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市場掃描

2005-07-05

國內油市

瓦斯車加氣 年底增至16站

環保署表示,瓦斯車加氣站今年年底前將再增加三站,總數可達十六站,其他尚有十四站申請核准未動工,希望未來以較高的加氣站普及率,配合加氣每公升三元的補助誘因,吸引車主投入瓦斯車的行列。

為了改善空氣品質,台灣液化石油氣(LPG)車(瓦斯車)自民國七十八年推廣以來,因加氣站不普及、改裝技術參差不齊及補助金額無法達到駕駛人改裝的誘因,至今車輛數約八千輛,推廣可謂倍極艱辛。

為突破推廣瓶頸,該署遂變更補助策略,改為補助LPG售價,並訂定「降低車用液化石油氣售價補助辦法」,給予每公升三元的補助,拉大汽油與LPG價差,除可避免浪費補助資源;另LPG售價與地下油品已相差無幾,期待吸引車主回流合法加氣站加氣,打擊地下加氣站。

為了推動加氣站普及政策,經濟部訂定「補助加氣站設置執行要點」,每站最高補助七百萬元,未設置加氣站之縣市,其首座加氣站提高補助二○%,最高補助可達八百四十萬元。

 

國光石化擬前進中東投資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為鞏固油源,中油董事長郭進財表示,考慮將籌備中的國光石化園區一分為二,除在雲林既定地外,再前進中東油源國設點,建立由上游原油到下游產品完整的石化供應鍊,藉由引進外國大型石化集團投資的機會,國光石化案將一躍成為國際大投資案。

據悉,目前除阿聯的國際石油投資公司(IPIC)表達有意認購國光石化20%股分外,高居全球石化業第三名的SABIC也不排除跟進投資。

他並透露,中油準備將原國光石化案再交顧問公司重新評估,研究將原有園區一分為二,除在雲林既定地外,再前進中東油源國設點,將使原總投資額120億美元的國光石化投資案規模再擴大。

 

國光石化案 一場牽動三國油源轉型大戲

中油能否再展風華,與國光石化三千七百億元的投資案密切相關。而與阿聯的結盟關係,則是借力使力,因為急欲從煉油業轉型到石化業的的阿聯,希望借重中油的技術及人才,來發展垂直整合進攻大陸市場。而印度潛在的廣大市場形成一股無法抵抗的吸引力。國光石化案,牽動著三個國家的全球佈局策略,也關係著三業者能否成功轉型。

坐擁天然資源的阿聯多年來靠賣油就獲利驚人,但隨著石油資源日減,再加上大筆熱錢在手,阿聯急欲發展石化中下游產業,國家更訂出「資源多元化」的策略,其中學習如何發掘石化中下游的商機,尤其是正在崛起的中國市場更是重點。

一個國光石化投資案,牽動三個國家的轉型,思慮的是地位是否對等、資源能否共享的權利糾葛,中油盼藉此擠進國際級石化集團、阿聯要的是能協助國家發展新經濟的夥伴,印度想的是吸納國際資金及人才,開發印度擠進已發展國家之列。宛如撐起地球儀的三個腳,缺一不可,但最終能否如願,恐怕不是任何單方面所能決定的。

 

張鴻江:原油成本 中油吸收57%

中油公司油品行銷事業部執行長張鴻江表示,我國油品價格政策長期以來偏低,無法顯示油品真正的價值,易形成資源的浪費,他呼籲大家要珍惜能源、節約用油,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國家競爭力。

張鴻江指出,二年來國際原油價格漲幅達四七%,扣除新台幣升值因素,淨成本增加三七%,中油就如同其它全球大石油公司,長期購油合約的採購量是固定的,價格則依合約規定按當時的市價訂定。每當國際油價上漲,中油的購油成本就隨之上漲,為免影響物價波動,增加消費者負擔,此期間國內油價雖經十次微幅調漲及六次調降,然淨調幅僅一六%。

也就是說,該公司在此期間,調整油價,僅反應所增加成本的四三%,其中五七%並未轉嫁給消費者,該公司分別從提高效率、降低各項成本,提升生產力及積極拓展外銷等創造利潤來吸收無法轉價的成本。

 

加油站 邁入微利時代

開放民營加油站後,加油站總數增至近2500站,平均每站每日發油量,也由開放前的27公秉,衰退至去年底15.21公秉,民營前後獲利差很多。

國內加油站自開放民間設立經營後,打破中國石油一家獨霸局面,市場生態丕變,歷經長時間的發展,民營站急速擴充,加油站總數成長至今已近二千五百站,平均每站每日發油量,也由開放民營加油站設立前的二十七公秉,衰退至九十三年底的一五‧二一公秉,市場被嚴重瓜分並陷入彼消我長的競爭,加油站經營正式進入微利時代。

國內加油站複合經營剛開始起步,業者也都還在學習中摸索,從早期的洗車、便利商店、汽車百貨、市區停車場及餐飲等服務,到目前的快速保養、年節禮品、農特產品、當季蔬果,甚至已有業者規劃代收代付業務與家電業者聯合促銷等異業結盟,提升通路效益,增強營運績效。

 
國際油市
OPEC可望7月起增產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六月十五日將在維也納召開油長會議,若無意外,OPEC將決議自七月一日起每日增產五十萬桶原油,盼能抑制原油價格升高,不過,OPEC各會員國石油部長強調,OPEC對油市的影響力正因全球石油需求強勁而削弱。

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朗的石油部長桑格內表示,OPEC的產能目前幾近滿載,對於價格已無能為力。全球第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雖支持OPEC再增產,但也指出,富裕工業國的煉油瓶頸若無突破,OPEC增產也不會對油價產生太大影響。

二○○四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年增三‧四%,締造二十五年來最大年增率,主因中國和美國用油大幅成長,全球在二○○一至二○○四年期間的新增需求量,光是中國就占了其中四成,中國正擬模仿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建立策略性石油庫存機制,此舉可能促使今年油價壓力加劇。

 

西方石油動脈 裡海通地中海

油氣資源蘊藏豐富的裡海地區與地中海之間的首條直接輸油管線已正式開通啟用。由於獲得新石油出口路線,位於裡海沿岸的前蘇聯地區產油國,可望加速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裡海輸油管線是世界上最長的跨國石油輸送管道,全長一千七百七十公里,這次開通的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段,起自裡海岸的巴庫,行經喬治亞首都提弗利司,連接到土耳其濱地中海的傑伊漢港。

這次完工的裡海輸油管線耗資卅六億美元,修建十年,它係由一個以英國石油公司為首的國際石油財團出資興建。該輸油管道最初將主要用來輸出亞塞拜然的原油,全面運行後每天的輸油量將達到一百萬桶原油,約佔全球原油產量的一%。

 

壓低原油進口成本 改採多元煉油策略 大陸中石化將擴廠提煉高硫原油

為了壓低石油進口成本,石油消費量僅次於美國的中國大陸計畫斥資三十億美元擴建煉油廠,以便提煉來自中東價格較低與等級皆差的原油。

藉由此項為期兩年的龐大投資,大陸將可擴大提煉來自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其他產油國含硫量高、但價格較低的原油,不但可使大陸本身的石油進口成本降低二○%之多,並有助改善全球煉油廠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大陸五月份石油進口成本銳增八六%至每桶四六.六美元,主要是因油價上漲與因應其本身油料需求增加而擴大採購之故。中國石油化學公司在青島新蓋的煉油廠預定於二○○七年底前投產,將只提煉高含硫原油。

中國石油化學公司、中國石油公司與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正在興建十座以上的輕油裂解廠。

 

中海油斥鉅資150億美元,重啟收購美商Unocal計畫

中國海外最大併購案即將邁出關鍵一步!大陸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在六月二十五日前將提議以至少一五○億美元對美國Unocal石油公司正式提出收購報價,正面迎戰已經提出一八○億美元收購價的美國石油巨擘雪佛龍。這將是中國為尋求能源自主所採取最大規模與最具野心的行動,而繼闖入美國後院拉丁美洲穩定油源後,更是直接殺入美國本土。

中海油提議收購舉動已撼動美國政界,美國兩位國會議員以國家安全為由,緊急致函美國總統布希,要求由美國財政部長所主持的美國投資委員會開始審查此案,為該收購增添變數。

早在今年初,在美國油氣儲藏量排名第九的Unocal因經營不善等原因,出現連年虧損而申請破產後,中海油便悄然啟動了此次海外競購計畫,與Unocal進行談判,但四月時,美國石油巨擘雪佛龍突然宣布,將以總價高達一八○億美元的現金加股票加債務承擔方案收購Unocal,讓中海油收購計畫一度停擺。

後來雪佛龍與Unocal的談判過程觸礁,及北京高層要求國有大型石油企業海外找油計畫必須更積極,中海油再度重燃計畫。不過,Unocal目前市值約百億美元出頭,與中海油相仿,倘若出價超過一六○億美元,則已接近快相當於中海油全部資產的一半。

 

擴張石油戰略,中國龍正在環繞成圈 美日印緊張 部署迎戰

驚動全球石油業界的中海油意圖收購美國Unocal的計畫,也讓中共的全球能源戰布局更趨清晰,即把全球能源版圖分成三大塊,由三大石油企業各自分工收購,從而在全球建立風險均擔的能源供應鏈,但中共的行動正引來其對手:日本及印度,尤其是前、後院(加拿大及拉美)都被老共攻佔的美國極度關切,遲早因石油引發正面衝突。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公司是中國大陸最早進行海外收購的石油企業,中石油目前在海外有四十四個投資項目,分布於世界四大洲十八個國家,主打北非地區,今年更將觸角伸到拉美的委內瑞拉,讓老美大為緊張。

與大陸向來關係不錯的中東與俄羅斯,則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化)的舞台,中石化集團目前已在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哈薩克及葉門等國參與當地的石油及天然氣項目。

以海洋油氣為主業務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在二○○二年就斥資十二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和印尼的三塊石油天然氣田,現在已成印尼最大海上石油生產商。Unocal之所以成為中海油收購目標,與其所持有的大部分石油與天然氣資產集中於靠近中國大陸的東南亞地區有重大關係。

 

殼牌石油股東表決同意兩母公司合併

殼牌石油公司的股東6月28日投票同意兩大石油母公司高層的改組合併計劃,從而結束了英荷皇家石油公司和殼牌運輸公司之間延續長達一個世紀的母公司二元結構。

去年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曾因虛報能源儲備量導致內部發生危機。

上個世紀初,荷蘭和英國的兩家石油公司合併組成了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這家公司有兩個母公司,分別是總部設在海牙的英荷皇家石油公司和倫敦的殼牌運輸公司,它擁有兩個董事會,分開掛牌上市交易。皇家荷蘭/殼牌現有的股權結構為:60%為荷蘭的皇家荷蘭公司所有,而英國的殼牌貿易和運輸集團控股為40%。

部分投資者早就對這種公司結構頗有微辭。當殼牌公司去年捲入將該集團已證實的石油儲備量數據誇大了五分之一,虛報能源儲藏量的醜聞之後,這一消息使投資者遭到重創,殼牌集團在股市的價值隨之縮水上百億美元。為了解決這一危機,殼牌宣佈,合併後的公司將在英國成立,但總部設在荷蘭。公司股票主要在倫敦上市,合併後的殼牌公司的市值為1200億美元,將佔所有在這個歐洲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的市值總量的百分之十。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巨大投資如此集中將會給倫敦股市帶來不穩定的影響。

 

其他要聞
全球五百大企業 台灣占四家

金融時報週六公布該報依市值排行的年度全球五百大企業,雖然是由美國奇異電器蟬聯榜首,但油價飆漲影響名次變動的痕跡顯而易見,國際知名石油公司排名均較去年度提升,其中今年躍居第二名的艾克森美孚,市值更暴增至只較奇異少十六億美元。代表新經濟的科技業排名普遍下滑,幸好有蘋果電腦及Google扳回一些顏面。台灣則有四家企業上榜,分別是台積電、中華電信、台塑及鴻海。

金融時報指出,這次排名係以企業今年三月三十一日當天股價計算的市值,作為評比標準,由奇異電器連續第二年奪得冠軍。

在油價飆漲的挹注下,艾克森美孚、英國石油、Total、雪佛龍、 ConocoPhillips及荷蘭殼牌等石油公司,排名均較去年度超前,其中艾克森美孚由第三名晉升至第二名,英國石油則打敗全球零售巨擘沃爾瑪,擠進前五大。

在股市更見活絡下,今年度全球前五百大企業的總市值,由去年度的十七兆美元增至接近十九兆美元。以上榜家數或是以市值論,美國都居各國之冠,前者更超過兩百家。日本是上榜家數的亞軍國。

 

大潤發新戰術 購物像點餐 打造亞洲全新量販經營業態。

大潤發為提高量販店的便利性,籌備超過兩年的大潤發得來速六月九日正式開幕,以一般量販店三十分之一的投資規模,在主要幹道沿線設立據點,結合倉庫與車道設計,鎖定在量販店內最常被購買的前一千項民生必需品,以相反的思維,打造亞洲全新的量販經營業態,衝擊國內既有的量販與超市業者。

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指出,台灣具有工作時間全球最長、人口密度全球第二、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市場背景,大潤發得來速訂下十分鐘內完成的交易時間目標,若操作機制模式確立,明年不但將迅速複製進軍都心市場,還會結合電子商務提供「快速取貨」服務;甚至,未來也考慮與加油站等不同業態複合展店。

量販店挾著低價優勢,便利性卻相形降低,大潤發認為,得來速可以同時兼顧兩者,以五百坪的空間投資二千萬元,用十五位作業人員,設立十個車位與大型倉儲,消費者只要停進車位,透過螢幕點選所需的商品,內部同時進行撿貨動作,並由工作人員把貨物搬上車內,達到簡單、快速的目的。

 

小象、統一精工異業結盟 中古車收購新紀元

裕隆集團旗下的小象中古車收購店,日前與統一企業集團旗下的統一精工加油站進行異業結盟,於統一精工大中和加油站成立第六個收購據點,為國內中古車收購通路的革新及連鎖化經營建立新的據點及模式。

行將這次與統一精工的合作,為國內中古車收購通路創下了一個全新的紀元。他指出,與加油站結合的中古車收購據點,在日本已然相當普遍,對於打算將愛車出售的車主來說,小象中古車收購店除了提供車主透明公開且價格合理的鑑價收購服務,同時,更因為與加油站的結合,而能夠得到更高的便利性。

行將企業總經理馬忠甲表示,目前國內經營中古車的業者依其規模大小約略可以分為三類,最常見的是一般陳列銷售的車輛數在百輛以下的中小型中古車業者,其次是車輛數在百輛以上的大型中古車賣場,以及由新車經銷商或總代理經營的中古車專賣店。

 

歐元貶 歐系車大反攻

為挽回歐洲車系長期以來因售價偏高,銷售不振的頹勢,在台代理德國BMW高級車的汎德集團,宣布代號為E90的新款三系列房車,入門車款售價為175萬元,較原先外界預估的超過200萬元售價便宜許多,對此,近年來快速成長的日系高級車品牌LEXUS表示,將嚴密注意競爭對手的價格策略。
過去兩年來,歐元一路從一歐元兌換新台幣32元,一度飆升至一歐元兌換新台幣4 3元水準,年初以來雖呈現回貶走勢,但卻早已導致歐洲進口車新車售價居高不下,而這波歐元的跌幅約在十%上下,因此,下半年歐洲進口車將可望在價格上較具調整彈性,並逐漸反映在陸續到港的新車售價。

 

汽車零組件大廠布局 偉世通完成三併購案

基於大陸汽車市場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地區,銷售年均增率維持一○%以上,龐大商機吸引德爾福、霍尼韋爾等全球汽車零部件大企業加快在大陸市場的佈局腳步,擴建新廠或設立全球研發中心,而北美第二大汽車組件商偉世通則在近期完成三項併購或合資項目,積極鞏固大陸市場地位。
據新華社引述偉世通亞太總部最新消息指出,該公司最近併購江蘇天寶科技公司、浙江紹興怡東儀錶公司,以及和台灣堤維西公司共同成立偉世通TYC車燈公司,使其在大陸的投資企業達十七家。
目前大陸汽車市場增長有減緩的趨勢,但仍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地區,估計今年銷售增長率為一三至一七%。

 

計程車車身廣告開放 商機可觀最快年底上路

交通部將開放計程車兩側車身廣告,估計一年廣告商機近十億元。交通部路政司表示,計程車車身廣告在美國已行之有年,除了可以增加汽車駕駛人的收入外,更能增加企業的能見度,交通部最快將在今年九月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並在地方政府制定相關辦法後,這項新措施預定在年底上路。

據指出,企業主與計程車業者進行廣告合作,模式有很多種,除了廣告主可以透過廣告公司,直接與靠行計程車洽談廣告合作外;企業主也能靠著企業形象,以簽訂合約的方式,招纜個人營業計程車刊登車體廣告,而且,若以此建立合作模式,等於是企業擁有專屬計程車廣告車隊,對計程車駕駛人及企業主來說,將是雙贏!

目前國內的計程車總計約十萬輛,約有五千多家車行,靠行車輛有六萬多輛,另外四萬輛則以個人經營為主。台北市計程車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陳遠民估計,市區公車車身廣告一個月的月租費約四千元,國道客運車身廣告約二千元,按照計程車可做廣告的面積及廣告能見度估算,一個月的月租費應該在一千元以內。

 

監理大變革 車籍、車體須一起報廢

車輛管理政策有重大改變!行政院六月十五日召開跨部會議,原則確定未來民眾辦理車籍報廢時,必須一併辦理車體報廢。

會議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林盛豐主持。交通部路政司長李泰明表示,車籍報銷一併辦理車體報廢政策,一旦完成立法,全國三十三個公路監理所站配合辦理。

李泰明指出,車輛處分權涉及民眾權益,政府未立法規範前,交通部目前僅同意環保署車輛回收基金會在監理所站設置車體報廢櫃檯,便利民眾選擇,無法強制。修法前,現行車籍報銷程序不變。

此外,未來強制報廢的車體仍須透過環保署車輛回收基金會辦理,車主只能領取汽車三千元、機車一千元的回收獎勵金。但警政署強調,目前不強制報廢車體,以致地下回收車體管道拆下的零件和車體都可能被歹徒借屍還魂,今後如果民眾必須經由回收體系繳回車體才能報廢車牌,便可杜絕此一地下管道。

 

勞退新制上路 七月一日起勞資可合意結清舊年資

勞工退休金條例七月一日開始實施。即日起,企業依照勞基法退休金標準,經過勞資雙方合意,可結清舊制年資。而勞工一律選擇新制,可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企業也不需再提撥2%退休準備金;若中信局帳戶仍有餘額,企業可從帳戶領回舊制退休準備金。

但勞委會強調,同意結清年資屬於勞資雙方議定,法令並未強制規定。因此,可能出現一家公司裡,部分勞工不結清的狀況;若只有部分勞工結清年資,雇主就無法從中信局領回剩餘的退休準備金。

依豦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新制實施後,勞工舊制時期的保留年資,勞資雙方可以約定,在勞動契約存續的狀況下,依法結清舊制年資。

即日起,若在中信局已有提撥退休準備金的企業,勞資雙方可約定結清舊制年資,由雇主先支付一筆退休金,買斷勞工的舊制年資。新制實施後,勞工一律改選新制,公司可避免部分勞工選擇舊制、部分勞工選擇新制的「一國兩制」困擾。

至於年資結清後,公司若沒有勞工具有舊制時期的保留年資,雇主可向中信局請領剩餘的退休準備金。

勞委會指出,年資結算金的算法比照勞基法的退休金標準,即每年年資獲得兩個月平均工資;超過15年年資,每超過一年,發給一個月平均工資。

這筆年資結算金可從中信局的退休準備金帳戶中提領,由公司的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蓋章後,向中信局提領年資結算金。年資結清後,若有剩餘的退休準備金餘額,雇主還可以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