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市場掃描

2021-11-04

鴻海攻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
石墨製程及成本是關鍵

鴻海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近日攜手碩禾、榮炭、中碳加速研發磷酸鋰鐵電池負極材料。產業人士指出,掌握關鍵原料人造石墨製程、降低加工費和直接材料成本,是鴻海切入負極材料的兩大關鍵。
電動車產業人士指出,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包括正極(Cathode)、負極(Anode)、隔離膜(Separator) 及電解液(Electrolyte) 等4大材料,正極材料占電池材料成本達30%至35%,負極材料占鋰電池成本比重約10%至15%。
產業人士表示,正極材料決定電動車電池的電化學性能、能量密度與安全性,是電動車電池最關鍵的材料;大部分電動車電池採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造粒和石墨化是電動車電池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的兩大技術關鍵。

搶電動巴士商機 大廠忙擴產
電動巴士(簡稱電巴) 市場夯,包括華德動能、唐榮車輛、凱勝綠能、創奕能源及成運汽車等多家電巴大廠,今、明年以後都忙擴產或擴大營運,試圖搶攻國內外市場商機。
其中,車王電斥資25億元興建中港廠,旗下華德規畫電巴整車年產能1,700輛,最快於明年第一季量產;此外,成運汽車擬投資20億元,將進駐中科二林園區籌設電巴廠,規畫電巴整車年產能2,000輛以上。
成運透露,旗下屏東廠電巴年產能750輛,計畫新增的中科二林廠,未來完工後,電巴整車年產能2,000輛以上,目前新廠設廠計畫正在規畫中。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指出,該廠電巴整車最大年產能600輛,目前先以年產60輛為目標。
為扶植國內電巴產業,交通部去年11月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分成先導期2020至2022年、推廣期2023年至2026年,普及期2027至2030 年。

鴻海電動車展現製造硬實力
下一步攻軟體平台

鴻海集團在科技日活動展現3款原型電動車款,包括Model C電動休旅車、Model E電動轎車和Model T電動巴士等3款原型電動車。宣示攜手裕隆及鴻華先進,帶領MIH聯盟成員,秀出以底盤平台為基礎的電動車造車實力。鴻海也整合MIH聯盟切入電動車三電系統解決方案,強調國產化參與比重高。
在展現硬體平台造車實力後,鴻海下一個目標是成立軟體研發中心,切入電動車軟體平台,打造軟體定義企業的新階段。
鴻海規劃以Model C為原型的品牌車款,最快2023年在台灣首發;Model E車款將在Model C車款首發後跟進。
以Model T電動巴士為例,鴻華先進表示,Model T電動巴士全程概念設計、製造均在台灣,零組件超過50%由台灣供應商提供。鴻華先進與北基國際、高雄客運日前已簽署合作備忘錄,以MIH商用車平台為基礎打造首款電動巴士E-bus,預計明年正式加入三地集團旗下的高雄客運。

汽車業十年來首見
和泰調高起薪20%

為爭取優秀年輕人才,國內車業龍頭和泰汽車決定,調高員工起薪20%,月薪將從4萬元起跳,不僅為近十多年來汽車業首見調高起薪的動作,更改寫車業員工起薪最高紀錄。
儘管年收入誘人,但汽車業低底薪、高獎金的制度,讓和泰近年在招募年輕人才上,較為吃虧。反觀台積電等高科技、半導體業者,或是金控集團應徵培訓幹部,開出動輒4、5萬元以上的起薪,對於許多社會新鮮人更具吸引力。
近年來集團積極布局汽車周邊水平事業,營業項目跨足許多新領域,尤其汽車業正面臨百年變革,隨著5G時代來臨,和泰推動數位轉型,全力部署「移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新事業,對於跨領域的IT、數位人才需求若渴。

「元宇宙」是智慧未來還是炒作題材? 
蘋果、臉書搶進投資新藍海

「元宇宙」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科技裝備讓人進入一個虛擬實境,並透過科技裝備讓人擁有「沉浸式體驗」,使用者的五官能有最真實的感受。乍聽之下,雖然有點天馬行空,不過在5G世代、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雲端運算、區塊鏈等各種技術下,這都是有可能實現的,且已經有不少知名企業想要搶進這塊利益大餅。臉書9月承諾將投資5,000萬美元,要轉型成「元宇宙」公司,據報導,臉書甚至計劃要為此改名。
或許許多人會認為元宇宙只是個更加真實的遊戲世界,不過元宇宙的「功能」遠比遊戲更寬、更廣。人們可以透過元宇宙到電影院看電影、到網購平台試穿衣服,甚至直接在元宇宙以數位貨幣交易,進行買賣,可說是「食、衣、住、行、育、樂」都包含在元宇宙的世界中。

石油、天然氣漲不停
Exxon料Q3獲利增加15億美元 股價樂漲逾3%

Exxon Mobil表示,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可能會使其第三季獲利增加至15億美元之多。
由於英國、歐洲和中國近幾個月天然氣短缺,導致全球天然氣價格飆升。今年迄今,美國天然氣價格已經上漲130%以上,9 月30日交易更觸及7年高點,9月上漲34%,季度漲幅近61%。與此同時,石油價格也上漲,WTI 原油價格今年迄今也漲逾50%。
根據Exxon 9月30日晚間提出的文件,該公司預期天然氣價格的變化將讓第三季獲利比上一季增加5億至9億美元,而油價上漲可能會使獲利增加2億至6億美元。
Exxon表示,煉油利潤率應該也會提高,讓獲利增加5億至7億美元,但化工利潤可能會對第三季業績產生2億至4億美元的負面衝擊。

冬季來臨+ 天然氣飆漲 
高盛:原油需求看增 年底漲至90 美元

高盛10月4日表示,隨著天然氣價格飆升,公用事業發電站燃料開始改採石油運轉,今年晚些時候原油每日需求量將增加65萬桶,國際原油價格上看90美元。
由於全球天然氣危機的惡化,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至歷史高點, 高盛分析師Damien Courvalin 預計電力燃料轉換將使原油需求和價格上揚,該行預計布蘭特原油期貨將在今年年底前達到每桶90美元。
歐洲和中國的能源危機正在波及全球,使部分國家短缺隱憂加劇。能源諮詢Rystad Energy 預估今年年底,冬季危機可能使原油每日需求量增加近100萬桶。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商沙烏地阿美石油(Saudi Aramco)也表示,目前已經看到每日原油消耗量增加50萬桶。
Courvalin說,今年天然氣和石油庫存緊張,但石油的閒置產能比天然氣多,石油業正自去年鉅額虧損中逐漸恢復,並紛紛表示不願增加產量,而是以償還債務為優先。

能源價格急漲 
恐將威脅全球經濟復甦

據報導,能源價格在近期持續飆升,對全球經濟復甦造成衝擊。有分析師認為,儘管目前的情況還不會導致經濟衰退,但是物價的飆升,可能會打壓消費者支出。
Bernstein 能源分析師針對過去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時期進行了研究,他發現,若是能源成本達到全球GDP 占比7%的時候,經常就會發生衰退。此外,當能源成本維持在該水準超過一年的時間時,民眾可支配收入受到擠壓,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就會上升。
不過,Bernstein 也表示,今年迄今為止,能源成本仍然佔GDP的5.2%,儘管創下近10年來新高,但是還不到危險的水平。
能源價格不斷走揚,對於通膨前景產生一定的影響力。能源價格要傳導至整體經濟會出現一定的延遲性,短期高油價不一定會立即反應在物價上,但油價如果長期上漲必然引發全面的物價走揚。
若通膨情況持續下去,將使得原本聯準會官員的「暫時通膨」認知被推翻,緊接著恐讓聯準會的緊縮貨幣政策較原本更激進。

IEA上修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
示警能源危機恐有損經濟復甦

國際能源署(IEA) 10月14日發布月度報告上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預期,同時警告能源危機帶來的通膨風險,恐進一步阻礙全球經濟復甦。
在能源供應吃緊導致煤炭、天然氣價格飆升的情況下,為了確保能繼續取得電力並維持正常運作,電力部門和能源密集型產業紛紛轉向使用石油,進而推動石油需求上升。

IEA 分別將2021年和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上修17萬桶/日和21萬桶/日,同時表示,隨著能源危機的影響持續累積,石油需求料自9月起增加50 萬桶/日,且需求大增情況恐延續至明年第1季。
IEA 也警告,能源價格急升加劇通膨壓力,再加上電力短缺,可能導致工業活動減少並拖累經濟復甦。
此外,IEA 預計,OPEC+Q4石油產量將較先前預期的需求少70萬桶/日,加上OPEC+ 備用產能正快速減少,預計石油市場年底前都將供不應求。

全球能源短缺發酵
亞洲轉往美國採買更多原油

能源危機之下,亞洲對美國原油需求攀高,中國等亞洲買家紛紛搶進11月交貨的美國油品,12月需求也增加。
據報導,能源危機導致以布蘭特原油定價的各種油品價格水漲船高,亞洲買家如今搶購載運著美國原油的超級油輪。大多數買家鎖定的是不久前才跌到逾一年低點的美國等級油品,而中國政府最近放寬獨立煉油商的進口配額,也提高了買家採買美國這類油品的誘因。
亞洲為了滿足冬季發電需求,加上道路用燃料需求普遍回升、貨運熱絡,正在尋求更多原油。同一時間,全球的化石燃料因供應短缺價格而上漲,尤其天然氣價格大漲之後,全球改用石油發電的需求更迫切。
但由於美國也將進入冬季,美國煉油廠得和海外買家競爭庫存。今年稍早襲擊美國的艾達颶風,已使美國本地供應量減少3,000萬桶,其中部分產量要等到明年才能恢復。

車市喊漲價 法國車開第一槍
法國知名車輛品牌寶獅(PEUGEOT)、雪鐵龍(CITROËN) 在台總代理寶嘉聯合宣布,10月18日起調漲雙品牌全車系建議售價3%至5%,開台灣車市漲價第一槍;台灣賓士則評估中。消費者最關心的豐田(TOYOTA) 車系,目前總代理和泰車正與原廠談判中,預期最快11月跟漲。
市場人士指出,這波晶片缺貨、貨櫃缺櫃等因素導致車廠成本上揚,是掀起漲價的關鍵因素。雖然寶獅(PEUGEOT)、雪鐵龍(CITROËN) 在台市占率不高,但「既然有人先喊出漲價,自然會引起其他車廠同業關注,甚至跟進漲價」。
國內車廠龍頭和泰車面臨原廠豐田的強大漲價要求,目前雙方正在談判協調中,但由於受到晶片短缺影響,日本豐田全年約減產一成,漲價態度更加強硬。

電動車全面取代油車?特斯拉CEO
馬斯克:40年內可能都不會發生!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電動汽車將會快速地取代燃油車款,畢竟有許多國家或者是地區都已經頒布了禁止銷售燃油車款的實際時程,也有很多地區宣布不讓燃油汽車進入,為的就是讓環境可以有更多的改善,不過現在特斯拉創辦人同時也是公司的執行長Elon Musk 公開表示在未來30~40年,燃油引擎的車款都不會被電動汽車取代,這似乎也宣告著大家就算開著汽油車也不會變成孤兒,至少就算現在買新車開到報廢都還不會遇到麻煩。
而從目前的狀況看來,許多國家都將禁止燃油引擎的時程放在2035 年之後,其中又以歐洲為大宗,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地方並沒有禁售燃油引擎,基本上只要市場當中還有燃油持續不斷地提供,那麼燃油汽車將不會有消失的一天。

燃油車退場倒數計時!
通用汽車:2030年起開始縮減業務

華爾街日報10月20日報導,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 GM) 財務長Paul Jacobson表示,GM希望2030年營收最多能有五成是出自電動車(EV),屆時將開始縮減內燃機(ICE)業務。
GM 10月6日在法說會上宣布,2030年北美、中國廠房面積將有超過五成能夠生產EV。
Jacobson 當時表示,GM計畫藉由擴大自家設計製造和銷售的世界級ICE、電動和自主駕駛汽車核心業務等方式,讓2030年營收得以挑戰2,800億美元、較5年平均值(1,400 億美元) 高出一倍。
Jacobson 當時還提到,GM希望在2030年將調整後稅前息前盈餘(EBIT) 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指標) 拉升至12~14%、高於去年的7.9%。
隨著公司過渡到以EV為主的產品組合,中期而言、GM 年度資本支出( 包括對Ultium 合資企業的投資) 預估將介於90~100億美元之間。

歐盟電動車銷量占車市2成
首次超越柴油車

歐盟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歐洲的電動汽車和石化燃料替代品銷售量正在飆升。數據顯示,歐盟第3 季汽車銷售中,近五分之一是電動車型。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 表示,第3季混合動力電動車的掛牌數佔歐盟市場總量20%,首次超過柴油成為歐盟第2大最受歡迎的動力車選項。
代表歐洲最大的汽車、卡車和巴士製造商業者的ACEA 表示,純電動汽車銷量成長近57%,超過21.2萬輛,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成長近43%,超過19.7萬輛。
根據ACEA的統計,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銷售持續下降,歐洲也已成為電動汽車的領導者。
皮尤研究中心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歐洲在電動汽車銷售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其汽車市場的10%市場占額是插電車型,而中國為5.7%,美國僅為1.8%。
許多歐洲國家正設定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汽車的最後期限,歐盟委員會提議從2035年起有效禁止化石燃料汽車,此外,歐洲還對電動汽車製造商和消費者實施了碳排放目標和補貼電動車銷量因此大增。

擔心鈷鎳價格飆漲 
Tesla全球一般車款改採磷酸鐵鋰電池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表示,正在全球改用成本較便宜的磷酸鐵鋰,反映在鎳、鈷等電池原料金屬價格飆漲之際,特斯拉進行策略調整。
特斯拉10月20日在第三季財報會議中表示,特斯拉的Standard Range標準續航版車款將改採磷酸鐵鋰電池,證實該公司去年預告要讓較低價車款採用這類平價原料的策略。

特斯拉在中國一直使用寧德時代供應的磷酸鐵鋰電池,這種電池比鋰離子電池更便宜且更穩定,但過去卻欠缺電動車關鍵所需的能量密度。所幸,這一缺陷正迅速改善中。
馬斯克在2020年9月的特斯拉「電池日」上預告該公司可能會讓較低價車款採用磷酸鐵鋰電池,錳鎳基礎化學物質則用於長程版車款,至於高鎳化學物質則用於Semi電動卡車和電動皮卡Cybertruck。

和中國廠協商不順
蘋果EV電池傳考慮找Panasonic合作

蘋果(Apple) 盛傳正在研發電動車(EV)「Apple Car」,而關於EV電池供應商,傳出因蘋果和中國廠之間的協商不順、陷入僵局,因此蘋果考慮找日廠合作,Panasonic已成為可能的潛在供應商之一。
關係人士指出,CATL和比亞迪已在最近2 個月內告知蘋果,無法滿足蘋果所提出的「組建專門團隊」、「在美國興建工廠」的要求。不過蘋果尚未放棄和上述兩家中國廠重啟協商的希望。
南韓媒體9月9日報導,據熟知蘋果計畫的消息人士透露,關於蘋果計畫推出的電動車(EV)「Apple Car」,蘋果已放棄尋找車廠合作、決定改為自家單獨研發,且蘋果目前正在挑選最終的零件供應商。

BMW:慕尼黑廠最遲將在2024年底全面停產燃油車款
英國媒體Autocar 10月24日報導,寶馬集團(BMW Group) 設計總監Domagoj Dukec受訪時表示,BMW 與其他車廠的差異在於,BMW生產的環保車是真正永續(採用可回收材料), 而非「漂綠(Greenwashing)」。
BMW 集團10月22日宣布,慕尼黑廠當日開始量產全新i4純電四門跑車。負責生產業務的BMW董事Milan Nedeljkovic 表示,BMW i4的推出是邁向電氣移動道路的里程碑。並指出,預估到2023年BMW慕尼黑廠超過半數產量將是電氣化車款,當中多數將是全電動車款。
BMW 表示,慕尼黑廠最遲將在2024年底全面停產內燃機(ICE)車款,屆時英國廠、奧地利廠將接手相關工作。未來10年左右旗下將有1千萬輛全電動車上路,最快2030年集團銷量至少一半將會是全電動車款。

上海首座油氫合建站落成
5分鐘加滿氫氣行駛600公里

中國石化10月19日宣布, 上海首座能夠同時滿足35兆帕、70兆帕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注需求的油氫一體化綜合能源供給站「中國石化上海石油青衛油氫合建站」建成,只需5分鐘即可加滿氫氣,可行駛600公里。
該站日設計加氫能力為1,000公斤,投用後將滿足上海市青浦區、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的物流、環衛、公車等氫能車輛加注需求,助力上海氫能產業發展。
對於氫能源汽車來說,70兆帕的高壓儲氫罐在同等體積下可以儲存更多氫氣,從而帶來更長的續航里程。以一輛普通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例,當加注壓力為35兆帕時,可以行使320公里,而當加注壓力為70兆帕時,續航里程可以增至600多公里。
目前,70兆帕氫能源汽車主要應用於載人乘用車。
中國石化方面表示,「十四五」在上海將建加氫站30多座,加快推進能源轉型和產業升級,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大氫能源發展力度。

為確保能源充足 
中國深圳與BP簽訂10年天然氣協議

英國石油公司(BP) 10月20日表示,已與中國深圳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銷售和採購協議,將從2023年開始,為期10年向中國供應天然氣。
據報導,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深圳燃氣每年向BP採購天然氣最多30萬噸天然氣,並透過位於深圳的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的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供應。
除了中國深圳,日本東北電力也與BP簽訂合同,將購買6艘液化天然氣(LNG)船,雙方於明年上半年交付貨物,定價為布倫特原油(BRENT) 的20%,按當前價格折算約17美元( 約475台幣)。
能源危機席捲北半球,今年冬天,由於歐洲出現天然氣危機,美國原油價格飆至7年高位,再加上中國東北電力短缺,推升石油價格,並將煤炭價格推至歷史新高。
去年冬天,日本由於寒冷的天氣使電價創下全球紀錄,雖然目前液化天然氣庫存高於水平,但隨著近期電價上漲,日本高管擔心今年電價會如去年一樣飆升。

小鵬汽車擬2024年推出飛行車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的子公司HT Aero推出了一款新型飛行汽車,據稱這款汽車也可在道路行駛,公司表示將在2024年推出,最終設計可能會改變。
HT Aero表示,該款飛行汽車將採用輕量化設計和可折疊式的旋翼,可在道路行駛,啟動旋翼後可展開飛行。車輛將搭配降落傘等安全功能設備。然而,飛行汽車廣泛存在許多挑戰,包括交通監管和安全等問題。
HT Aero得到創始人何小鵬的支持,上週從包括知名風險投資公司在內的外部投資者籌集5 億美元。飛行汽車也稱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HT Aero的新型陸上和空中飛行器在24日舉行的小鵬科技日中發表,該公司還展示了其最新版本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XPILOT 4.0。

破冰! 中企加速進口美國天然氣
受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履約壓力及能源短缺危機雙重影響,中企向美企購買液化天然氣(LNG)加速進行。根據美國能源部日前公布的文件顯示,中國能源巨頭中國石化(簡稱中石化)與美國能源公司Venture Global已簽署兩份20年長約,每年將向Venture
Global購買400萬噸LNG,使中國自美國進口LNG數量增加逾一倍。
Venture Global還與中石化的貿易部門聯合石化,簽署了第三份協議,從2023年3月1日起為期三年,每年從其Calcasieu Pass設施向中石化供應100萬噸LNG。
中國近期因為陷入能源短缺危機,至少有包括中石化、中海油、浙江能源等五家大型國企正加快與Cheniere Energy和Venture Global等美國天然氣出口商磋商,以敲定長期LNG供應合約。
在中石化與Venture Global的交易公布前,中國民營天然氣公司新奧股份於10月11日宣布,與Cheniere 達成為期13年的交易,新奧股份將從2022年7月開始,每年向Cheniere購買90萬噸LNG。此筆交易也是2018年貿易戰開打以來,中美首筆LNG大宗交易。

現代汽車氫能版圖再擴張,
與殼牌合作建加氫站

日前,現代汽車北美公司(HMNA) 宣布,已與Equilon Enterprises LLC (d/b/a 殼牌石油產品美國公司) 也稱為殼牌氫能源公司進行合作,以鼓勵加州加氫基礎設施的發展。
雙方的合作協議被稱為「海王星項目」,支持殼牌氫能公司從2021年開始,在這個生態領先的州增建48個和2個升級版加氫站。在該協議的部分內容中,現代汽車公司已承諾,燃料電池汽車的銷售成長將支持不斷擴大的氫氣基礎設施。
與殼牌氫能公司的這項協議,進一步加強了現代汽車與這家能源公司的全球關係。
2021年3月,現代汽車公司與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簽署了一項新的5年期全球商業合作協議,以擴大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方面的合作。

又漲價!
特斯拉調高Model X 和Model S 長續航版售價逾13萬元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又漲價,將旗下Model X 長續航版和Model S長續航版2款車型售價調漲5,000美元(約新台幣13 萬7,475元)。
據報導,美國特斯拉官方網站10月23調漲了Model X 長續航版和Model S 長續航版車型價格5,000美元。Model X 長續航版車型售價從原本的9萬9,990美元( 約新台幣274萬9,225元) 調漲到10萬4,990美元(約新台幣288 萬6,700元);Model S 長續航版車型售價則從原本的8萬9,990美元(約新台幣247萬4,275元) 調漲到9萬4,990美元(約新台幣261 萬1,750元)。

埃克森美孚
東南亞覓地蓋CCS 中心

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表示正在東南亞找尋適合地方,想要興建一座碳捕捉與封存(CCS)中心,就有點類似自己在美國德州的那座廠。目前,埃克森美孚也與一些東南亞政府在商談具體可行性。
9月份,這家全球最大民營石油業者曾表示,有11家公司已同意最慢至2030年時,會在墨西哥灣每年捕捉並儲存約5,000萬噸二氧化碳,然後到2040年,可再補存1倍的量至1 億公噸。
埃克森美孚指出,東南亞這座廠與德州休斯頓不同,因為不靠近碳排放量最多的地方。同時,埃克森美孚也正研究在亞洲一些高度工業化的地區,例如在新加坡建立CCS中心,然後匯集各地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並加以存放。
國際能源署(IEA)2019 年統計過,東南亞的工業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超過40 億公噸。
雖然埃克森美孚已將全球最大煉油石化廠新加坡,列為CCS 計畫之一,但星國政府卻表示,新加坡沒有合適的二氧化碳儲存場地。因此,東南亞其它較合適建CCS的國家,應該是印尼或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