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市場掃描

2007-01-05

國內油市

3年將投資3900萬美元估計蘊藏量約5億桶 中油奪標 前進利比亞探油

中油海外探勘再下一城!中油12月21日宣布,未來3年將投資3900萬美元,取得利比亞陸上Murzuq 162礦區,一旦鑽探成功,估計蘊藏量約 5億桶,中油定明年元月中旬與利比亞國營油公司簽約。

中油指出,利比亞原油蘊藏豐富,日產量約160萬桶,不僅是非洲重要產油國,也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之一,中油早就看好利比亞油源,但當時國際間對利比亞有所限制,中油一直苦無機會,直到近幾年國際相繼解除對利比亞限制,加上台灣與利比亞關係發展良好,中油這次才能取得探勘門票。

 

中油海外探勘 淨賺125億

自去年國安會將能源安全納入國家安全範疇後,百分百政府持有的中油扮起「搶油急先鋒」。中油董事長潘文炎體認,國際能源逐漸枯竭之際,世界各國都競相爭取掌控海外重要石化原料礦藏,台灣身為能源進口國,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一定得「發展海外」,才能確保油源供應無虞。

中油目前在澳洲、東南亞、中南美洲和查德等六個國家投資九個礦區,投資金額約236億,但已實現與潛在開發利益則高達361億。

中油今年持續與國際知名油廠合作海外探勘活動,預計投入資金32億元,並將探採區域重點擴大到與台灣友好的利比亞與瓜地馬拉兩國。中油規畫,大幅提高探勘收入的比重,未來甚至三分之一營業利潤將來自於海外探勘所得。

 

台塑化探勘首部曲 對焦美新墨西哥州礦區

台塑石化向上游探勘踏出的第一步,選擇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東南方的Morrow天然氣礦區,儘管Morrow礦區約七千平方英里的面積已發現了八十多個天然氣田,鑿了近六六一六百口井,但台塑化初步研究評估,Morrow地區所開採出的累積產量僅為五TCF,最保守估計剩餘產量至少還有十八萬億立方英尺(TCF),因此明年將向石油基金申請補助經費,做更進一步的地層結構模擬。

 

溶劑化學品部與煉製研究所 發展生質能源 達陣

中油公司溶劑化學品事業部與煉製研究所攜手合作的無水酒精試製,已於十一月初測試成功,酒精純度達九九.七%,溶劑化學品事業部只要將現有製程調整即可進入量產,象徵中油配合政府能源政策發展再生能源邁入新的里程碑。

酒精燃料為國際生質能源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經專家研究發現,酒精具親水性,因此酒精純化技術及摻配與輸儲均關係酒精燃料的發展,中油溶劑化學品事業部與煉製研究所攜手完成無水酒精測試,所產製的酒精純度逾九九.七%,使國內酒精燃料的發展露出一線曙光。

 

三輕更新案啟動 仍有鄉民抗爭

攸關高雄縣林園工業區近二十家石化中下游廠商未來生計的中油林園廠三輕更新計畫案,十八日正式啟動。為化解林園鄉民的反對聲浪,中油石化事業部假林園廠區舉辦「三輕更新計畫說明會」,卻遭到一些反對更新案的鄉民前往「嗆聲」,並要求立即關廠,引發現場火爆的氣氛。

中油三輕更新案,依照程序,在完成說明會後,將送往環保署進行環評計畫,待審核通過後,才可能執行更新計畫。中油三輕更新計畫,較原本的擴廠計畫,縮小規模,將在原址進行更新,佔地約三十五公頃,投資金額由四百多億元,縮減為三百多億元,包括興建乙烯年產量六十萬公噸的輕油裂解工場和丁二烯萃取工場等,以供應林園工業區近二十家中下游石化廠商未來所需的原料。

 

落後日韓,還被印度趕上 台灣乙烯產能直直落

雖然同為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的創始國,台灣的乙烯總產量卻遠遠落後日本及韓國,以去年為例,日本乙烯總產量高達七五五.四萬公噸,是台灣的二.六八倍,韓國也是台灣二.○九倍,就連後來加入的會員國,如印度及泰國的乙烯總產量都已經與台灣不相上下,凸顯我國石化工業面臨「彼長我消」的競爭劣勢。

台灣石化公會理事長周新懷指出,台灣這三十年來雖然乙烯總產量有增加,但增加的是台塑集團的垂直整合鏈,對中油體系的業者而言,這幾十年來幾乎是完全沒有成長,眼看中國大陸及亞洲石化業者都積極擴建乙烯產能,叫台灣業者怎能不心急?

 

加徵汽油一級空污費 中油+台塑 明年多掏14億

環保署四日公告移動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修訂費率,將於九十六年元月起實施。最重要的改變是,原本不收費的汽油一級,將改為每公升收○‧○三元,由於汽油一級占全部油品銷售量的八五%,因此,估計台塑與中油明年起將比現行費率,共計多繳一四億元以上。

環保署表示,若屆時業者不願意吸收,就可能在調整油價時,一併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休耕農田 應產出生質能源

國際油價不斷攀升,台灣並未生產石油,未來面對高油價的壓力沈重,替代能源的研發更形重要,農委會今年推動生質能源作物向日葵及大豆2000公頃,為生質柴油的生產跨出第一步,如果國內每年24萬公頃休耕農田能夠充分利用,應可有效減緩能源壓力。

巴西已成功利用甘蔗製造生質酒精,美國則利用玉米製造生質酒精,歐盟則利用油菜製造生質柴油,做為車輛動力替代能源。而國際糖價低迷,台糖的甘蔗種植面積日益縮減,巴西已成功轉型利用甘蔗生產酒精,成為世界上生質酒精的最大生產國,台灣轉型生產酒精或許是另一出路,也可增加替代能源。

 

國際油市

 

2007年國際石油市場預測

石油價格受許多因素影響,比如全球經濟增長、原油供需、石油庫存、恐怖活動、戰爭、地緣政治、OPEC因素、天氣因素、貨幣因素和期貨市場投機等。總體來看,2006年國際油價波動呈馬鞍形,至7月份達到至高點,然後很快到下滑到每桶60美元上下,下跌了25%左右。進入12月份,受美國北部地區氣溫回升等因素影響,紐約市場2007年初交貨原油期貨價格每桶略高於60美元。

OPEC在2006年以產量為槓桿積極調控油價,不過收效甚微。2007年,首先是產油國政局總體上趨於穩定。再從世界煉油能力看,OPEC成員國新建煉油設備的技術改進了,增加了高品質成品油的煉製能力。美國煉油能力在颶風後逐步恢復到正常。從2006到2015年,全球投入煉油設備維修改造的資金將達1500億美元。從石油供應方面看,當前世界石油生產開發步伐加快,尤其是OPEC以外的產油國油氣開發勢頭強勁,而石油需求增長有限,節油的意識及舉措在世界各國發酵,減弱了石油需求的增長,但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交通用油將逐步增長。從全球範圍看,2007年石油需求增長有限。在此背景下,預計2007年世界石油供需大體平衡,產量基本可滿足需求。

 

中哈將建第二條石油管道

哈薩克斯坦總統12月21日在北京表示,哈中雙方已就建設石油管道二期達成協定,這一專案將把裏海大陸與中國西部地區連接起來。據報導,哈國石油儲量約為120億至170億噸,具有列入世界產油大國的潛力。中國和哈薩克斯坦20日在北京簽署了11項合作協定。

 

石油推動經濟發展 蘇丹:巨變中的非洲大國

數十年戰亂終於結束後,今天的蘇丹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10年前,聯合國的統計資料顯示,蘇丹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據近年勘探,蘇丹石油儲量達116億桶,目前已開發的僅10%。蘇丹當前原油日產量約50萬桶。各項和平協定簽訂後,蘇丹產油區局勢日趨穩定。連OPEC也在今年向蘇丹發出加入的邀請。在國際油價連年攀高的有利形勢下,蘇丹的石油美元推動著蘇丹經濟體制改革快速前進。近年來,中國的石油公司、馬來西亞石油公司、韓國現代汽車、可口可樂等多家跨國公司紛紛在蘇丹投資建廠,帶動了蘇丹經濟的發展。據蘇丹投資部門統計,蘇丹在吸引外資方面已居阿拉伯國家第二位。

 

殼牌石油油砂增產專案獲批

加拿大殼牌石油公司運營的孟斯凱河礦業提出日增產10萬桶原油專案,近日獲得加拿大監管機構的批准。

據了解,孟斯凱河礦業與舒克福特公司共同進行阿薩巴斯卡油砂專案,日產量達15.5萬桶。從油砂礦中提煉的重質原油經過改質裝置可以轉變成輕質合成原油,更容易提煉,煉廠也可以加工。加拿大殼牌石油公司計劃通過AOSP專案日增產10萬桶,估計價值在100億至128億加元之間,預計該專案的最後投資決定會很快做出,並於2009年中開始瀝青生產,2010年進行改質生產。加拿大殼牌石油公司是阿爾比油砂公司的大股東,持有AOSP計劃60%的股份,加拿大雪佛龍公司和西部油砂公司各持有20%的股份。

 

大陸石化公司海外併購 擴充油源

相關資訊顯示,以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為代表的中國海外拓油大軍,目前已初步在非洲、中亞、中東、南美和東南亞五大油氣生產區,形成了滲透之勢,並在日益擴大權益產量。

據了解,中石油目前已在海外建成了蘇丹、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等五個海外油氣生產發展區,在全球25個國家執行著65個油氣投資合作專案,初步形成了集油氣勘探開發、管道運營、煉油化工、油品銷售於一體的完整石油工業產業鏈。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在加緊海外步伐。而事實上,目前中國還出現了另外一種拿油模心裡─以市場換石油。2005年7月,沙烏地阿拉伯最大的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就曾參與福建煉化一體化專案的建設,並持有其中25%的股份。今年,沙特阿美與中石化正在就青島煉油專案展開談判,同樣計劃持有其中25%的股份。

 

中石油預訂伊朗液化天然氣(LPG)

據悉,中國石油已與伊朗國家天然氣出口公司簽署有關的購買液化天然氣(LPG)的協定。

依據雙方簽署的協定,伊朗國家天然氣出口公司從 2011年起每年向中國出口300萬噸LPG,持續時間為25年。據悉,執行供氣計畫的是伊朗的帕斯液化天然氣公司,由伊朗國家石油、道達爾、馬來西亞Petronas石油公司合營,是目前伊朗境內三大油氣公司之一。目前,中國石油正在唐山建設第一個LPG接受站,從伊朗進口的LPG將從這裏輸入華北。

 

大馬石油委內瑞拉國油 合作開採超重原油

大馬石油(PETRONAS)與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聯手合作,將在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河開採超重原油。

據報導,兩國已簽署5項聯盟合約,包括共同在奧利諾科河開採超重原油。委內瑞拉承諾,將在未來2年內,開採2350億桶石油,在排除與大石油公司如雪佛龍(Chevron)及皇家荷蘭蜆殼石油(ROYAL DUTCH SHELL)合作後,將與屬意的政治盟國家如伊朗及越南等合作。委內瑞拉是美國第4大原油供應國,委內瑞拉超過一半的石油出口至美國。

 

9700億元 挪威兩大石油公司合併

國營公司Statoil將以換股方式,收購挪威水力公司的石油及天然氣事業

挪威國營石油公司Statoil1於12月18日宣布將以換股方式與挪威水力(Norsk Hydro)公司的石油及天然氣事業合併,新公司將取代殼牌石油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大離岸石油生產商,此一合併案也有助於增強挪威油商開發外國油田的實力。

Statoil等於付出約二百九十億美元(九七○○億台幣)收購挪威水力的石油及天然氣事業。Statoil表示,合併案的動機主要是為了海外擴張。有鑑於挪威的產油量逐漸減少,挪威水力和Statoil都已展開到海外開發離岸油田的行動,這兩家公司都擁有尖端的離岸探鑽和開發技術。

挪威水力的石油及天然氣事業與Statoil合併後,挪威政府仍是新公司的最大股東,持股六二‧五%,挪威政府有意使持股比例增加至六七%。挪威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居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之後。合併之後,兩公司已獲證實石油蘊藏量合計為六十三億桶,新公司每日產油量將達一九○萬桶,其中約七成產自挪威,其餘三成來自安哥拉、墨西哥灣等地油田。

 

挪威石油公司合併 石油集團面臨新壓力

在挪威兩家能源巨頭Statoil以及挪威海德魯公司(Norsk Hydro ASA)完成了價值300億美元的合併交易之後﹐石油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整合潮流。這筆交易的內在邏輯是公司規模越大﹐它在爭奪全球日益緊張的油田資源方面的競爭力越強﹐這一邏輯可能將推動全球石油公司邁向新一輪的整合。

石油公司創紀錄的收益主要得益於石油及天然氣價格的大幅飆升﹐但是自今年夏天以來油價止步不前﹐並且很可能保持穩定或進一步下跌﹐石油行業以前應對此類壓力的辦法是進行收購、裁員以及削減間接費用。

石油行業諮詢及分析機構Pickering Energy Partners的總裁丹•皮克林(Dan Pickering)以及其他行業分析師預計﹐石油巨頭將再次領導這個潮流。

 

美國大力發展“綠色石油”

美國中西部各州一度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困擾,但如今當地生物乙醇燃料發展前景看好。這種被稱作“綠色石油”的燃料不僅能夠遏制油價上漲和氣候變暖,還能減輕國家對石油的依賴。

去年,主要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在美國的消費量已經超過40億加侖(1加侖等於4.546升),在生物燃料市場上可謂獨佔鰲頭。雖然綠色燃料目前在美國巨大的能源消費中還佔不到3%,但過去五年內乙醇產量猛增235%的事實,預示著這種燃料擁有美好的未來。目前美國共有109家乙醇加工廠,分佈在20多個州,另外還有56家尚在建設之中。等到這些工廠全部投入生產,乙醇的年產量有望達到97億加侖。

 

BP公司在安哥拉超深水域再獲重大石油發現

BP日前與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聯袂在安哥拉超深水域的31區塊Titania獲得重大石油發現。據悉,探井成功穿過鹽岩抵達下面含油的沙岩儲層,這是31區塊內的第二次發現。截至目前,BP還在安哥拉的18區塊開展勘探作業,並擁有50%的股權。

 

中國民營石油企業成立行業協會

經中國民政部批准,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簡稱中商石油)12月17日在北京成立。中商石油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經民政部批准的民營、國有、外資共同參與的全國性行業組織。

據統計,中國現有石油批發企業中民營等社會批發企業佔三分之一,民營等社會加油站佔56%。按照中國商業聯合會現行管理規則,只要是在中國具有從事石油業務的合法資格的企業以及機構和個人都可以提出申請成為會員,其他相同協會或機構的會員也可以加入中商石油。

 

OPEC預期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1.57% 相較今年1.2%

根據彭博社報導,供應全球40%石油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預期,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將增加1.57%,相較于今年「溫和的」1.2%,主要因美國、中國和中東需求帶動所致。油國組織上周同意第二輪石油減產,擴大減產額度,目的是為了彌補非油國組織產油國生產增加,以及因應北半球冬季過後的季節性熱燃油需求減少。

 

國資委:中國國有經濟應對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訊等7行業擁絕對控制

就國資委發出的《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據最新部署,國有經濟應對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保持絕對控制力,當中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訊、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

 

等待成品油批發細則 外資油商按兵不動

儘管大陸商務部於12月6日正式公布「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但外資石油商卻毫無動靜,希望了解更詳細的配套細則後,外資石油商才會有申請牌照的行動。

業界估計,相關細則最快也要到明年三月才能推出。在得到這張牌照之前,外資石油商將更積極地與當地國有石油商合作方式,加速開拓大陸市場。例如道達爾集團駐大陸總代表戴杰就說:「道達爾目前與中國大陸石油商正在進行廣泛的業務合作,並且還有很多合作項目正在洽談中。」

 

鋪設中美洲油管 查維茲拉攏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新總統奧蒂嘉將就職,委內瑞拉已承諾提供尼國廉價能源並鋪設貫穿中美洲新輸油管,新油管提供「查維茲式社會主義」向中美洲輸出管道,逐步減少對巴拿馬運河依賴。桑定陣線獲勝後,兩國將合資經營的「阿爾巴石油」公司提前在15日掛牌成立。委內瑞拉除了將投資新煉油廠供應中美洲外,並計畫鋪設貫穿中美洲的新輸油管,而委內瑞拉原油將就近由尼國大西洋岸輸送到太平洋岸,再由超級油輪接駁,運往中國等新興市場,轉移對美國依賴。

 

大陸成品油定價 改盯布蘭特等三地油價

中國大陸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出現重大變化,根據中共發改委的規劃,未來大陸成品油價將不再盯住紐約、新加坡與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的加權平均值,而是以布蘭特、杜拜與印尼米那斯三地的原油價為基準。再加上煉油成本和適當的利潤空間,以及國內關稅、成品油流通費等,共同形成大陸國內成品油的零售基準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