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市場掃描

2006-09-05

國內油市

中油自保 邀歐美油公司入股

查德八月初宣布與我斷交,日前又宣布關閉美國雪弗龍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查德的代表處,使得台灣在查德的探油投資岌岌可危。為確保在查德探勘油田的權益,中油將邀歐美跨國石油公司入股並且降低中油工作權益。

八月初查德無預警宣布與我斷交,為中油目前在查德投資的三個礦區投下變數,引發國內關切中油先前支付的一千七百萬美元合約金,是否將付諸流水的疑慮。對此,中油總經理陳寶郎表示,中油在查德的探勘活動,都有商業合約為基礎且中油依規定繳稅,目前探勘作業正常進行。

中油雖一再強調,在查德的探勘屬商業合約,未來探勘作業仍會持續進行,但已規畫在適當時機尋找外國油公司入股。目前中油在查德礦區的工作權益比高達七成,中油計畫逐步降低至三成的水位。由於中油許多探勘活動都是在非邦交國進行,為降低海外探勘的政治風險,中油主動找歐美石油公司入股,以免投資權益求討無門。

 

五輕若遷廠 60萬家庭將失業

隨著五輕關廠時程迫近,國內非台塑體系石化業者日益不安。石化公會理事長周新懷表示,南部石化下游及從業人員都依賴中油供應原物料,三輕更新今年若再不啟動、五輕若被迫遷廠,南台灣石化業將因嚴重缺料而被迫關廠,影響所及可能會有六十萬家庭失業。

經濟部政次施顏祥表示,行政院民國一○四年遷移五輕的承諾尚未解除,經濟部、中油及石油公會都持續與地方溝通,希望能達到「共存共榮」的共識。他並強調,乙烯是原料工業,也是基礎工業,三輕更新、留住五輕、興建國光石化園區,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深遠,即便再困難,經濟部都要努力溝通,「非做不可。」

 

台灣天然氣水合物 夠用60年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表示,台灣西南的高雄至恆春外海水深五百至二千五百公尺海域,蘊藏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初步估計在一萬平方公里面積的海域海床,以水合物型式存在的天然氣應在五千億立方公尺以上,以目前國內天然氣年使用量七○至八○億立方公尺計算,足可供全台使用六○年以上,所蘊藏的天然氣水合物若能全部開發,預估約有五兆新台幣以上之產值。

不過,天然氣水合物是在低溫高壓環境下所形成,大量賦存於極區永凍層及大陸邊緣水深五百至三千公尺的海床,而最大的難題是,目前還沒有成熟的開採技術,深海鑽井的技術門檻及費用都很高。

 

台塑化、中油步調不一 LPG市場大亂

台塑石化九日調漲液化石油氣(LPG),中油迄未跟進,國內兩家LPG供應商首度步調不一致,讓國內的LPG市場陷入大亂。據了解,中部LPG分裝場無論上游是向台塑化,或是中油經銷商取貨,都已全面調漲LPG價格,牽動下游瓦斯行跟進調漲桶裝瓦斯價格。換句話說,中油明明未漲價,但消費者荷包卻仍失血,LPG經銷商直言二十多年來沒見過如此混亂的局面。

中部二十五家分裝場有六成是向台塑化經銷商取貨,四成則是向中油取貨,拿成本較低的中油貨源,卻賣出調漲後的價格。中油表示,根據公平交易法第十八條的規定,中油不可約定交易相對人轉售給第三人的價格,因此中油無法規範中油經銷商或是分裝場不可調漲LPG價格。

 

中油:國內油價還會漲 政府干預壓不住

國內汽柴油價格今年已三度調漲,很多人大喊吃不消,隨著國際油價持續在高檔盤整,中油表示國內油價勢必還要再調漲,調漲時機與幅度則要看政府整體考量,但越早回歸市場浮動機制越好,因為政府或中油都無法長期承受巨額虧損,而且油價壓抑過久,未來一旦被迫急漲,對國內民生及各行各業的衝擊更大。

中油副總經理暨發言人曹明表示,原油是國際大宗商品,有一定的行情價,政府可以就戰爭等突發性事故對國內成品油價採取短期管制,但長期而言還是要回歸市場浮動機制,像印尼本身是產油國,印尼政府過去也為了考量避免衝擊國內經濟發展把油價壓了一年半,到最後還是撐不住,台灣的資源更少,更不可能長期壓抑油價。

 

搶標高速公路兩休息站 中油當凱子 五年浪費2.5億元

在經濟部指示下,中油不斷調高今年開源節流目標,但對於交通部高工局月前關西、中壢兩休息站的招標案,中油卻大手筆分別以每月租金高出對手二四○萬元及一八○萬元的代價取得五年經營權。換句話說,中油為了穩固兩座日發油量不到七○公秉的地盤不變天,代價是白白浪費公帑二.五億元。

一名市場人士指出,中油老是以背負政策使命為由,來解釋虧損連連的狀況,但事實上從民國九十三年開始,所有的高工局標案,皆是由中油以高價奪標成功,讓人不懂中油為何「要搶著揹負會賠錢的政治責任」。

 

抗高油價 全國擬與台亞合併

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催化國內加油站整合浪潮。台塑體系發油量最大的全國加油站董事長賴正時1日表示,為強化上下游整合,樂見台塑石化投資全國,只要對公司營運有幫助,不排除今年底與台塑直營站台亞進一步合併。

但台塑石化對此相當保留,婉轉表示全國是台塑石化的長期客戶,雙方確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但目前還沒有具體方案。

繼台塑集團旗下台亞加油站二月底,成功策反中油重要客戶益洲加油站後,台塑石化四月中又斥資4.8億元,取得民營第二大加油站系統全國6.47%股權,擴大下游加油站通路版圖。

國內共有2550個加油站,但光中油的直營及加盟站數就佔1884家;隸屬台塑石化系統的台亞總站數則在155多家左右,其餘包括統一精工約121家、全國97家、福懋87家、台灣優力約80家等。
國際油市

 

北京攪局 查德驅逐兩家外國石油公司

查德總統德比近期下令,要求美國雪弗龍(Chevron)石油公司與大馬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的代表在廿四小時內離開該國,理由是這兩家外國石油公司沒有繳納公司稅。

目前為止,這兩家掌控查德將近六○%石油生產的外國石油公司,尚未針對此事發表評論。在這兩家石油公司退出之後,德比表示:「在等待與這兩個夥伴尋求解決問題之道的同時,(查德)將與艾克森美孚公司共同管理石油生產業務。」

報導說,如果此項觀察正確,意味著非洲此一區域的地緣政治關係發生了劇烈轉變,由西方勢力佔主導地位轉為中共勢力左右大局。

 

烏干達證實油藏豐沛可望成石油淨出口國

澳洲鑽井公司哈德曼(Hardman)與英國杜羅(Tullow)石油公司在烏干達中西部成功測得瓦拉加一號井蘊藏日產量一萬桶的油源,這個消息不僅振奮烏干達人,連政府也宣稱,如果石油生產能滿足國內需求量,每年將為烏干達省下十億美元的石油進口支出並賺取更多外匯。

能源暨冶礦部長米吉里科表示,烏干達政府將儘快準備國家石油天然氣政策,從中制定石油開發權利金、石油收入管理等規定。此外,政府也將著手與石油公司談判未來石油如何提煉、原油出口等細節。

 

伊拉克油工罷工 面臨3年來嚴重能源危機

伊拉克雖然是全球第3大原油蘊藏國,不過,受到3 年前美國入侵伊拉克影響,以及22日爆發石油工人罷工事件,使伊拉克目前面臨2003年海珊政權垮台後,最嚴重的能源危機。外電報導,伊拉克數百名石油工人23日罷工,要求月薪從目前的每月130美元調升到280美元,並要求休假日也要領薪水、享有分紅福利等。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指出,雖然罷工事件將使目前石油需求短缺,不過,當地煉油廠仍持續運作中,預期罷工對市場影響應該有限。

 

委內瑞拉對中國"石油換投資" 允諾日輸原油50萬桶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於22日晚抵北京, 25日查韋斯在北京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委內瑞拉將在2009年把對中國的石油輸出量擴大到每天50萬桶,並將力爭實現每天100萬桶石油供應量的最終目標。委內瑞拉是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國,但是目前每日向中國出口的原油僅為15萬桶。

 

菲國最大石油外洩事件 英國專家協助清污

菲律賓中部發生該國史上最嚴重石油外洩事件,官員今天說,援助已經慢慢運抵現場,英國專家也已經抵達,將協助評估污染程度。

菲律賓最大煉油商Petron公司女發言人茹依菲法說,兩名環保專家8月17日已經抵達太陽一號油輪漏油發生地。太陽一號八天前於大浪中沉沒在吉馬拉斯島附近,船上載有五十萬加侖石油。

這起原油外洩事件已影響兩百多公里的海岸,黑色污泥滿佈海灘及紅樹林,並威脅沿岸村落數百名貧窮漁民的生計。

 

颶風轉向,國際油價大跌逾3%

颶風轉向,降低市場對產油設備遭破壞的疑慮,國際油價大跌逾3%。八月28日NYMEX10月輕甜原油期貨收盤每桶為70.61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90美元;9月熱燃油收盤價每加侖為196.59美分,較前一交易日下跌6.39美分;9月無鉛汽油收盤價每加侖為178.31美分,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1.20美分。

倫敦ICE交易所10月布蘭特原油期貨則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88美元,每桶收盤為70.82美元;現貨部份,西德州原油現貨每桶收70.47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66美元。

 

廣州柴油緊缺有錢也買不到

廣東省持續近兩個月的柴油荒近日昇級。據不少貨運車司機反映,在廣州市面上的柴油供應已經到了有錢也加不上的地步,連中石化和中油BP(英國石油公司縮寫)下的加油站也缺油。香港報章報導,有關部門解釋表示,目前已進入柴油供應「偏緊」狀態,需求量沒有太大增加,但供應量卻相對縮小。現在規定大型貨車只能加兩百元的柴油,其它中小型貨車只能加到一百元。

柴油緊缺也使珠三角地區企業叫苦連天,有東莞港商就抱怨,該地區一向缺電嚴重,許多當地企業不得不轉而使用柴油發電,導致成本驟增。近期柴油連續吃緊,更令當地企業雪上加霜。

 

利比亞開始第三輪石油區塊招標

新華網突尼斯8月24日電的黎波裏消息: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24日在首都的黎波裏宣佈開始第三輪石油區塊招標,中標者將獲得區塊勘探權並可以簽署產量分成協定。第三輪招標範圍分佈在利比亞14個區域,包括41個區塊,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

 

瑞銀集團預測石油產量25年後將達到最高峰

瑞士最大銀行UBS(瑞銀集團)23日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稱,世界石油供應緊張的情況將持續,石油產量25年後將達到最高峰。

瑞銀集團預測,鑒於天然氣等替代能源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高昂,石油消費短期內將居高不下。由於主要石油產區地緣政治不穩,石油產能將低於需求,石油供求不平衡的狀況至少將持續5年。從長期來說,本世紀20年代中期到後期,石油產量將達到最高峰。此後,隨著石油產量的回落和天然氣供應的增長,天然氣有望逐步取代石油。

 

中石油出資27.35億美元收購哈國PK公司67%股權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指出﹐為進一步增強公司海外油氣資源持續增長的潛力,提升公司價值,中國石油出資約二十七點三五億美元(約合人民幣二百一十九億元)收購集團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PK公司”)中所擁有的全部百分之六十七股權。

 

俄石油産量升上世界第一

據俄羅斯《獨立報》報導,歐佩克最新統計表明,6月份俄羅斯日産原油923.6萬桶,超出沙特4.6萬桶,躍居世界第一。俄專家認爲這只是暫時現象,同時對石油美元大量湧入可能加劇國家經濟荷蘭病症狀表示擔憂。荷蘭病是指上世紀60年代北海油田開發導致荷蘭財富迅速增加,荷蘭貨幣大幅升值,産品出口競爭力下降,進而對荷蘭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但是沙特現在是根據歐佩克的配額生産的,根本沒有達到最大生産能力,必要時日産可增加1百萬桶,俄羅斯則沒有如此強大的後備能力,生産能力已達到極限,而且出口能力也受到輸油管道的限制。

 

中石油:加價難扺煉油虧損

中石油因內地成品油價未能按國際價格調整,上半年煉油業務虧損擴大一倍,至超過138億元人民幣。財務總監王國樑指,成品油價格今年已兩度調高,但以原油價格70美元一桶計算,成品油價每噸仍要上漲1300人民幣,才可收支平衡。中石油估計,原油價格下半年將持續高企,化工產品價格難以回落。

 

中印石油國企聯手進軍南美

印度和中國的兩家國有石油企業,已經以8億美元的價格,聯合收購了哥倫比亞一家石油生產商50%的股份。這是兩國決定在全球能源資產方面合作以來最大的交易。

這筆交易將於九月完成。屆時,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與中石化(Sinopec)將分別購得OmimexdeColombia公司25%的股份,後者是總部位於美國的石油勘探及開採商OmimexResources的子公司。

 

阿拉斯加油管破裂 英國石油公司 事故纏身

美國最大油田阿拉斯加的普赫灣油田八日因輸油管破裂而被迫關閉,負責營運的英國石油公司近來形象本就就不佳,現在又遭此打擊,更是面上無光。受此影響,倫敦股市週一盤中,英國石油公司股價重挫二%。

自去年以來,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作業就是狀況百出。去年三月,英國石油公司在德州的煉油廠發生爆炸,造成十五人死亡,七十餘人受傷。美國當局對此展開調查,而英國石油公司已表示願意承擔一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