,000點以上資料,並特別加強中低緯度地區的觀測效果,大幅提升颱風、梅雨及劇烈天氣預報的準確度。

原油依存度降低 美國4月
自OPEC進口量創30年新低
美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正逐漸下降。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美國4月自OPEC成員國進口的原油量,創30幾年新低水平,主要受到國內原油產量增長以及全球原油供應減少影響。
EIA數據指出,該國4月每日原油進口量僅150萬桶,創下近30幾年來新低。EIA援引國內石油輸出增長數據表示,在OPEC成員國減產以及美國加強對委內瑞拉制裁影響之下,全球石油供應受到抑制。
英國石油公司(BP)6月11日公布世界能源統計年報表示,美國每日原油淨進口量已低於300萬桶,2005年時還超過1,200萬桶,顯示美國對外國原油依存度顯著降低。
1980年代早期至2000年間,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原油進口份額來自OPEC成員國,然而近十年來,美國逐漸擺脫對OPEC成員國的依賴,其他非OPEC國家像是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反而成為美國主要進口來源,光加拿大一國對美國的原油出口量,就比所有OPEC成員國對美出口加總還多。
EIA表示,墨西哥灣沿岸石油進口量下降,加上近年來頁岩油出口飆升,使得美國自去年11月開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如今墨西哥灣沿岸每天自OPEC的進口量僅51.3萬桶。

哪些優勢 讓荷姆茲海峽這麼重要
說到全球原油供給,沒有哪個地方比荷姆茲海峽更為重要。
這條海峽最窄的地方,寬僅21英里。它是將原油由波斯灣運往各大海洋的唯一通道。6月13日,二艘油輪(一艘裝載原油,另一艘裝載石油腦),在鄰近的阿曼灣遭到攻擊,引起了偌大的關注,原因也就在此。
如果攻擊威脅持續,荷姆茲海峽遭到關閉,對全球經濟將造成重擊。原油價格近來下跌,但攻擊的消息傳出後,原油大漲4%。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說,連結著阿曼灣與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咽喉點。
儘管該海峽最窄處有21英里寬,但能夠讓巨型油輪通過的運輸通道僅有2英里寬。這迫使油輪必須經過伊朗與阿曼的水域。通過這條通道的原油多得嚇人,其中約有80%係運往亞洲市場。若少了原油的潤滑,全球經濟便無法運作。
根據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 統計, 自2018年初以來,平均每日約有2,250萬桶原油通過荷姆茲海峽,約佔全球每日產量的24%,佔全球海洋運輸原油近30%。更明確地說,通過荷姆茲海峽的原油總量,幾為美國原油產量的二倍。而拜近來產量榮景之賜,美國已躍升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

目標當全球第5大產油國!
巴西產油量拚10年內倍增
據報導,赴日參加G20能源/環境部長會議的巴西礦業/能源部長Albuquerque 接受採訪時表示,「預估今後10年內,巴西原油產量將較現行倍增至日產550萬桶、將成為全球第5大產油國」。
Albuquerque指出,「巴西的油/氣生產正踏上成長軌道,預估今後10年有可能最高將擁有30座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 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裝置(主要結構包括繫泊系統、船體、生產設備、卸載系統、配套系統等)」。
據報導,2018年巴西產油量為日產270萬桶,產量20年來成長一倍、已成為全球第10大產油國,佔全球供應量比重3%、規模逼近中東的科威特。推升巴西原油產量增加的最大助力是位於深海鹽下層的巨大油田。
MoneyDJ新聞報導,普氏能源資訊5月29日指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表示,4月份來自深海鹽下層油田的產量創下新高,日均產量達到194萬桶油當量,最高日產量也達到207萬桶油當量。
巴西國油表示,鹽下層油田相比其他深海油田不論在成本或產量方面都具有優勢,該公司的鹽下層油田開採成本不到每桶7美元。巴西國家石油局則表示,該國深海鹽下層的油藏潛力如果能夠完全開發,則巴西的石油儲量可望倍增。巴西深海鹽下層的油藏估計涵蓋長寬各800公里與200公里的面積,有三個重要的海盆。
巴西貿易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巴西原油出口量年增31%至598萬噸(約146萬桶/日),今年1~4月,巴西原油出口量年增28%至2,280萬噸(約139萬桶/日)。

不怕爆胎更省錢!
米其林將量產免充氣輪胎
科技在進步,在汽車邁向無人駕駛之路時,輪胎也朝著完全不用充氣的方向在開發。近日法國輪胎大廠米其林(Michelin)和美國GM通用汽車研發出了一款名為Uptis的免充氣輪胎,最快將在2024 年投入乘用車市場。
輪胎不用充氣有什麼好處呢?它不僅不會因為氣壓不足或過多而導致輪胎磨耗不均,也不會遇上爆胎所引發的危險失控狀況,將大幅提升駕駛與乘客在高速行駛中的安全性。也因為不會爆胎,輪胎甚至遭遇穿刺都可以繼續使用,車輛可以完全省略備胎或補胎裝備,減少重量與成本,並增加車艙使用空間。另外,它也減少了橡膠資源消耗,因為根據米其林的調查顯示,全球每年約有兩億個輪胎因爆胎而提早結束使用週期,這無疑是資源的巨大浪費。

川普揚言祭新制裁 智庫:伊朗石油
收入至少已蒸發3分之2
智庫經濟學家Cailin Birch表示,2019年首季,伊朗海運原油出口量,平均每週約在1,000至1,500萬桶之間,如今只剩400至500萬桶左右。Birch 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受美國制裁影響,伊朗的石油營收至少已大減3分之2,其經濟正處於危險狀態。
美國指控,6月13日發生在阿曼灣的油輪襲擊事件,是伊朗所為,使兩國緊張關係加劇;6月20日伊朗擊落1 架美軍無人偵察機,導致情勢進一步惡化。德黑蘭當局宣稱,這架無人偵察機侵入伊朗領空,故將之擊落;但美軍駁斥,指無人偵察機當時處於國際領空,「這是對美國資產的無端攻擊」。
川普揚言,將對伊朗另行祭出重大制裁,據傳華府已開始對伊朗情報部門電腦系統發動網攻。川普強調,伊朗不能擁有核武,若伊朗揚棄核武,將再度成為富裕、繁榮之國,他也會變成伊朗「最好的朋友」,「讓伊朗再次偉大」。

Ford 每年回收12億個保特瓶再利用,打造汽車零組件
當人們將保特瓶投入回收箱時,應該沒有想過它們最後會被回收製成Ford汽車的零組件。多年來Ford 在全球推動環境保護,其中採用的方式之一,便是將保特瓶回收製成汽車零組件,這些零組件包含了房車和SUV的底盤護板,以及F系列皮卡車款的輪拱內襯。Ford設計工程師Thomas Sweder表示:「底盤護板是很大的零組件,如果使用一般的塑膠,重量可能是現在的3倍。因此Ford一直以來都在尋找最合適、最耐用的材料製造零組件,並同時創造更高的環保效益。」因材質輕盈的特性,回收塑料可製作底盤護板、引擎下護板,前後輪拱內襯,成為能幫助減少車輛的風阻係數的理想材料。即將在2020年推出的新款Ford Escape / Kuga也受惠這些特殊材質打造的護板加持,可創造更加舒適與寧靜的乘車體驗。
塑膠廢棄物在太平洋已形成了一片比墨西哥國土面積還要大的「太平洋垃圾帶」,使用回收塑料製成汽車零組件的作法有助於減少像這樣的環境危害。

豐田集團未來將採用Mazda所開發的後驅底盤與直六引擎
據報導,Toyota與Lexus在未來的多款車型將採用Mazda 的後驅專用底盤,且Mazda 正在開發的其中一款直六引擎也將提供豐田集團使用,不過也要等到現行TNGA底盤改朝換代後才有可能全面更新,預計是2026年後才有機會了。
Mazda所開發的這款新直六引擎,預計將會搭載於下一代的Mazda 6身上,且還會配置高效率的48V輕油電系統,甚至不排除還會有Plug-in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的車型推出,而Mazda也證實正積極開發多款後驅或四驅車型專用的Skyactiv-X直六汽、柴油引擎,由於開發新引擎的成本相當沉重,因此會有將引擎出售給豐田集團使用的消息。

油電系統存有瑕疵,澳暫停銷售Toyota RAV4、Lexus UX多款新車!
國外原廠發現旗下油電引擎存有瑕疵,澳洲豐田已先採取預防性措施,針對新車進行停售,並著手全面開始調查。
據澳洲Toyota原廠說法表示,官方自主發現油電引擎的電力回充系統存有故障、瑕疵,已針對新一代RAV4 Hybrid、Corolla Hybrid、Camry Hybrid等車款暫停銷售,而Lexus ES、UX等油電車也有受到影響。
澳洲豐田已針對這些車款進行全面檢查,並因此下令先暫停以上新車銷售,目前尚不知影響數量,以及是否其他市場也受到影響,豐田原廠已先採取預防措施。
以上除了Corolla Hybrid (台灣稱Altis)是採1.8升油電引擎外,其餘大多車款則是以2.5升油電引擎為主,主要瑕疵原因可能是燃油引擎與電動模組的回充系統受到影響。

內燃機不能亡!
Porsche 表示:GT車系不會來電
縱使旗下首款電動跑車Taycan蓄勢待發,看似電動車一片前程似錦的時候,專門打造Porsche頂級戰駒的GT部門卻強硬地表示,也許其他車款會有電動版,但GT系列不會,就是不來電! Porsche GT部門主管Andreas Preuninger面對國外車媒詢問時,他表示目前這部門負責打造911 GT3,GT3 RS,GT2 RS 以及718 Cayman GT4四種車型。但這個部門現在沒有要打造電動版的計畫,以後也不會有。
Preuninger說明雖然集團有些車款的確 朝向電動車或Hybrid 的方向前進,但這些車款不應該包括GT系列。這部門所打造的車款應該是賽道戰士而不是環保志工,而根據研究,GT車款在賽道上優異的成績與銷售成正相關,因此GT車款不會推出電動版。
這樣的說法也獲得Porsche董事會的支持,認為GT部門依舊是集團發展的一大支柱,強大的運動意象也有著其他車款銷售。因此未來應該是GT部門、電動車與Hybrid車款三線並進,將市場做大。目前GT部門也正忙著新一代911 GT3的開發,而據傳還沒上市的Taycan未來也將新增一款Taycan Sport Turismo的旅行車。

中國中海油
收購俄天然氣項目10%股權
6月7日報導,在香港上市的中海油宣布, 與Joint Stock Company Novatek (諾瓦泰克) 簽訂股權購買協議,收購其持有的Arctic LNG 2 LLC (北極LNG 2公司)10%的股權。據股權購買協議,收購完成的先決條件包括要取得中、俄雙方有關政府部門批准等,預計收購將於近期完成。
諾瓦泰克主要從事天然氣和液化碳氫化合物的勘探、生產、處理和銷售,在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擁有超過20年的營運經驗。
北極LNG 2公司從事俄羅斯格丹半島的第二個大型陸上常規天然氣項目北極LNG 2項目,包括Utrenneye氣田的開發生產及三條液化天然氣生產線的建設和營運。

面臨歐盟汽車減排大限,BMW誓言加快推出電動車
德國高檔汽車製造商BMW 公司6月25日表示,整個產業面臨嚴格的碳排放量法規之際,BMW將加快打造新型電動車的計畫。
據報導,BMW執行長克魯格(Harald Krueger) 聲明指出,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的BMW,將在2023年推出25款電動汽車,「比原先計畫提早2年」。
BMW表示,其中一半以上的車款將屬全電動式,其他的則是油電混合車款。
BMW 在2013年率先推出電池驅動的BMW i3車型。然而,他們不再是市場使用這項電動技術的領頭羊,因為所有汽車製造商面臨歐洲聯盟(EU)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大限的法令規定,這項技術已經成了必要條件。
德國的汽車產業如今被認為在這方面落後外國競爭對手,像是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或是中國的製造商。
BMW今年前5個月銷售4萬8千輛電動車,比去年同期增長2%。但是,這個數字只佔整個集團超過100萬輛總銷量的5%。
克魯格承諾說:「到2021年前,我們的電動車銷售量比起2019年,將會翻上一倍。」

中國中遠海控、俄羅斯海運
將合資取道北極運送天然氣
中國最大海運企業中遠海控(Cosco Shipping Holdings Co.),將與俄羅斯海運巨頭,也是全球最大天然氣運輸商之一的PAO Sovcomflot合資,取道北極航線,將西伯利亞大陸的天然氣能源,運往西方和亞洲市場,象徵中國已逐漸將業務拓展至北海航線。
該協議是在北京發佈首份北極白皮書一年後提案,白皮書內鼓勵在北海行線上進行投資,並進行商業航行,將會是「冰上絲路」計畫的一部份。
中俄兩家國有公司將由一對有著12艘破冰液化天然氣(LNG)油輪組成的船隊運營,目標將把天然氣能源透過名為Yamal的LNG項目,送往北歐、日本、韓國和中國。
中國去年進口液化天然氣約5,700萬噸,中國希望能透過Yamal的LNG項目,替中國每年提供穩定的400萬噸LNG。
全球暖化導致北極融冰,新出現的北海航運路線,目前美國、俄羅斯和北歐各國皆擁有航權,因此中國也想要投資北海航運,以利推動自身能源和航運優先權。

特斯拉燒錢來源曝光?
9年靠發「環保財」大賺634億
連年虧損的特斯拉,原來一直有個秘密資金來源維持營收,即特斯拉多年來透過出售碳排放額度,給需要降低美國溫室氣體污染標準的汽車製造商,包括了通用汽車和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rystler Automobiles,FCA)。
然而這些交易過去都是保密的,這是通用汽車和FCA首次對德拉瓦州政府披露,他們今年向特斯拉購買碳排放額度,據了解,特斯拉自2012年開始,透過這項秘密交易獲得了近20億美元(約新台幣634億元) 的收入。
特斯拉的ZEV 計劃不是個秘密,公司自2010年以來,長期向汽車製造商出售碳排放額度,這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收入來源,只是究竟出售給哪些廠商,一向鮮為人知。
目前還沒有公布任何特斯拉出售給GM和FCA碳排放額度的具體文件,對此特斯拉沒有任何評論。

中國從美方進口的石油量降8成 
俄國成最大供應國
中美貿易戰持續,中國減少從美國輸入石油,反而俄羅斯得以從中取利,今年首5個月每日從俄國輸入石油數量是636萬噸,或每天150萬桶,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能源來源地。
在今年首5個月,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按年大減8成。至於美國中東重要盟友沙烏地阿拉伯,中國亦減少從該國進口石油,進口量按年下跌25%,至每日110.8萬桶,4月份為每日輸入153萬桶。在5 月份,中國增加從俄羅斯購入的石油量,每天150萬桶。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按每日原油進口量計算,5月來自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按年增加4%,按月持平,而4月份的原油進口總量創下月度新高。
至於伊朗方面,在5月,伊朗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由4月份的78.91萬桶下跌至25.4萬桶。而上年同期是76.37萬桶。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豁免期滿後,於5月,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石油集團,並沒有從伊朗購入石油。

大軍來襲!TOYOTA宣布2020年開始推出海量純電產品,二輪四輪通通有
TOYOTA 近日對外招開記者會,並宣佈自家品牌的電動戰略佈局,首先最令人訝異的便是集團已預計在2020年正式推出量產型的純電產品“C-HR BEV”“與“IZOA”,該車已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亮相,目前訂於2020年開始正式投放於中國進行銷售。
同時,對於未來規劃,TOYOTA也公布了其階段性目標,包含2020年開始銷售純電產品在內,其餘還有2025年時全線產品提供電池動力(包含油電混合)、2030年時混合動力(含插電式) 銷售450萬輛、更要在2050年時挑戰零排放也就是全線純電的目標。
而除了四輪產品之外,TOYOTA也宣布將在2020年推出城市型雙座車款(類似SMART fortwo),以及電動平板車、電動三輪車,甚至是輔助輪椅用的電動載具。而過去以概念身份發表的三輪電動機車i-Road,似乎也在量產計畫之內。

中國電池一哥攜豐田 合攻電動
豐田汽車(Toyota) 6月7日宣布,將與全球最大汽車電池廠、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合作,以加快向電動汽車的轉變。
據報導,寧德時代預計從明年開始為豐田品牌的電動汽車供應鋰離子電池,配套的汽車產品將在中國和其他市場上市。合作領域將涵蓋改善電池品質、採用共同技術標準和電池的回收再利用。
豐田表示,預計將能夠提前五年達成其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全球銷量增至550萬輛以上的目標,相當於目前全球銷量的約一半,其中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合計達100萬輛以上。在全球提高燃效標準的背景下,豐田公司認為有必要加快轉向電動車,今後將在中國等地發動銷售攻勢。
豐田執行副總裁寺師茂樹表示,為增加電池供應,公司還將與比亞迪合作。
寧德時代在2017年成為全球汽車電池市場領導者,市占約為16%,略為超前Panasonic 的15%。中國官方鼓勵國產汽車業者使用本國製造的電池,幫助帶動寧德時代的銷售,使其產能擴大並在成本上極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