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市場掃瞄

2006-04-05



國內油市

策反成功 台亞簽下益洲加油站 取得十五個站十年經營權

台亞加油站策反中油重要客戶益洲加油站成功!國內第二大加油站台亞石油總經理李宗昌三月二日證實,台亞已與益洲簽下十年租站合約,取得益洲十五個站的經營權。外傳簽約金達十億元「天價」,台亞低調表示「沒那麼多」,不願證實。而台亞策反益洲成功,等同突破中油體系大台北地區防禦網絡,攻略大台北油品市場!

事實上,台亞願意以「高價」向益洲租站取得十年經營權,看上的正是益洲的關鍵戰略地位。由於台塑集團較晚進入油品市場,使得油品關鍵通路多數被中油公司所持有,尤其是一級戰區的大台北地區,中油綿密的防禦網路,成了台亞難以進攻北部市場的防線。再取得益洲後,台亞今年目標是將店數從現在一五二家,擴展到二百家,擴點鎖定大台北地區為主,顯見台亞與中油正面對決的決心。

財部擬調降汽油進口稅 中油:不賺錢才是外商卻步主因

針對財政部擬調降汽油進口稅,中油及台塑石化兩大煉油業者表示,尊重政府權責,只是國外業者無意進入台灣市場,其最主要的癥結,在於國內油品淨售價太低,導致進口商無獲利空間,中油發言人曹明表示,以九五汽油來說,就算是零關稅,每公秉還要虧八一五元,這才是進口商卻步的主要原因。

台塑石化同樣認為,國外業者不願進入台灣油品市場,在於油品的售價並非由市場機制決定。「賠錢生意怎麼會有人要做?」台塑石化主管以九二汽油的淨售價為例指出,台灣每公升九二汽油淨售價是一三.七元,幾乎僅佔香港九二汽油淨售價的一半,就連產油國的美國每公升九二汽油淨售價都達一五.四二元,可見台灣油品價格幾乎是除了共產國家外最便宜。

預算被砍 林園三輕擴廠計畫生變

中油公司林園三輕更新計畫可能生變。高縣立委陳啟昱與多位立委聯手在立院提案刪除,廿二日獲在場藍綠委員全數支持通過,全數刪除該案預算計23億6千多萬元。

陳啟昱表示,林園地區因石化工業廢棄物的不當排放,空氣、水質及土壤受到高度污染,造成當地居民罹癌率增加。如今中油明知地方民意強烈反對三輕擴廠,卻仍執意執行擴廠計畫,考量地方居民健康,全力反對擴廠預算案通過。民國七十七年發生林園鄉居民抗議事件後,這幾年林園當地石化廠並沒有減少,中油三輕廠還要繼續擴建,讓當初政府承諾要減少石化廠形成食言,他不能讓林園地區的居住品質再度惡化下去。最後在全體委員高度共識下,通過該筆預算23億6675萬元全數刪除的決議。

能源政策 政院收回統籌 權責散落在國科會、中油與台電等

行政院16日召開能源政策及科技發展指導小組會議,據悉,產學各界都有高度共識,能源上位政策應提升至行政院跨部會小組決議,未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不能以單一環境政策為考量,而須兼顧國際公約配套,及能源供應安全,行政院將儘速提出一套國家能源政策戰略計畫,因應經濟的變局。

國際油價不斷攀升至六○及七○美元,讓台灣經濟發展面臨很大不確定性,且國際石油面臨枯竭危機,能源政策議題形成全球一大新議題,美日等先進國家早已投入大筆經費積極發展新能源政策,以因應能源問題未來可能的影響。

中油海外探勘 今年可回收203億

中油今年持續與國際知名油廠合作海外探勘活動,預計投入資金新台幣廿億元,尋找今年探採區域重點在於澳洲與奈及利亞。中油發言人曹明指出,中油先前投資的國際油礦區,均已陸續回收,今年可挹注營收二○三億元。

曹明指出,中油今年海外探採重點在委內瑞拉、澳洲、查德、印尼及奈及利亞等區域。中油去年在澳洲、厄瓜多等地區成功完成探勘,以及取得美國Andrea及查德新礦區後,估計國外新增油氣蘊藏量達到六六五萬桶油當量。

因今年油價已調漲一元,使中油每月減少虧損約十三億元左右,但天然氣部分,政府尚未授權調漲,假若今年都不調漲的話,天然氣部分全年預估虧損新台幣一五○億元。

經部不准漲價 廠商少賣少虧 桶裝瓦斯 供貨吃緊

石油漲價,瓦斯行情也跟著水漲船高,經濟部壓著中油、台塑不准漲價,中油及台塑控制供應量,造成下游供需失調,已面臨斷氣的威脅。

能源局長葉惠青三日表示,為避免斷氣危機發生,能源局已要求供氣廠商每周上報產銷資料,確保市場供需無虞。

業者表示,依循往例,冬天瓦斯使用量約比夏天多出25%。以往價格穩定時,業者得依照實際使用量,隨時要求加發20%的瓦斯供應量。但這一次因為價格漲高,上游多賣多虧,乾脆取消行之有年的彈性增加20%供應量的做法,讓供應量愈加吃緊。

 

國際油市

石油財富淹腳目中東錢進西方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港口管理公司接手美國六大港口的經營權,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美國「商業周刊」分析,出口石油的阿拉伯國家因油價高漲累積雄厚財力,正積極在全球各地尋求有利投資。

「商業周刊」指出,石油為這些國家帶來暴增的財富,對於波斯灣區國家的企業及社會有重大的影響。全球財經界也都關注這些資金的流向,以及它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甚至它是否會衝擊到美國與中東的關係。

BP將以140億美元入股中石化

全球第二大石油公司英國BP石油公司可望以一四○億美元入股中國石油化工,創下大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外國投資。英國媒體報導說,BP將與中石化共組合資企業,取得二五%股權,至於合資企業的業務等有關細節則尚未披露。

中石化的現金流不夠充足,上游勘探業務的開發成本不斷上升,給其發展帶來巨大壓力。所以BP入股除帶來豐沛現金外,也可幫助大陸油氣生產商獲得更多專業技術,並建立長期石油儲備。

針對此一消息,英國BP石油公司中國總部相關人士與中石化則雙雙表示不知情,或沒有這回事。英國《觀察家報》報導說,這次BP入股中石化,以雙方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的形式進行。BP石油公司將投資一四○億美元組建合資公司,占合資公司總股份的四分之一。

中共買油 伊朗成最大賣家

一月份伊朗對大陸出口原油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七五%,一舉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大陸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國。而為加強雙邊合作,伊朗準備與大陸在能源領域進行聯合投資。

根據大陸海關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一月份大陸的原油進口為一三二三萬噸,金額為五三.五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六九.二%。其中成品油進口為二六二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二一.八%。而進口來源國方面,從伊朗進口原油四四.七三萬桶,比去年同期成長七五%;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原油數量成長相對緩慢,僅上漲了三九%。

根據中共商務部資料顯示,中伊雙邊貿易額已從一九九八年的十二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一百億美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大陸今年每天將需要六五六萬桶原油,對原油的需求將成長約六%,超過大陸本身產油量一.六%的成長幅度;並且,由於大陸經濟成長幅度有望接近九%,高速的經濟發展態勢更將刺激能源需求。

OPEC可望不減產 油價料將堅挺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三月八日將召開部長會議,一般預料決議減產的可能性不高,應會繼續維持現行幾近全產能的產量。不過與此同時,伊朗和奈及利亞引發的國際緊張情勢有升高趨勢,本周油價也難以因OPEC不減產的決議而告回跌,預料將繼續維持堅挺,在每桶六三美元以上。

前一陣子奈及利亞與伊朗的情勢稍有緩和,油價回跌,OPEC有部分產油國因而提議,由於油市即將進入淡季,因此可以考慮進行減產。

隨著沙烏地阿拉伯產油設施日前遭到恐怖攻擊,再加上奈及利亞與伊朗又趨緊張,油價回升,產油國要求減產以支撐油價的聲音也告減輕。

IEA下修全球石油需求

國際能源總署(IEA)三月十四日調降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成長預測,主要原因在於高能源價格正抑制包括印尼在內的亞洲國家消費。不過它也警告強勁的經濟動能、主要產油國的供應中止威脅與需求持續增長,這些因素加總起來,都恐使油價在未來幾個月居高不墜。

總部位於巴黎的IEA在最新月報中,把原本石油需求成長預測調降三十四萬桶,為每日八四七‧四萬桶。至於全球消費預估每日將增加一四九萬桶,增幅約一‧八%,低於上月報告所預估的二‧一%。

不過IEA對今年全球消費的預估依然高於去年的一‧二%,中國大陸與北美是推升石油需求反彈的兩大推手。

大陸高價併購哈薩克石油

據「紐約時報」報導,大陸中石油公司(CNPC)去年擬併購中亞最大石油出口國哈薩克境內的加拿大籍哈薩克石油公司,中石油以四○‧八億美元高價買下該公司,且需再耗資七億美元興建油管將原油輸送至中國境內,總代價高達五十億美元。

中國積極拓展新油源有其能源安全戰略考量,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專研中亞諸國與中國關係學者凱爾納(Thierry Kellner)指出,中國希望增加對中亞地區的原油依賴度,以避免台海發生衝突時海外原油路線遭到封鎖。

併購後的哈薩克石油若能滿載開採,每日將可供給中國四百萬桶原油、約佔目前中國能源需求量的八%。但問題是,中國能從中獲得多少原油量、輸油管投資報酬率等,現在卻都不清楚、尚未談攏。

中俄簽合作聲明 送氣不輸油

俄羅斯總統普丁3月21日抵達北京進行為期兩天的國是訪問,並參加北京的中國「俄羅斯年」開幕儀式。而在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後,雙方並簽署了「中俄聯合聲明」,聯合聲明特別突出了雙方能源合作的重要性。外電則指稱,普丁的中國行其實可稱為「能源之旅」。
根據相關協議,俄羅斯將透過天然氣輸氣管道,每年輸送八百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到中國。一位俄羅斯官員私下表示,天然氣的價格依照世界市場價格。

西油東運 中國最長油管將貫通

據「中新社」報導,全長近四千公里的中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全線貫通在即。
作為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又一項標誌性工程,該工程總投資約一百四十六億元人民幣,輸油管道西起新疆烏魯木齊市,途經新疆、甘肅兩省區的二十八個縣市,終點為蘭州市。一期工程建設兩條幹線、七條支線,其中輸送原油的管道長約一千八百七十八公里,幹線設計年輸量二千萬噸,成品油管道總計新建一千九百三十公里,幹線設計年輸量為一千萬噸。

報導說,作為中國目前設計輸量最大、距離最長、壓力最大、水平最高的輸油管道之一。管道建成後,將新疆境內、甘肅境內和東部地區、西南地區的輸油管道以及石油石化企業連接起來,形成「西油東運」管網,與中哈(中國─哈薩克)原油管道組成國家能源戰略通道,將極大地減少油品轉運環節,降低運銷成本。

美國擬增加進口非洲石油

引述《成報》報道,美國擬增加從非洲進口石油。而任職美國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的埃利斯指出,全球能源市場已為非洲國家的參與準備了成熟的條件。非洲擁有全球探明原油儲量的8%,產量佔全球的10%。主要產油國為尼日利亞、安哥拉、蘇丹和赤道幾內亞。尼日利亞是全球第11大產油國,日產原油250萬桶,其儲量預計將從320億桶提高至2010年的400億桶。而安哥拉計劃到08年時增產至每日200萬桶。 埃利斯表示,因美國主要供油區中東持續動盪不安。世界政局高度緊張,西非和中非產油國已經在扮演重要角色,令該地區將被進一步置於美國對外政策考慮的中心。

 

車輛動態

日內瓦車展 省油、環保風當道

備受重視的日內瓦車展日前揭幕,參展車廠多主打省油、富環保概念的車款,顯示未來汽車趨勢在於環保與節約能源的科技發展。
全球第二大的日本豐田汽車在這次展覽中向民眾推出油電混合車,所有歐洲車廠也正積極投資研發輕巧省油的車輛。除油價高漲外,嚴格的廢氣標準與環保訴求正主導環保車輛的研發趨勢。福特汽車歐洲地區執行長佛萊明說:「很明顯地,透過目前廣泛的技術,車商必須生產更為乾淨的車輛。」他同時強調數款以生物能源作為動力的新型車輛,這些車輛可將糖或油菜籽提煉出的能源,混入石油或柴油引擎中,在不增加車主負擔的前提下降低車輛廢氣。

 

車用網路控制系統 未來車用重要應用技術

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3月24日舉行「2006我國產業生命力之新契機」研討會,工研院IEK的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蕭瑞聖指出,眾多汽車電子產品中,車用網路控制系統將成為未來汽車平台的重要應用技術;值得台灣廠商切入的利基產品是車載機與服務系統。
蕭瑞聖表示,根據2005年NIKKEI MicroDevices雜誌報導,消費者對汽車增加舒適、安全、省能源、即時資訊與對應潔淨環境等需求,預估至2010年每部汽車需求半導體數量約100到150個,未來藉助電子控制配合影像技術取代機械控制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未來車輛將朝向智慧化發展。

 

財經要聞

郵局開辦網路ATM 可轉帳查餘額繳款

隨著網路普及,為便利郵政儲戶,中華郵政公司開辦「網路ATM」業務,只要將晶片金融卡插入讀卡機,並鍵入密碼,除了不能提領現金外,其他功能就如同實體的自動櫃員機,可轉帳、查詢餘額等。中華郵政公司表示,中華郵政網路ATM所提供的服務以郵局帳戶為主,包括:餘額查詢、交易明細查詢、郵局帳戶間轉帳(含約定、非約定)、密碼變更、一般繳費,及繳納台電電費等交易功能。為推廣這項服務,郵局帳戶間轉帳免收手續費。中華郵政說,要運用中華郵政網路ATM,使用的晶片讀卡機只要符合PC/SC規格即可適用,客戶可自行購買。

四六起 調高國際航線燃油附加費

交通部民航局三月底宣布,四月六日起,調整國際航線客運燃油附加費,短程航段由十二.五美元調高至十五美元;長程航段由三十二.五美元調高至三十九美元。新燃油附加費以開票日為準,最近出國的民眾可以趕在四月六日前開票,能省點小錢。
為避免消費者反彈,民航局已要求國籍航空公司,上網公告半年期燃油成本佔營業成本的比例,同時公布二、三月自行負擔燃油附加費的比例。國籍航空公司得自行吸收的新增燃油成本比例,短程線平均約五三%,長程線約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