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市場掃瞄
2006-06-05
石油動態
北縣礦油公會理監事聯席會議
台北縣礦油商業同業會訂於九十五年六月九日召開第十六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會議地點將假蘆洲市中山一路88號,海霸王活海鮮宴會廳101室舉行,時間為下午六時整準時開會,將進行會務報告及討論提案等議程,理事長籲請名譽理事長及第十六屆常務理監事、候補理監事及顧問們準時出席。
中油斥資165億 擴大油氣探勘
鑒於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經濟部國營會16日表示,中油大手筆斥資一五六億元,計畫在未來五年加強推動國內外油氣探勘作業,並以發現可採蘊藏量九千萬桶油當量為目標。
國營會官員指出,由於國際原油及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中油公司已政策性決定,未來將加強國內外油氣資源的探勘、購併,以提升我國的能源供應安全性,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收益。
中油計畫自今年起五年內投資一五六億元,期望在民國一百年時,能將探採事業的獲利率提升至三○%以上。
阿布達比有意入股 中油公司說明
有關阿布達比有意入股中油公司之事,中油公司說明如下:
一、阿布達比確實表達購買中油股份的意願。
二、阿布達比為主要生產及出口原油的地區,若成為中油股東,對確保國內油源應有助益,中油公司並不排斥。
三、中油公司民營化時程及內容尚在規劃中還未定案,中油民營化的前提須獲得石油工會及立法院的同意,因本公司民營化方案尚未與石油工會完成協商,亦未提報立法院,目前並無可能釋出股權。
中油公司公布調整油價原則
一、中油公司以95年2月13日主管機關宣布「油價調整六原則」作為日後調整油價之基礎,其內容如下:
(一)油價調整應參考合理國際油價。
(二)國際油價異常波動時,中油可調整盈餘目標。
(三)國際油價下跌時,中油應及時反應,避免「只漲不跌」印象。
(四)中油應比照上市櫃公司,充分揭露財務資訊。
(五)中油不得與台塑有任何聯合行為。
(六)中油應訂定提升績效及降低成本方案。
同時,中油公司為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無法全額反映國際油價上漲幅度,以致造成前述虧損,對中油公司營運極為不利,其影響有:
(一)營運虧損將增加借款,可能導致公司信用評等降低,未來財務調度成本增加,不利於公司未來重大投資計畫之推動,如進行中之國光石化公司、卡達與阿聯石化等轉投資計畫,亦不利於未來民營化策略夥伴之爭取。
(二)中油公司大幅虧損,可能造成公司資產減損,且無盈餘繳庫,影響政府財政收支。
油價飆 地下加油站死灰復燃
油價飆升,一度銷聲匿跡的地下加油站出現活絡跡象,而且化整為零,以小規模油桶機動流竄,即使祭出100萬元罰單,也因「人頭」頂替而追不到錢。
議員質詢指出,地下加油站危及公安、也會造成空氣汙染,即使取締罰100萬元,有什麼用?不如拆除。
建設局表示幾年前台北縣有好幾十家地下加油站,規模很大,甚至有20噸油槽,由於縣府大力掃蕩,一度銷聲匿跡或化整為零,只為認識的人偷偷加油。
最近油價高漲,地下加油站再度蠢動,由於每公升油比市價低5、6塊錢,生意不錯;曾有民眾搭上計程車後被載往地下加油站加油,毫不避諱。
依石油管理法,違規業者會被處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罰鍰,但業者早已找人頭頂替,名下沒資產,到現在只有 1家業者以分期付款方式繳了部分罰款。
大陸成品油每噸再漲500元 漲幅遠勝以往
為了因應國際油價漲勢不斷,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決定,自廿四日起,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分別每噸提高五百元人民幣。因應國際原油漲幅可觀,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並表示,大陸未來能源需求主要將依靠國內需求來滿足。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最近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大幅上漲,W TI原油期貨收盤價格多日在每桶七十美元以上。為了解決大陸成品油與國際原油價格不一致的矛盾,決定再次提高成品油價格。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在調漲油價的同時,發改委推出了綜合配套措施,重點是建立了對部分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補貼的機制。
哈薩克石油 5月25晨輸進大陸
大陸第一條境外輸油管,25日自哈薩克輸入新疆。按照協議,中哈輸油管營運初期,年輸油1000萬噸,2010年增加至2000萬噸,由哈薩克與俄羅斯各提供50%的原油。
中哈輸油管2004年9月開工,去年11月竣工,西起哈薩克的阿塔蘇,東至新疆的阿拉山口,全長962公里,由中哈雙方共同出資7億美金建設。中哈輸油管正式營運後,為大陸提供安全可靠的石油進口來源。中共為配合這條輸油管,已在新疆獨山子投資達272億元人民幣(近1100億台幣)的煉油廠和乙烯廠,將於2008年全部建成。
中國進「後院」採油 美表震驚
中國即將運送鑽井平台到墨西哥灣,與古巴合作在「美國後院」合作開採石油,在美國引起爭議,議員抱怨美國對古巴實施禁運,無法在自己「後院」開採石油,眼睜睜的看中國捷足先登。
美國官員證實,中國將在該海域架設12個高科技鑽井平台,開採當地的原油,加拿大也將參與此計劃。外電亦引述古巴官員證實,古巴已與中國公司、加拿大Sherritt公司合作,開發36座新油井,位置在古巴北部外海大約四公里處。在油價飆漲的情況下,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雷格說表示,美國面臨嚴重能源危機,中、印、加拿大、西班牙和挪威等國,居然在距離美國海岸僅50英里之遙的海域探勘石油,美國人民肯定會大為震驚。
委內瑞拉欲將45%石油出口中國 美政界大受刺激
委內瑞拉官員表示,希望到2012年將委內瑞拉全部石油及石化產品的45%出口到中國。
委內瑞拉日前與中國簽署協議,斥資13億美元從中國購買18艘油輪,以增加對亞洲市場(主要是中國)的原油供應,從而擺脫對美國市場的過分依賴。消息傳出,立刻引來美國政界人士的關注。
IEA預測中國06年日需石油690萬桶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06年中國石油日需求預計為690萬桶,較上月報告預測值持平。中國3月份石油表觀需求量按年增長5.7%,而1月及2月份的增幅很小,部分原因乃政府提高成品油零售價,以及暫停期油、石腦油出口退稅令國內供應增加。
因能源消費減少,3月份中國燃料油需求按年跌7.3%,但數據顯示當月汽油表觀需求量上升15.5%。IEA認為這與汽車銷量增長有關,另一個原因則為成品油零售價格提高和暫停期油、石腦油出口退稅。首季中國汽車銷量125萬輛,按年增54%。
在國際市場原油及相關產品價格上漲後,中國國內價格未相應上漲,令國際石油公司缺乏增加供應的熱情。中國政府尚未建立進一步與國際價格接軌的石油價格體系。
大鵬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五月底前獲首批澳洲天然氣
據中油網消息,中國首個液化天然氣項目廣東大鵬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將於5月中下旬迎來第一批來自澳洲西北大陸架天然氣共5萬噸。據指出,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Keith Spence表示,澳方將履行02年10月與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簽訂的協議,每年向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供應330萬噸天然氣,為期25年。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公司為多家中國企業與英國石油(BP)的合營企業。
粵油企否認油荒 稱情況逐漸好轉
據羊城晚報報導,中石化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廣州這場柴油供應緊張從4月底就已轟轟烈烈開始,前兩天「變本加厲」部分斷供,是前段時間國際油價高漲至每桶72美元的「後遺症」。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後,不少小煉油廠已倒閉,加上五月黃金週期間各地貨車、客車流量加大導致柴油需求增加,受影響的主要是貨車、公交車等,主要使用汽油的私家車並未受拖累。珠三角地區如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城市供應相對較緊。中油BP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柴油整體供應情況已由前兩天的「偏緊」逐漸好轉,不會再出現油荒。
中石油集團將投資70億元增加油氣資源儲備
據中國石油報報導,中石油集團計劃未來5年投資逾70億人民幣增加已探明油氣資源儲備。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周吉平表示,到2010年,中石油將分別增加已探明石油儲量25億噸和天然氣儲量1.3萬億立方米。報導稱,中石油還將實施60個技術改造項目,以增加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能力。
跨國石油巨頭在中國經營下游市場
埃克森美孚、BP(英國石油)、殼牌,三家石油公司是全球財富500強中前10個座位上的常客。在全球任何開放的石油市場上,三家公司都競爭得難分難解。在中國,三家公司幾乎從一進入就處於競爭的膠著狀態。從三家公司目前在中國市場中的煉化和銷售項目進展情況來看,中國政府似乎並沒有厚此薄彼,而是使三家公司始終處于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
2005年7月8日,目前國內最大的一體化煉油化工項目──福建煉油乙烯一體化合資項目工程在泉州開工。該千萬噸級的項目投資總額約35億美元,由福建煉化、沙特阿美海外公司和埃克森美孚三方按照50% :25%:25%比例共同出資,預計2008年建成投產。其他巨頭雖然不如埃克森美孚這般幸運直取煉化,銷售一體化項目,但是也無不在進行著打通中下游產業鏈的努力。
美汽油庫存攀升 國際油價跌破每桶70美元
繼官方統計數字顯示美國汽油庫存數量攀升後,國際油價應聲重挫將近兩美元。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輕甜原油七月期貨價格大跌一點九○美元,以每桶六十九點八六美元作收。在倫敦方面,北海布倫特原油七月期貨價格大跌一點七八美元。
但交易商表示,與主要產油國家伊朗有關的供油疑慮仍揮之不去。
美國能源部表示,截至五月十九日為止當週,美國原油庫存數量減少三百萬桶,但在夏日開車高峰季節屆臨前備受矚目的美國汽油庫存數量攀升二百一十萬桶,增至二億零八百五十萬桶,而分析師原預期只會增加一百三十萬桶。
馬三油庫遭雷擊 燒毀石油72萬公升
馬來西亞最大石油儲存區四月底遭雷電擊中起火,三座儲油庫總共燒毀四十八萬公升汽油和二十四萬公升飛機燃油,損失馬幣數百萬元。
災區地點在半島南端新山巴西古當工業區,與新加坡僅隔一條水道海峽。不過燃燒八小時餘的大火,終於在三十日凌晨二時五十分撲滅。尚無人員傷亡的報告。
根據大馬國油公司發表的文告指出,這個屬於國油公司的儲油庫區,共有十六個油庫,儲存石油、飛機燃料、柴油和燃油等,除了上述受波及的油庫外,其餘十三個油庫都還保持完好。該油庫的燃油主要供應半島南部的汽油站和客戶。燒毀三座油庫並不會影響供油。因為公司已有替代方案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伊朗:OPEC不太可能降低原油產量標準
伊朗沙納通訊社引述石油部長哈曼內談話表示,在六月初舉行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會談中,會員國將不太可能同意降低原油產量上限標準。報導引述哈曼內談話指出:「由目前全球油價上升的趨勢來看,OPEC似乎不太可能決定降低原油產量的上限標準。」
OPEC的十一個會員國六月一日將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舉行會談。儘管西方世界和伊朗間的核子危機持續升高,哈曼內表示,作為全球第四大及OPEC第二大產油國的伊朗,不會以石油作為對付西方國家的政治武器。
新奧爾良Mars 平臺恢復生產
殼牌勘探與生產公司(Shell Exploration&Production Company)22日宣佈,其 Mars 張力腿平臺(Mars Tension Leg Platform,以下簡稱「Mars 平臺」)部分恢復生產。Mars 平臺是墨西哥灣內最大的生產平臺,由於在去年8月下旬遭受卡催娜颶風破壞而停產。
Mars 平臺的維修和恢復工作比計畫提前,生產預計於5月下半月恢復。Mars 平臺的產量將在隨後數周內持續回升,到6月底時恢復至颶風之前的水準。殼牌公司擁有其運營的 Mars 平臺的71.5%的開採權益,其餘開採權益歸英國石油公司(BP)所有。
加州檢察長調查煉油廠
油價節節高升,煉油公司是否從中牟取暴利?加州檢察長洛克耶27日宣布,將傳訊調閱加州21家煉油廠的有關文件,並從加州的主要石油公司主管處獲取信息,以調查煉油廠是否以此牟取暴利或欺騙顧客。被調查的石油公司包括Chevron Texaco、Exxon Mobil、Conoco Phillips、Valero、Shell和BP等。
加州七大石油公司控制著加州95%以上的煉油廠,而加州煉油廠的利潤,一直大幅超過美國的平均值。據加州能源委員會公布的數據,今年以來,石油公司購買原油及賣給消費者的差價,已經上升130%,而原油價格僅上升14%。
一季度世界六大石油巨頭共盈利328億美元
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和法國道達爾集團五月初公布了一季度財報,油價上漲使兩家公司利潤都大幅上升。至此,世界六大石油巨頭一季度盈利全部出爐,總計328億美元。
據其財報,一季度殼牌的淨利潤高達68.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1%﹔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集團一季度淨利潤為46.5億美元,同比大漲了15%。不過,由於尼日利亞國內衝突,墨西哥灣颶風災后重建還未完成等因素,一季度兩家石油公司的產量都有小幅下降。殼牌產量下降了3%,道達爾產量減少了5%。
至此,世界六大石油公司一季度盈利結果全部出爐,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道達爾、康菲六家公司一季度盈利總計328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鑒于目前石油價格仍在不斷上升,石油公司二季度的盈利可能更高,此外汽油價格不斷升高可能使二季度煉油業利潤大幅上升。
外資靠邊 玻利維亞油氣收歸國有 軍隊接管
南美洲玻利維亞共和國總統莫拉雷斯五月一日發布命令,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收歸國有,終止自一九九○年代以來,外資佔有玻國油井與天然氣田五一%股份的局面。而莫拉雷斯下達這項命令之後,玻利維亞軍方二日已派遣部隊接管境內所有的石油與天然氣田。
在玻利維亞投資的外國能源公司主要有巴西的Petrobras、西班牙與阿根廷合資的Repsol、英國的BP和法國的Total,投資總額達到40億美元。其中Petrobras投資達10億美元,Repsol的投資為12億美元。
玻利維亞境內天然氣蘊藏量估計達五十四兆立方英尺,在拉丁美洲居第二位,僅次於委內瑞拉。原油的產量每天則有四萬桶。
近年來,南美產油國相繼伸張對本國能源工業的控制權。不久前,委內瑞拉廢除了與外國公司簽署的該國境內卅二處油田開採合約,並要求換簽新合約,而新合約規定須將這些石油公司的營收六成以上給予委國政府。此外,厄瓜多政府也在考慮對境內外國石油公司採取類似措施。
巴西石油公司將停止在玻利維亞投資
玻利維亞將油氣田收歸國有兩天後,巴西石油公司宣佈將停止在玻國進行任何投資,甚至放棄擴建「巴西─玻利維亞瓦斯管」,這項擴建計畫是將目前每天三千萬立方公尺的輸送量再提高至少百分之五十。
巴西石油公司總裁卡布里耶力並且表示,不接受進口瓦斯漲價的說法,指稱巴西石油公司未接獲有關消息,但若真的發生,將訴求國際法庭。
卡布里耶力也表示所有配銷公司與使用瓦斯的工廠都可以放心,因為在玻國生產的瓦斯是與濃縮油混合在一起,用來製造玻利維亞國內市場消費的汽油與柴油等衍生品。一旦停止輸送瓦斯給巴西,玻利維亞也得停止供應國內市場,因為這些瓦斯將變成無處輸送。
尼日利亞給殼牌開出15億美元罰單
英荷殼牌石油公司20日說,該公司已收到尼日利亞一地方高等法院的判決書,責令殼牌公司支付15億美元的賠償金,理由是它污染了產油省巴耶爾薩的自然環境。殼牌發言人當天對媒體表示,公司已經提起上訴,在案件最終審結前將不會支付任何罰款。
案件的起因是尼日利亞巴耶爾薩省的土著居民狀告殼牌,他們指控說,幾十年來殼牌在當地的石油開採給自然環境帶來了災難性破壞。他們控訴說,殼牌任意讓原油流入河流,污染了尼日爾三角洲,毒害了農作物並殺死魚類。目前,尼日利亞每天的原油產量為250萬桶,其中一半由殼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