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市場掃描

2005-08-05

國內油市

銳普跨足能源生質柴油新兵入列 引進亞洲唯一「綠色再生能源」

銳普電子十九日宣布新成立能源事業部,擬跨入生質柴油產業,取得台灣首座生質柴油建置權,銳普發言人詹靜如協理表示,技術引進奧地利再生能源大廠,未來量產後對於銳普營運貢獻相當大。

銳普在新團隊進駐後,積極擴增事業版圖,繼光電事業及通訊事業後再一創舉,擬跨入能源產業,正式引進亞洲唯一「綠色再生能源」,將取得台灣首座生質柴油建置權,銳普將負責初期籌劃階段。

 

中油:生質柴油煉油成本高出15-20%

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引爆綠色環保商機。有國內廠商宣稱引進量產生質柴油(Biodiesel)技術,中油表示,生質柴油的技術不算太新,量產並不困難,但由於生質柴油生產成本比一般石油製品高出15-20%,如何降低成本才是當務之急。中油研究生質柴油已有4、5年時間,在銳普量產技術後,中油不排除跟進量產。

中油煉製事業執行長黃清吉表示,在國際原油終會枯竭的情況下,加上以植物提煉生質柴油可以降低排放量,生質柴油值得鼓勵,惟生質柴油生產成本高,短期內很難與石油製品競爭。

中油煉製所副所長李政誠透露,歐洲國家由於環保意識強,很早就採用生質柴油。以德國為例,德國的柴油至少都混有5%以上的生質柴油。

 

訴願駁回 中油台塑聯漲 罰650萬

中油與台塑在去年10月因為同步調漲油價而遭公平會各罰款650萬元,兩家公司都因不服而向行政院提出訴願,公平會21日表示,經過重新審議的結果,確定兩家公司確實違法,將維持各罰650萬元的原判。

公平會表示,中國石油公司及台塑石化公司在去年10月21日以事先、公開的方式來調漲油價,讓當時的油價同步、同幅調價,明顯影響國內油品市場的價格及供需機能,違反公平交易法規定,當時公平會就已對兩家公司各處650萬元的罰鍰。

 

國光石化投資額 增至150億美元

在中油決定將雲林國光石化園區一分為二,前進中東油源國設點後,據悉由於投資規模擴大,中油將在本月底前,徵詢原股東是否繼續投資國光石化的意願,原投資團隊可能重組;而國光石化總投資額將由120億美元增加至150億美元,並將保留20%的股分給阿聯國際石油投資公司(IPIC)。中油明確表達有機會可讓其他業者參與的善意,但個別業者是否有投資國光石化的打算,須由業者自行評估。

除了了解國光石化案外,周新懷也趁機傳達石化中下游業者對三輕更新案的重視。他強調,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須在民國一○四年遷廠停產,若中油三輕更新不能如期完成的話,將重創國內石化中下游,關廠裁員勢所難免,國內經濟也將受創。

國光石化案原由八家公司合資而成,其投資比率分別為中油43%、石化下游產業的東聯20%、長春20%、中纖10%、和桐5%及其他金控公司的2%。

 

東線無戰事!台塑暫無鋪設東部油管工程計畫

僅占台灣油品市場比重約三至四%的東台灣油品市場(含宜花東地區),中國石油已囊括逾九成的市場占有率。為開發東部的油品市場,中油以海運、油罐車以及管線等三種運輸方式交叉運用,建構東台灣油品補給網絡。不過,基於成本考量,中油暫不考慮鋪設屏東至台東之間的油管工程。同樣的,競爭對手的台塑石化,也基於成本考量,暫無東部油品管線鋪設工程計畫,使台塑未來在東台灣的油品供應,仍以海運或油罐車運送為主。

 

兩岸搶油戰 固源、併購各出奇招

台灣因自產原油不足,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達九九點七%,幾乎全數仰賴進口。為擴大油氣供應,掌握自主油源,中油董事長郭進財說,中油將持續在非洲查德、東南亞印尼、澳洲、中南美厄瓜多、中亞哈薩克等地進行探勘工程,並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設置天然氣廠。

大陸新一波能源攻勢,則由三大國營石油企業分頭發動。其中,中國海洋石油(中海油)準備以一八五億美元競標美國優尼科(UNOCAL)。

大陸另一石油巨擘中國石油化工(中石化)也瞄準位於中亞石油重鎮的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 Kazakhstan),與印度展開併購大戰,爭奪預估可開採原油儲量五點五億噸的油田。

在大陸規模最大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則主打北非地區,今年更將觸角伸到拉丁美洲的委內瑞拉。

 

台塑貨運打造Auto Life Center新通路 將分五年設立十六個

台朔汽車代總經理陳勝光七日透露,台塑集團已完成台亞油品、台塑貨運與台朔汽車等集團資源大整合,打造全新通路布局規劃,準備在全國十六個縣市,分五年投資各設立一座Auto Life Cente r,初步估計投資規模至少約五十億元,第一個據點預定年底前在林口誕生,隨後高雄與麥寮等地也陸續設立。

陳勝光認為,第一個據點落腳於林口,佔地三千坪,將於下個月開始動工興建,預定年底前誕生,隨後第二個據點選在高雄仁武廠附近,也同樣於年底前啟用。他說,台塑集團有台亞油品加油站,也有堅強的貨運物流車隊,並生產汽車,加上台塑有生醫美容等消費性商品,可以發揮資源整合的綜效,例如消費者可從賞車、下訂購車、交車、進廠維修保養、加油等都在該中心完成;同時,該中心還有精品銷售,並透過台塑貨運的物流車隊,配合消費者指定交貨地點。

 

台塑VS.中油 輸油通路戰開打

台塑耗時八年、投資近五十億元的彰化以北西部油品管線工程,沿著西濱快速道路,近兩百公里油品運輸網絡建置,今年底可望完工。而在全台已建置四千六百多公里油品管線的中國石油,則計畫再投資四億六千萬元,鋪設台北港至桃園之間的油管工程,預計後年底完成。兩大石化巨人的油品運輸與儲運網絡戰爭更形激烈。

根據台塑內部的成本分析顯示,管線輸油每公秉的成本約為三百元。比海運低廉十%,而以油罐車運油的成本,則比管線貴二十%到三十%,因此,台塑全力建設西部輸油管線,攸關其總體的競爭力。

台塑石化三座大型油庫從北到南分別為台北港、彰濱及麥寮。目前,台塑油品運輸網絡是以雲林麥寮六輕煉油廠為運油中心,透過海運運送至台北港或高雄港後,再以油罐車配送至各地加油站客戶。彰濱摻配廠以北至台北的油品運輸,台塑目前仍仰賴成本較高的油罐車輸送。

此外,國內煉油廠龍頭的中國石油,為強化北部供油能力,最近也加強鋪設北部地區的油品管線工程。中油將再投資四億六千萬元,計畫沿著西濱快速道路,鋪設從台北港與桃園沙崙之間的油管工程,預計後年底完成。

 

國際油市
全球主要石油公司第二季獲利大幅增長

全球排名第二的公開上市石油公司 BP PLC 26日公佈今年第二季的獲利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九。本週將公佈財報的還包括 Exxon Mobil Corp. 及 Royal Dutch Shell PLC,預期這兩大石油巨擘的營收也有大幅成長。

根據 Merrill Lynch & Co. 的研究報告,全球七十家首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公司今年的淨收入總值預期較去年成長百分之二十六,達到兩千三百億美元。

根據 Deutche Bank and Oppenheimer & Co. 的分析報告,即將公佈第二季財報的 Exxon MobilCorp. 的獲利可能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排名第三的石油公司 Royal Dutch Shell PLC 也即將公佈第二季的財報。Deutche Bank 預估公司第二季的獲利將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三。預定在八月四日公佈財報的法國石油公司 Total SA 的第二季獲利則可望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間。

 

大陸中石化簽約投資烏茲別克石油

中國大陸中石化公司已經和烏茲別克方面簽署協定,將在未來五年內為石油計劃投資一億美元。這一億美元中,一半將用於勘探,另一半用於烏茲別克現有油田的恢復和開發,主要地點是烏茲別克的安集延。

香港商報報導,中石化公司是在十八日與烏茲別克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簽訂投資合作備忘錄。協定簽訂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正在烏茲別克訪問。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正在為日益增長的經濟尋求更安全、更可靠的石油來源。而烏茲別克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約百分之六十的領土蘊藏著油氣資源。據勘探結果,烏茲別克石油儲量為五十三億噸,成為中國亟欲爭取合作的對像。

 

日本許可帝國石油在東海油氣田試鑿權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14日宣佈,許可「帝國石油」開採東海油氣田試鑿權的申請,這項決定勢將升高日本和中國在東海能源權益的爭奪戰。

中川召開緊急記者會,宣佈這項決定。帝國石油也發表評論,指出該公司從一九六九年開始爭取這項試鑿權,今天總算獲得許可,申請的試鑿權有三處,最終的試鑿權設定登記可望在一個月後完成,實際的試鑿期尚有待日本政府決定。

帝國石油申請的試鑿地區是中國正在進行開採的「春曉油氣田」和「斷橋油氣田」南側、接近日本方面海域的三處地區。日方基於中國進行的開採可能將海底相連的日方資源吸收殆盡,因此要求中方停止開採及提供相關資料,但未被接受。

 

石油交易員預估今年油價上看80美元

國際油價近日稍微回檔,不過,根據紐約商品交易所 (Nyme)的選擇權合約交易顯示,今年迭創記錄新高的油價可能站上每桶80美元大關。投資人認為供給若中挫,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恐怕無法生產足夠原油填補需求。

紐約商品交易所資料顯示,12月期貨讓買方在每桶80美元買進原油的選擇權有6900口,相對1月平均為77口,德意志銀行研究員預估,12月原油期貨到期時,油價突破75美元的機率是21%,相對年初為5%。

產油量佔全球近40%的OPEC竭盡所能生產原油,以便在第四季需求高峰來臨前提高庫存,紐約油價6月27日一度衝上60.95美元,加深高油價恐損及全球經濟成長的疑慮。油價去年累計大漲53%。

 

委內瑞拉總統:大部份油國石油產量已達上限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一日表示,委內瑞拉與大部份石油生產國的石油生產量已達上限,因此油價高漲是結構的問題,而不是趨勢的問題。

查維斯(Hugo Chavez)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Caracas)會見一群委內瑞拉與美國企業界人士時指出,委內瑞拉早已全面恢復石油生產量,每天生產三百三十萬桶,無法再增加任何生產,這是全世界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

 

中國首家民營石油集團成立

中國長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6月29日在北京成立,這是目前為止中國第一家的民營石油聯合企業。據新華社報導,「長聯石油」由多家中國民營石油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目前有近五十家民營企業入股,涉及資本約五十億元人民幣。成立後的「長聯石油」將側重於海外找油,希望通過與大型國有企業以及跨國石油集團合作,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

據指出,中國石油產業目前仍處於幾大國有企業壟斷的局面。民營經濟近年雖有所發展,但主業基本集中於中、下游煉化、銷售領域。

 

車輛動態
時尚、新穎、犀利、強悍塑造美國車新形象

美國車目前在台灣市場並不熱絡,但隨著美國車廠與國內汽車公司積極合作,使得美國車在未來應有一定發展空間。

世界第一大汽車集團GM MOTORS通用汽車,與國內的裕隆汽車公司,合資成立裕隆通用汽車公司,日前已經正式開跑;FORD福特汽車公司,長期以來,一直與國內的福特六和汽車公司關係密切,也是該公司的最大股東;而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成立,也直接主導了 DAIMLER-CHRYSLER集團在台的相關業務,該集團年初也宣佈與國內的中華汽車公司簽訂合作協定,今年以來國內幾項重大的汽車合作案,似乎都與美國車牽上了關係。

 

兩汽車集團 競購英MG車廠

在大陸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案尚未有結論之際,大陸名列前茅的大汽車廠上海汽車工業公司,近日決定與另一家大陸車廠南京汽車公司競購已經申請破產的英國MG Rover汽車公司。這項收購行動,再次引發歐美業界與輿論界的關注。

上海汽車月中與福特歐洲前負責人Martin Leach達成協議,聯手競購已破產的英國MG Rover汽車公司,要恢復該公司在英國中部城市伯明翰的長橋工廠的生產。早先大陸南京汽車公司與另一家英國財團合作也打算收購MG Rover,形成兩家大陸汽車集團同時競爭一家英國破產汽車公司的局面。

 

台朔車引進捷克Skoda 第四季來台

台朔汽車納入台塑集團通路事業群的一員後,在布局汽車營運版圖上,也有重大進展,台朔汽車代總經理陳勝光七日指出,該公司已拿到捷克Skoda品牌房車的合約,第四季新車可望上市,同時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油電混合動力車,正在做最後的測試工作,最快後年問世,這將是國內第一輛油電混合動車的新紀錄。柴油車是對抗高油價的利器,未來將鎖定計程車或商務用型的客層。

台朔汽車第二步瞄準汽車版圖的重要武器是油電混合動力車,台塑集團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這款混和動力車已有三年,也投入三千多萬元,目前工研院正結合國內包括東元等公司,全力研發混合動力車的相關零組件,台塑集團則負責電池的開發。

 

搶進金磚四國.擴張海外佈局 豐田部署大陸沿岸工廠群

豐田汽車將與子公司大發工業攜手在印度興建小型轎車工廠,預定二○○七年開始生產,年產量為十萬台。另外,豐田的俄羅斯工廠也預定在同年投入生產行列,加上在中國大陸、巴西的生產廠,豐田在所謂金磚四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大陸)的生產據點已部署完畢,藉著擴張海外戰略,以期主宰市場。

豐田訂下二○一○年全球銷售佔有率目標為一五%,針對此一目標刻正加速擴大海外策略,計劃明年在美國德州、大陸廣州,二○○七年在俄、印與泰國,二○○八年在加拿大的新廠通通投入生產行列。

通用車市占擊敗福斯 稱冠外國車廠

著名財經網站彭博社近日報導,全球最大汽車業者通用汽車目前在中國境內的市場占有率,已超越全球第三大汽車業者福斯汽車,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最大的外國車廠,預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去年上半年通用在中國汽車市場市占率為九.四%,威爾表示:「毫無疑問,今年復甦非常美好,我們預期今年市場還將進一步成長一 ○%至一五%之間。」。中國也是通用汽車近兩年內獲利最高的海外市場,對該公司去年全年獲利貢獻度達二五%。

 

大陸車廠力拚年產百萬輛

日經產業新聞報導,中小廠商林立的中國大陸汽車業界,正展開行動朝向年產一百萬輛汽車的目標前進。報導表示,中國大陸車廠將藉由大規模削減生產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而中國大陸的勝出可能改變全球汽車產業的勢力範疇。

報導指出,已經表明將朝向年產一百萬輛目標邁進的大陸汽車廠商有中型的北京汽車工業(北京市)、長安汽車集團(重慶市)。北京汽車與韓國現代汽車等合資生產,二○○四年共計生產五十三萬台汽車。預定在二○○八年進入「一百萬輛產量俱樂部」。

 

財經要聞
美財星雜誌「全球500大企業」排行 中油、鴻海分列第402及371名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公佈「2005年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其中亞洲前5大企業全為日本企業所囊括。台灣有2家公司上榜,即鴻海公司及中油,分列第371及402名。中國有15家公司入榜,香港唯一列榜的是和記黃埔公司。總計兩岸三地共有18家企業上榜。

名列財星雜誌亞洲前5大企業分別為:豐田汽車、日本電報電話公司、日立、松下電器與本田汽車。

財星雜誌並列出全球最賺錢的5家公司,第1名由艾克森美孚汽油奪得,其餘分別為荷蘭皇家殼牌石油、花旗集團、奇異電器、英國石油 集團(BP)。

而全球最虧錢的5家公司,則是美國媒體巨擘衛康公司、行動電話公司伏德風、美國電訊公司AT&T、達美航空及UFJ控股集團。

 

勞退新制上路 業務擠爆

桃縣勞保人數超過80萬人,全國1/10勞工在桃園,七一勞退新制實施,勞保局桃園辦事處被「擠爆」,業務量增加五成。

新制實施,由於勞工退休金可攜帶,外界認為,工會的「功能性」因此受衝擊,不用透過工會與資方談判,不過桃縣總工會理事長陳順來分析,新制實施以來,衍生更多勞資糾紛,工會扮演的角色還會更吃重。

另外,勞退新制也記載,對於暑假打工等短期契約也要提撥,外界認為會更棘手,不過只要有打工事實,雇主就要替勞工來投保。

因此未來,包括「以少報多」、「以多報少」等投保薪資不合理現象,只要雇主依法必須提撥退休金,勞保局一查核,過去「檯面下」的節省手段全被掀開,長久看來反倒好事。

 

最低時薪喊漲波及30萬企業 八年來首度

八年未調整的基本工資,勞委會研擬修正最低時薪標準!勞委會日前完成甲乙兩規劃案,甲案維持現狀,乙案將由現行每小時六十六元調高至七十四元,勞委會預計年底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研商此案,一旦通過,現有至少三十萬家以時薪計時的加油店、速食連鎖店、超商、派遣業和雇用工讀生的企業,都將受到影響。

目前基本工資是在民國八十六年十月修正發布,每月為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每小時六十六元。這項標準下的時薪,是根據當時每週四十八小時的法定工時來計算,但九十年實施每週工時四十二小時後,最低時薪仍維持六十六元,引發泛紫聯盟、青年九五聯盟等團體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