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市場掃描
2005-09-05
國內油市
十年最大調幅 台塑中油汽柴油每公升漲1.5元
中油公司宣布,自八月2日晚間6時起,調漲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公升1.5元,平均調幅7.64%,為近10年來最大調幅;此外,從3日零時起調漲民用、工業用及發電用天然氣價格,平均漲幅2.99%;家用及工業用液化石油氣同步調漲。
此次台塑石化、中油宣布,汽油(含92、95、98)每公升調漲1.5元,柴油(含高柴、普柴)每公升調漲1.5元,燃料油每公秉調漲600元,調漲後的價格,台塑的98無鉛汽油為每公升26.7元,中油為26.9元,95無鉛汽油兩家均為每公升25.4元,92無鉛汽油均為每公升24.7元,超級(高級)柴油每公升20.5元,普通柴油每公升20元。
中油8月將短收40億 就算加計獲利也虧20億
大陸自產石油,但是卻發生油荒,傳出是大陸油公司認為賣油虧錢,所以減少供應。中油表示,國際原油價格的確飆高,但台灣國內油價卻無法反應調漲,不過台灣不會像大陸一樣利益取向,而是以照顧民生為主,所以寧願賣油虧錢也不會造成缺油。
不過中油估算,八月份整個月因為原油價格持續飆高到每桶七十幾美元,購油成本損失將達30-40億元,如果加計中油在石化產品、探勘以及賣油到國外的獲利挹注,還是要虧20億元。不過經濟部已經裁示,短期內不准調漲油價,因此賣油的損失,中油會自行吸收承擔。
台塑大漲油價 中油暫觀望
國內油價終於憋不住而漲價了。台塑石化宣布,8月31日下午五時起調高油品批售價,汽油的平均漲幅高達百分之九點三,創歷史新高。
台塑石化的批售價,汽油每公升漲二點四元,柴油每公升漲二元;零售牌價,九八無鉛汽油每公升達二十九點一元,也是歷史新高。中油暫不跟進。
經濟部長何美玥31日晚表示,泰利颱風離境前,中油不會漲價。中油人士透露,中油可能會比台塑晚兩、三天漲價,漲幅也可能略低於台塑石化。這是中油和台塑石化首度沒有同一天調漲油價。
由於中油沒有同步跟進,消費者傍晚起,爭相前往未漲價的中油加油站排隊加油。台塑旗下加油站及加盟站為爭取生意,有些加油站不敢立即漲價,有些是漲價後卻又每公升折價一點五元至二點二元給消費者,零售價格不一致。台塑石化一個月內已兩次調漲油價,八月二日時汽油每公升漲一點五元。
加油站藉發卡 拉攏消費者
在當前中油獨大的加油站生態中,為增加油品議價能力,中華石油與優加力合組的「U+台灣優力」八月整裝出發,站上百站規模,目前正與和桐另一擁有近35站加油站體系的「加得滿」洽談合併事宜中;預計兩年後各加油站與中油、台塑石化供油合約到期後,將會掀起另一波整併風潮。
加油站因為販售油品單一、差異不大,各大聯鎖加油站業者,大打品牌行銷戰,藉發行會員卡、聯名卡鞏固消費者忠誠度。
國內加油站老大哥中油,自今年四月起發行會員卡,提供加油積點折價及兌換商品服務,目前發卡已超過42萬張,預期年底可達百萬目標。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至今年上半年為止,國內共有2492個加油站,但光中油的直營及加盟站數就佔1802家;隸屬台塑石化系統的台亞總站數則在130多家左右,其餘包括統一精工約110家、 U+台灣優力約100家、全國92家、福懋也有近90家。
國際油市
中石油半年純利六百多億人民幣 刷新紀錄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24日公布半年純利達六百一十六億元人民幣,年成長達百分之三十六,創下中期純利的新紀錄。
香港星島日報引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蔣潔敏說,「增加資源規模將是中石油的首要任務」,中石油今年以來在五個勘探區取得石油地質儲量達四億噸的重大發現,進一步穩固該公司的資源規模。
除了五個勘探發現外,中石油也在大慶油田發現規模達千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資源。這些新的資源不包括在中石油去年底公佈的十四億九千萬噸儲油量中。
委內瑞拉成立北京辦事處擴大與中國石油合作
北京晨報24日報導,委內瑞拉石油公司二十二日在北京成立辦事處,這是委國在亞太地區的第一個石油辦事處,代表中國與委內瑞拉擴大合作關係。委內瑞拉是南美洲石油大國,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中唯一的中南美洲國家。
報導說,這是繼巴西、科威特等石油大國後,另一個在北京新設的石油辦事處。據統計,委內瑞拉原油日產量達三百萬桶以上,約半數出口美國。今年六月,委內瑞拉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已簽訂約四億美元的供油協議。
大陸石油公司四處尋油 伊朗及委國皆為對象
市場研究公司Foresight Research Solutions能源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火車頭正在啟動,需油孔急,包括中海油(CnoocLtd.)、中國石油股份(Petrochina Co.Ltd.)與其他大陸石油公司將加快腳步,四處尋油,其中伊朗、蘇丹及委內瑞拉等皆為可能的合作對象。
Foresight駐紐約能源分析師向投資人發佈報告指出,中海油爭購優尼科(Unocal Corp.)失利後,可能與中國其他同業避開美國、加拿大、澳洲與歐洲,轉向其他區域尋覓併購目標。報導說,在國家主義作祟下,美加澳與歐洲將設法阻擾中國企業收購任何一家國營能源公司。
收購哈薩克石油 揭開中印能源爭奪戰
中國最大的國營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宣布以41億8千萬美元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後,與中石油競標的印度對手、國營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表示,中石油的出價與他們差距非常有限,因此正計畫提高標金再度出擊。
中、印有關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的競標,也反映出兩個全球人口名列前矛的國家,在快速工業化與高油價(新聞)的時代,正激烈展開一場能源爭奪戰。
哈薩克石油公司是否會接受印度的新標單目前仍不明朗。根據合約,如果哈薩克石油公司毀約並接受中石油對手喊出的新價格,得賠償中石油1億2千5百萬美元。哈薩克石油公司副總兼財務長奧德22日表示,「我們對於所簽訂的合約十分滿意,我們會遵守,當然不會被其他的競標所引誘」。
厄瓜多因抗爭暫停出口石油 國際油價飆漲雪上加霜
南美洲產油國家厄瓜多18日宣佈,由於國營石油公司補償金抗議升高影響石油生產,目前已經停止出口石油。由於厄瓜多石油主要出口到美國,而國際油價又以美國石油儲量為指標,因此厄瓜多暫停出口石油可能再度使得國際油價往上飆升。
數百名示威人士佔據厄瓜多東北部兩個產油重鎮奧雷亞納和蘇庫姆比奧斯兩省的煉油設施和機場,要求國營石油公司提撥更多補償金用於地方基礎建設和給予當地人工作機會,厄瓜多政府18日表示,由於抗爭活動已經使得國營石油公司陷於完全停產,因此宣佈暫停出口石油,同時對這兩省宣佈實施緊急狀態。
厄瓜多是南美第五大產油國,平均每日產量20萬1000桶原油,有14萬4000桶出口,半數出口到美國。
石油爭奪戰 中國海油失敗 美商雪佛龍石油購併優尼科
美中石油購併大戰暫時告一段落,美商優尼科石油公司10日決定接受美國對手雪佛龍(Chevron)購併提案,也結束幾個月來中國意圖插手美國石油業的爭議。
優尼科股東投票的10日初步結果顯示,贊成雪佛龍以每股69美元現金收購的出價。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已經表示,放棄以185億美元現金收購優尼科公司的案子,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表示這是因為華府方面出現「前所未有的政治反對」。
第三次石油危機來臨?國際油價衝破每桶70美元
強烈颶風卡崔娜襲擊墨西哥灣的能源生產重鎮,已造成美國在該區域逾四○%的原油產能及約八.五%的煉製產能停擺,且受損比率預期將繼續攀高,國際油價29日應聲大漲,紐約輕甜原油十月期貨在亞洲盤中衝破每桶七○美元大關,寫下七○.八○美元的歷史新高,汽油及取暖用油指標期貨也都創新高,天然氣價格則飆升達二○%。
分析師表示,四級颶風的威力仍然驚人,其行經路線又掃過美國在墨西哥灣能源生產設施核心區域,其中包含近海原油及天然氣生產設備、進口轉運站、輸送管線網絡及座落在路易斯安那與密西西比兩這兩個南部州內的多處煉製廠等,因此全部的損害情形及影響供給的期間有多長,要等到颶風過去後才能知曉。
墨西哥灣佔美國原油及天然氣總產能的比重,均約為四分之一,佔汽油總產能的比重則高達四五%。
中國燃油短缺加劇主因海內外油價差距大
據報導,中國燃油短缺已從華南的廣東省向北擴散至上海和長江三角洲;而分析指出,中國燃油短缺加劇,主因是中國內外油價差距大。
英國金融時報18日引述分析師和行業管理人士說,儘管中國官員歸咎進口石油運輸遲緩是因颱風造成,但問題根源其實是全球油價和中國國內油價間存在懸殊差價。他們說,今年全球油價已上升百分之三十,但中國的油價僅約升幅一半,使中石化等中國煉油商進口燃料銷售時蒙受鉅額損失。
北京的一位中石化管理人員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在強迫該公司,要求它命令旗下的煉油廠為當地市場生產燃料─儘管這樣做無利可圖。這名人員不滿地說,「我們不是公眾的福利機構,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建立市場化的定價體系」。報導說,中石化的困境凸顯外國人投資中國股市的風險。由於中石化有部分股票在海外上市,公司便有責任為其全球投資者作最大程度的回報,但另一方面,身為國有石油公司,中石化也有義務為中國政府的政策目標效力。
廣東油荒蔓延 武警進駐五百餘加油站防搶
廣東省「油荒」不斷加溫,香港媒體報導,儘管廣東當局已督促油公司增產應付需求,但主要城市的加油站依然出現數百公尺等候加油的車龍,當局調派大量公安,甚至武警戒備,嚴防「搶加油」事件發生,其中單是廣州五百四十七個加油站,已駐守了數以千計的公安和武警。
報導指出,廣東省政府近日雖聲稱將有合計共五十萬噸成品油輸入應急,但全省油荒並沒有減緩的跡象。
近一個多月來,政府和石油公司已經多次宣佈緊急增調油品供應廣東市場,日前當局宣佈,油荒在未來幾天可望緩解,但至今油荒現象卻有增無減。
委內瑞拉最大煉油廠失火作業暫停
委內瑞拉最大煉油廠失火,迫使產油作業暫停。至17日時,火勢已被撲滅,煉油廠還在清點損失狀況。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官員表示,火勢從廠內一條輸油管開始,幸好火勢迅速被撲滅,目前還不清楚確實損傷情況,但廠方已經決定減產,從每天41萬桶原油產少到15萬桶。
優尼科和雪佛龍聯姻案獲股東會背書
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UnocalCorp.)宣布,股東已在特別大會上表決通過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龍178億美元現金加股票併購案。而在美國國會議員杯葛施壓下,中國海洋石油公司 (中海油)日前已經迫宣布撤回出價185億美元現金併購優尼科方案。
優尼科77.2%的股東投票支持與雪佛龍聯姻,價碼相當於優尼科每股65.43美元。在中海油退出競標之後,雪佛龍所提併購案成為優尼科股東的唯一選擇。
娶進優尼科後,雪佛龍將一躍成為全球油氣產量排名第四的上市石油公司,領先法國石油巨擘Total SA。
由於油藏量下滑至5年低點,老舊的油井產出減少,雪佛龍一直苦無在能源價格大漲和中國原油需求激增中分一杯羹。如今在併購優尼科後,雪佛龍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將擴增6%,產能3年下滑劣勢逆轉。
雪佛龍、ConocoPhillips、Total等石油公司不是透過併購,便是轉投資同業,以建立庫存及擴大每日產能,因應新油源開採不及和老舊油井產能下滑。
經濟學人:扼殺中海油案美商業利益受損
在美國政治壓力下,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撤消併購優尼科公司案,英國知名財經雜誌「經濟學人」認為,華盛頓歇斯底里的反中情緒,扼殺這項收購計劃,不僅未能提高美國的能源安全,反而傷害美國在中國乃至於其它國家的商業利益,也破壞公開市場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
報導指出,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提出以一百八十五億美元收購加州優尼科公司,因為國會山莊「前所未有的反對」胎死腹中,現在幾乎可以確定,優尼科將成另一家石油大廠雪佛龍Chevron的囊中之物,併購金額降到一百七十六億美元。
「經濟學人」進一步指出,中海油公司無疑是低盪的美中關係「代罪羔羊」,美國政治人物對中國的不滿,從人民幣匯率過低,中國貿易大幅出超,美國工作機會大量流失,到中國的人權記錄不良,這些怨氣一股腦發洩在中海油身上,迫使它不得不尋找價格較低廉同時政治也較不敏感的併購標的,中海油的股東顯然很高興這項併購案失敗,股價反彈回升。
42億美元擊敗印度中石油併購哈薩克
哈薩克石油公司22日宣布,該公司已經與大陸「中石油」母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達成協定,中石油集團落實以每股五十五美元作價,全面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股份,總涉資金四十一點八億美元。
稍早前英國「金融時報」曾報導,中國最大的石油集團中石油集團將出價三十二億美元,競購中亞石油生產商哈薩克石油公司。而印度國營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與國際鋼鐵巨擘米塔爾鋼鐵合作出資近三十六億美元參加競購。
消息人士曾估計,中油集團贏面將較印度財團為大,因為印度財團出價雖然較高,但礙於印度與哈薩克之間並不接壤,哈國向印度輸油可能需要途經俄羅斯轉口,反觀中哈之間的輸油管道設施將快投產。
報導說,在加拿大註冊的哈薩克石油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一年,在哈薩克開採並提煉原油,其全部資產都在哈薩克中南部的南圖爾蓋盆地。目前的原油日產量為十五萬桶;該公司探明原油儲量可能高達五點五億桶,旗下煉油廠每天生產八萬桶油品。
分析師認為,這兩家國有集團對哈薩克石油公司的爭奪凸顯了印度和中國對能源日益強烈的渴求。據了解,去年,印度的石油進口上升了百分之十一;而中國的石油進口則激增了百分之三十三。
相關分析指出,中石油此次西線的大規模出擊應該是今年七月初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政治出訪的經濟回響。中國企業可以把哈薩克當成西部開發的「外延資源儲備」。按照規畫,中哈石油管道將於今年十二月十六日全線貫通,設計每年輸油能力為兩千萬噸。
中石油天然氣集團說,這項併購提案預計今年十月在哈薩克石油公司股東大會上提出,董事會已經建議股東接受中石油的併購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