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市場掃描

2021-12-06

淨零排放 十大產業首當其衝
COP26 氣候峰會正在舉行,預料全球會有新一波淨零排放出現,我國決提升氣候治理層級至行政院,展現減碳決心。環保署表示,我國最新提出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明確納入2050 淨零碳排目標,未來將與產業溝通,尤其鋼鐵、光電半導體、水泥、造紙及玻璃業、煉油、人纖、石化及基本化學、電力等十大產業,被課徵碳費及要求碳減排將首當其衝。
環保署指出,歐盟正在積極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目前新的溫管法修法將正式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已設有相關機制,陸續會召集相關產業界溝通,尤其是鋼鐵、煉油等受衝擊較大產業,會優先進行座談會,並加快法規調整時程,預計2023 年起啟動碳費機制,以利後續與國際接軌。

政院通過電動車免徵牌照稅修法 
免徵貨物稅也擬延4年

為扶植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行政院11 月4 日召開院會通過財政部提報「使用牌照稅法修正草案」,延長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免徵牌照稅優惠,將再延長4 年到2025 年12月31 日為止,每年估計有1.1 萬輛電動車受惠,財政部也已向行政院提報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免課貨物稅的優惠,擬延長4 年同樣到2025 年12 月31 日為止,此案正在行政院審議中。
現行「使用牌照稅法」第5 條規定,電能機動車輛牌照稅徵收率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訂定,但電動汽機車可享免徵牌照稅優惠至2021 年底,為了扶植我國電動車產業,財政部二度延長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免課牌照稅與免課貨物稅優惠,將減稅優惠從2021年的年底展延至2025 年的年底。

電動車自2022年起
需標示能源效率!

依據能源局《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及檢查管理辦法》規定,自2022 年起,電動車在國內必須送測並標示能源效率,讓電動車測試後的能耗表現與續航力資訊更透明。
對此,ARTC 車輛中心已取得能源局認可,以完備可靠的檢測能量,提供國內業者執行電動車耗能測試服務,協助業者對應國內能耗法規需求。
隨著國內所販售電動車輛(電動小客車、電動小貨車、電動小客貨兩用車、電動機車),自2022 年起,須依規定標示能源效率,包含於展示或銷售處所陳列之電動車輛應於前擋風玻璃位置張貼能源效率標示,同時,產品型錄也應登載該產品之能源效率標示,呈現包含車輛類別、廠牌、車型、能源效率、純電行程及最大輸出馬力等資訊。

鴻海結盟Lordstown劉揚偉:
俄州成北美電動車樞紐

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otors 公司與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宣布,雙方於11 月11 日正式簽屬俄亥俄州Lordstown 廠房最終資產購買協議。
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表示,此次合作象徵著我們與Lordstown Motors 未來將能整合雙方資源優勢,把俄亥俄州發展成為鴻海在北美洲最重要的電動車製造和研發樞紐。我們將會注入鴻海在資通訊產業的軟硬體能力,結合在地夥伴的豐富汽車產業經驗,一定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即時、更高效的電動車。
最後,與鴻海的合作可望讓Lordstown Motors 能顯著降低其原材料、零組件和其他成本。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服務商之一,鴻海將憑藉採購能力、供應鏈網絡和物流能力,大幅改善車輛生產成本,降低供應鏈風險。Lordstown Motors 也能運用鴻海在軟硬體整合的優勢,特別是鴻海跨國的電子製造經驗,這對未來發展電動車至關重要。

電動車銷量逆增 新兵竄起
台灣車市來電,前十月電動車( 不含電動巴士) 銷量逆勢成長近二成、突破5,200輛大關。特斯拉不再吃香,前十月銷量比去年同期還少,電車市場新兵崛起,奧迪、保時捷銷量搶下第二、三名,部分熱銷車型已開始預接2023年訂單。
車商透露,今年國內電動車接單估有萬輛水準,然因車用晶片短缺影響原廠生產,今年台灣電動車領牌數字無法100%反映出接單的熱絡,但有機會超越去年的6,263輛,再創新高。
今年台灣電車銷售前十強除豪華品牌外,還有中華(CMC) 電動輕型商用車e-Veryca,及現代(Hyundai)Kona EV 等兩款非豪華品牌電車,銷售表現相當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電動車王特斯拉在台灣似乎出現退燒的跡象,前十月新車總掛牌數4,128 輛,比去年同期還衰退0.7%,Model X、Model S 兩款車交車量,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逾九成。

和泰yoxi 六都布局達陣
乘車派遣平台競爭白熱化,開台剛滿周年的yoxi,挾所屬和泰集團龐大資源,在市場快速崛起,成為市場四大勢力。yoxi 預計12 月中進駐台南市,完成全台六都布局,並朝全年4,000 人以上的目標挺進。
國內計程車派遣服務市場原為台灣大車隊、大都會、Line Taxi 三雄鼎立,車業龍頭和泰集團為發展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移動即服務) 新事業,2020年底推出yoxi 乘車派遣服務,已成為市場第四勢力。照此推進速度,yoxi 很快將挑戰乘車派遣市場前三強。
和泰集團代理的豐田(Toyota)品牌車,在計程車市場市占率高達八成,路上跑的小黃幾乎都是「牛頭牌」(指豐田),切入乘車派遣市場對自家新車銷售業務推廣,具加分效果。

Google 認購綠電場域 
全台最大漁電共生電廠台南北門動工

「北門區老虎案三光太陽光電場」佔地170 公頃,成為台灣最大也最具指標性的地面型漁電共生太陽能案場,平均年發電量將1.8億度,可供應超過5 萬戶家庭1年所需用電,預估年減碳量達9.5萬公噸,案場其中10MW 的電力已由Google 於2019 年認購,是Google 在亞洲購買第一度綠電的場域,也是台灣第一張「再生能源購電協議」。
經發局長陳凱凌表示,Google、Apple等國際企業承諾使用100% 再生能源,要求供應商使用再生能源,帶動國際綠色供應鏈。
台南市推展太陽光電除了屋頂型、地面型及水面型案場,還能結合農業設施使用,可說是一地多用最佳範例。

BP:全球石油需求
已重回每日1億桶以上

BP Plc財務長Murray Auchincloss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已經回到了疫情爆發前曾出現的每日1億桶的關鍵水準以上。
儘管各國努力在遏制溫室氣體,但隨著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受到嚴重限制,反而將油價推升至多年高點,並威脅全球經濟復甦。
對BP及其同業來說,這卻是他們獲取利潤的機會。而BP剛發布的財報也顯示獲利大幅成長,但也引發主要消費國呼籲OPEC+增產,以平抑油價。
目前全球航空業還未恢復疫情前的水準,但石油需求回到每1 億桶的水準。前次消費量如此之高時,美國頁岩鑽探者正在全力開採,目前情況已非如此。
對頁岩油業者來說,他們現階段專注於提高投資者的回報,而非追逐成長。這使得美國的石油產量,比疫情前的水準約低170萬桶。

IEA:美國產量復甦 
可望使油價漲勢暫歇

國際能源署(IEA) 11月16日發布月度報告稱,隨著美國等地的石油產量復甦,油價漲勢可望獲得緩解。
因消費復甦和天然氣供應短缺,刺激對石油的額外需求,國際基準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月飆升至每桶86美元以上,創下3年新高,美國基準西德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則一度站上每桶85美元,寫7年新高。
IEA 表示,從各方面來看,全球石油供應依舊吃緊,但隨著美國產量復甦,油價漲勢可能獲得緩解。
IEA指出,10月全球石油產量每日增加140萬桶,在颶風艾達(Ida)過境後,美國墨西哥灣的復產可能進一步推升11 月和12月產量,頁岩油鑽探商也趁油價走高而擴大鑽探作業。
IEA預計,今年第4季全球石油產量估每日增加150萬桶,其中光美國就貢獻40萬桶。
IEA表示,美國10月石油產量增長約占全球的一半,預計到了2022年,美國日產量將增加110萬桶,約占非OPEC+供應國的60%,但還需等到明年年底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IEA對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期與上月持平,2021年每日估增加550萬桶,2022年每日增加340萬桶。

BP:石油、天然氣還會續存幾十年
儘管各國日前在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6)同意加速能源轉型,但英國石油(BP)執行長隆尼(Bernard Looney)依舊認為,未來幾十年石油、天然氣將繼續在全球能源系統中占有一席之地。
隆尼引述今年5月國際能源總署(IEA)發表的淨零排碳報告指出,依照各國邁向淨零排碳目標的發展進度來推算,2050年全球石油供應量仍有每日2千萬桶。
他表示:「任何一個客觀者都必須承認碳氫化合物在未來仍占有一席之地,問題在於怎麼做才能以最佳方式生產這些碳氫化合物。」隆尼強調過去一年來該公司在能源轉型上已有長足進展。他表示:「12個月前我們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到10吉瓦(GW),如今超過23吉瓦。12個月前我們毫無離岸風力發電產能,如今在英、美兩大成長最快的市場擁有3.7吉瓦的離岸風力發電量。12個月前我們鮮少接觸氫燃料,如今與Adnoc、Masdar合作發展氫燃料。」

傳拜登要日、韓、印、中考慮釋出
儲油 一同壓低國際油價

據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希望全球前幾大能源消耗國考慮釋出部分原油儲備,透過協調行動降低國際油價,最近幾周已向日本、南韓、印度以及中國提及此事。
另報導,在拜習視訊峰會上,拜登也要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釋出儲油,以協助抑制國際油價。
不過消息人士也說,這類協商還沒有結果,目前也沒有決定要透過此舉還是其他方式,達到壓低油價的目的。
由於市場供給趕不上需求,全球油價在10月底漲到七年新高,但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友(OPEC+)11月初仍決議維持現有產油計畫,未理拜登的增產呼籲。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A)發言人拒絕評論與他國的磋商內容,僅表示,白宮過去幾周以來持續和能源消費國對話,希望確保全球能源的供給和價格,不會拖累全球經濟復甦。

布蘭特原油大跌3% 市場憂疫情重啟
拖累歐洲經濟復甦

油價11 月19 日下午急挫近3%,除了先前主要經濟體準備釋出戰備儲油(SPR) 以冷卻油價之外,歐洲新冠病例激增,也可能減緩經濟復甦腳步。
布蘭特原油下跌2.44 美元或3%,至每桶78.80 美元,為10 月初以來的最低,此前一度上漲至82.24 美元,延續了11 月18 日的波動性。
12 月交割的美國WTI 油價下跌2.30 美元或2.9%,至每桶76.72 美元。由於12 月合約將到期,大部分交易已轉向1 月期貨,這一合約下跌2.3%,至每桶76.11 美元。
消息面部分,奧地利將從11 月22 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封鎖,並要求居民從2月份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德國可能也在考慮採取類似封鎖行動。
OANDA 市場分析師Craig Erlam 發布報告指出,石油市場基本上仍處於良好狀態,但現在封鎖成為一個明顯的風險。

美能源部長:能源價格飆漲
美國民眾今年冬季取暖費用恐升

據報導, 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Granholm 在11 月7 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能源價格上升,美國人今年冬季預期將支付更高額的費用來為房屋供暖。
美國總統拜登在日前透露,不排除使用戰略石油儲備來應對不斷上漲的天然氣價格。不過,Granholm 表示,她認為政府所有選項都已經擺在檯面上,但是用上石油儲備,可能也只能暫時緩解油價上漲帶來的壓力。
今年迄今, 天然氣期貨價格已上漲132%,有產業專家警告,如果今年迎來更冷的寒冬,美國人將被迫使用更多能源來取暖,天然氣零售價格就可能會進一步走高。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 先前發表的冬季燃料前景報告也指出,由於全球能源價格飆升,美國家庭今年冬天取暖的能源支出費用將較去年大幅飆高。EIA 代理署長Steve Nalley 表示,目前能源需求的增長已經超過了供應的增幅,因此導致全球能源價格續升,情況似乎超出意料。

俄羅斯依承諾增加供應
歐洲天然氣價格下挫

歐洲天然氣價格下滑,因有跡象表明,俄羅斯可能開始逐步實現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 的承諾,增加對歐洲的供應量。
在荷蘭交易的天然氣期貨下跌多達6.2%,數據表明俄羅斯透過烏克蘭的天然氣流量增加。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 已批准11 月重新填充其歐洲存儲站點的計畫,而根據烏克蘭天然氣營運商的說法,他們預訂了11 月8 日在拍賣會上提供的一些額外管道容量,用於運往斯洛伐克。
今年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了兩倍多,而俄羅斯在液化天然氣貨物被轉移到亞洲的同時,仍保持供應上限,意味著歐洲以十多年來最低的庫存開始了冬季供暖。
牛津能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Katja Yafimava 表示,Gazprom 正在按照普丁的指示補充庫存,這表明冬季期間將能滿足長期供應的水準。

拜登積極減碳 將要求航空業
2050年以前實現淨零排放

拜登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研擬要求美國航空業者在2050 年之前實現淨零碳排,把矛頭對準這個比汽車業更難落實減碳的溫室氣體主要排放產業。
根據11 月9 日一份長40 頁的報告,拜登政府將要求增加永續飛機燃料的生產、開發新型飛機技術,以及設法提高營運效率,以減少航班與航班之間耗用的燃料。
拜登對抗氣候變遷的計畫在國會進展相當緩慢,先前提案包括限制油井的甲烷排放,要求全美新出廠半數汽車到2030 年都將是零排放汽車。
喬治華盛頓大學環境與能源管理所的永續能源主任Scott Sklar 說,多年來,航空業一直努力開發出替代性的飛機燃料,因為石油是航空業最沉重的成本,過去不乏油價飆漲導致業者瀕臨破產的例子,希望未來能開發出混合燃料,甚至可以完全取代石油的燃料。
美國太空總署(NASA) 和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正與業界合作加速開發更省油的飛機和引擎技術,據說足以省下30% 燃料,預計2030 年代可以升空,成為美國機隊的一份子。

加速燃油引擎死亡!
美立法讓買電動車享現金補助

對於氣候的改善有很大一部份重點放在移動載具的排廢污染上頭,而為了加速大家使用電動車,並且淘汰掉燃油引擎動力,美國眾議院近日通過了一項1.2兆美金的重大基礎建設法案,在這當中包含了數十億美金用在電動汽車以及周邊基礎建設的預算,其實這項法案於8月的時候就已經在參議院通過,經過了數個月的辯論後終於在眾議院通過,現在就等待總統拜登簽署之後,購買電動汽車最多補助總額12,500美金(約合新台幣35萬元)的現金。
而這項法案的通過也促使了汽車廠商製造更便宜實惠的電動汽車,另外也因為這項法案的關係,政府當局表示將會創造出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同時可以讓氣候危機稍微緩解。

特斯拉正式進軍公共事業!德州已
批准電力銷售許可

德州公用事業委員會(PUC)11 月12 日批准特斯拉在德州銷售電力,象徵該公司正式打進公共事業,是特斯拉建立電動車、太陽能與儲能業務以外新商業模式的最新斬獲。
PUC 正式批准特斯拉子公司「特斯拉能源創投公司」(Tesla Energy Ventures) 的零售電力供給許可證,這使該公司能採購批發電力,支付傳輸和配電費用,再向消費者出售電力。Texas monthly 報導,特斯拉可以和已經安裝太陽能電池的客戶合作,將部分電力出售給其他消費者。
直接向消費者出售電力將是特斯拉富有野心的新策略,執行長馬斯克表示,電力業務具有巨大潛力,長期而言,特斯拉能源潛在規模和電動車大致相同。
馬斯克認為,能源市場整體規模大於電動車,在再生能源發展當中,太陽能應是首選,其次是風能,而這些間歇性能源還需要一定規模的儲能設備。

OPEC成員國:目前增產規模足夠
油價不會上100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1月15日暗示,OPEC+將繼續謹慎提高石油產量,不受美國總統拜登施壓的影響。
拜登先前多次表達,油價已經來到7年高點,引發通貨膨脹,呼籲OPEC+ 應該擴大增產,從而壓低原油價格。
阿聯能源部長Suhail Al Mazrouei表示,目前將日產量逐月增加40萬桶的計畫執行良好。他說:「40萬正在繼續,這應該足夠了。」OPEC與合作夥伴下次會議,預計將在12月2日舉行。
今年以來,受到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且OPEC+限制供應, 原油價格已飆升約60%,至每桶80美元上方,主要投資機構已開始談90-100美元以上油價。
Al Mazrouei 11月15日參加Adipec石油和天然氣會議,並表示,他預計2022年第一季石油供應過剩,排除油價達到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OPEC+不需要擴大增產。

全球1~9月EV銷量突破300萬輛,
南韓位居第七大市場

據報導, 韓國汽車技術研究院(KATECH) 11月15日公布,2021年1~9月南韓電動車(EV)銷售量累計達71,006輛、較去年同期成長96%;EV 占比報5.5%、高於美國的2.3%,但低於中國的9.4%。
2021年1~9月全球EV銷售量報301萬輛,當中有625,624輛出自特斯拉(Tesla)。
南韓名列全球第七大EV 市場, 排在中國(176萬輛)、美國(272,554輛)、德國(243,892輛)、英國(131,832輛)、法國(114,836輛) 以及挪威(84,428輛) 之後。
11月13日發布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新聞稿顯示,COP首度回應民間社會和最容易受氣候影響國家的呼籲、就「逐步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達成共識。
包括澳洲在內等42個國家在COP26達成共識,力拼2030年讓零排放車在所有地區成為買得起的永續選項。

福特:不計代價在數年內成為全球
EV 二哥,長線拚龍頭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執行長Jim Farley 11月18日推文表示,福特是以打造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所需呼吸機、個人防護設備(PPE)的態度去面對電動車(EV)轉型(不計代價、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做法正在發揮作用。
Farley 指出,福特目前預期自家公司的全球EV年產量將在2023年底升至60萬輛、相當於原定計劃的兩倍,而且這是在「Blue Oval City」等EV園區上線之前。
Farley 接著推文表示,福特計畫在未來幾年內成為第二大EV生產商,之後隨著EV、電池投資計畫陸續上線,福特希望成為全球最大EV 製造商。
英國金融時報11月13日報導,福特、通用汽車(GM)、戴姆勒(Daimler)、比亞迪(BYD)、Volvo Cars以及Jaguar Land Rover這六家車廠承諾自2040 年起全面銷售零排放新車。

為何不承諾放棄燃油車?BMW:
我們必須確保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權益

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有6大車廠宣告簽署2040年要在全球範圍內停止生產燃油車,徹底轉向零排放車輛的協議,但Toyota、福斯、Stellantis以及BMW等車廠則沒有選擇跟進。
至於為何不願意簽屬這項協議? BMW高層日前正式給出了答案。
根據BMW可持續發展戰略負責人的說法,BMW還沒有確定何時要完全停止生產燃油車,是因為要確保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權益。
另外,與其要求各大車廠簽2040年徹底轉向零排放車輛的協議,應該制定具有約束力的目標,確保相對較貧窮的國家也能逐步完善充電基礎建設。

美中企業簽署20年合約 
中國年進口400萬噸天然氣

在美中尋求貿易解凍及中國冬季能源面臨短缺之際,中國國企中石化集團11 月4 日與美國維吉液化天然氣公司簽署為期20 年的長期合約,維吉每年將向中石化供應400 萬噸的液化天然氣。
中國官媒發布這個消息並強調,這是中美所簽訂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長期供應合約。
由於天然氣價格飆升和電力供應短缺,中國加劇了對能源安全的擔憂。當時,至少有5 家中國企業正與美國能源出口商深入談判,以確保液化天然氣的長期供應。
據報導,依照合約,維吉公司(Venture Global LNG) 將透過位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普拉克明斯郡項目,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供應液化天然氣(LNG)。
此外,隸屬中石化集團的聯合石化,也將透過維吉公司的Calcasieu Pass 項目,購買總計380 萬噸的液化天然氣。
維吉公司是美國墨西哥灣區重要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而中國方面希望向美國增購液化天然氣,以保障中國未來的能源供應。

中國煤炭調度日產量穩定在1,200
萬噸以上,能源價格大幅下降

中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價格監測調控處副處長朱曉海表示,隨著國內大力推進煤炭增產增供,加速釋放煤礦優質產能,全國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煤炭調度日產量已穩定在1,200 萬噸以上。
據報導,電廠和港口存煤加快提升,每日電廠供煤大於耗煤的規模已經超過200 萬噸,11 月14 日電廠存煤達1.29 億噸,11月底有望超過1.4 億噸。近期,煤炭等能源價格大幅下降,部分工業原材料價格也明顯回落。
朱曉海表示,動力煤期貨價格由10 月中旬的每噸2,000 元左右降到近日的800 元左右,降幅高達60%。受煤炭價格大幅下降帶動,近期鋼材、鋁、玻璃、紙漿、PVC、甲醇及煤化工產品等價格也明顯回落,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明顯緩解。雖然還有部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仍在高位運行,但因產業鏈條長、市場競爭激烈,傳導影響逐步衰減,終端消費品價格變化較為有限。

推動“綠色航運”發展 中國首座
沿海LNG 船舶加注站正式投運

中國首座沿海液化天然氣(LNG)船舶加注站11月20日在海南省澄邁縣馬村港碼頭正式投運,為中國推廣海洋船舶應用LNG起到了示範作用。
用LNG作為船舶動力燃料,具有綠色低碳、燃料成本低、推進效率高、性能優越等優勢。相比燃油, 船舶以LNG 為動力,每年可減少排放硫氧化物、懸浮顆粒物100%,氮氧化物90%,同時降低燃料成本。
馬村LNG 船舶加注站是撬裝模塊化加注站點,設計年加注規模2.5萬噸,具有投資小、建設週期短、佔地面積小和不新增岸線等特點。加注站最大加注能力為每小時54立方米,與加注柴油相當。
該站自今年3月15日開始試運行,已累計為“海洋石油550”和“海洋石油551”兩艘LNG動力守護船安全加注10船次。
LNG 動力守護船加注一次LNG 可供船舶航行1,800海裡,大約能在海上航行15天。
中國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諮詢評估中心主任魏華表示,推廣LNG動力船舶,可有效降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好地保護大氣和海洋環境,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