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市場掃描

2008-03-05

委內瑞拉停供美孚石油 影響油價料輕微
埃克森美孚已經在英國、荷蘭、荷屬安的列斯群島以及紐約贏得訴訟,凍結了委內瑞拉逾12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以對抗該國於去年開始推行的石油資產國有化進程。去年5月委內瑞拉政府對奧裏諾科重油帶實行國有化後,在該油帶作業的13家外國公司中的11家相繼與委方簽署協議,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決定撤出開發項目,但該公司未能就賠償問題同委內瑞拉達成協議。去年9月,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向國際法庭提起仲裁要求。2月7日,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發言人宣布,英國、美國、荷蘭等國法院已決定凍結轄區內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總額高達120多億美元的財產。委內瑞拉國營油企PDVSA已停售石油給埃克森美孚,報復埃克森美孚要求凍結其資產。委內瑞拉目前日產原油量約320萬桶,其中約150萬桶輸往美國。
美國台塑結盟殼牌
台塑美國公司為掌握乙烯來源,決定打破慣例,與皇家荷蘭殼牌(Shell)策略聯盟,將參與投資殼牌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輕油裂解廠進行去瓶頸工程時,以便每年可獲分配10餘萬公噸的乙烯原料。台塑企業在石化領域,向來很少參與別人的投資,此次台塑美國公司突破打破傳統,主因是台塑美國公司乙烯短缺,需料孔急。
據悉,殼牌一套輕裂廠將進行去瓶頸工程,增產乙烯約10餘萬公噸,經與殼牌協商後,殼牌同意去瓶頸的費用由台塑美國公司支付,條件是每年撥給台塑美國公司約10萬公噸的乙烯,為期十年。除此之外,為掌握更充足的乙烯產能,台塑美國公司也規劃再興建一套年產乙烯年產能100萬公噸的輕裂廠。
伊拉克威脅停止向韓出口石油
伊拉克政府表示,如果韓國公司執行與伊北部庫爾德自治政府簽訂的石油勘探協議,伊方將停止向韓國出口原油。
這份協議由庫爾德自治政府和數家韓國企業於2007年11月簽署。這些韓國企業由國有的韓國石油公司牽頭,包括韓國最大的石油精煉企業鮮京公司和GS控股公司。
伊拉克政府希望通過石油法分配石油收入,但議會一直未能就法律內容達成一致。伊拉克已探明的油田主要位於庫爾德人聚居的北部和伊拉克什葉派聚居的南部。伊拉克遜尼派聚居的中部和西部尚無已探明的大型油田。
庫爾德自治政府目前已同外國石油公司簽署了十多份合約,稱伊拉克憲法賦予其簽訂此類合約的權力。
歐俄相爭油管,俄羅斯勝出
俄羅斯1月18日與保加利亞簽署一項油管協定,使俄國石油經過保加利亞輸往歐洲。這項協定將重劃歐洲的能源版圖,為俄國國營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Gazprom)控制歐洲能源的大戰略奠定基礎。
九百公里的長「南流油管」(South Stream)商談十多年,終於敲定。預計斥資一百億歐元(約台幣4730億元)建造的南流油管將從俄國出發,走黑海海底到保加利亞,從保加利亞分幾個方向輸油,使由歐洲和美國力推的「納布果油管」(Nabucco)明顯落居下風。
納布果油管將中亞石油經過土耳其西送,直到奧地利,預定2009年動工,2012年完成,總長3300公里,土庫曼和哈薩克是納布果管線的重要油源。莫斯科現在拿下保加利亞,等於可能搶走納布果的西端客戶。
印度邀請跨國石油公司開採石油
由於擔憂國際市場油價將達到150美元/桶、不利於印度的經濟增長,印度已向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跨國石油公司拋出繡球,希望它們到印度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印度即將拍賣57個油氣勘探區塊的勘探和開發權。
印度的石油消費量在亞洲僅次於中、日,70%的需求依賴進口。由於本國石油公司缺乏在深海和地理條件惡劣的偏遠地區進行勘探的技術,因此印度準備大批引入外國石油公司在印度勘探和開發油氣資源。以前只有印度的信實公司、澳大利亞的桑托斯公司和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贏得過深海區塊的勘探開發權。
妨礙印度將石油儲量轉變為產量的主要因素是鑽井設備的稀缺。過去4年中,全球石油開採業的興盛使鑽井設備的用量增加了2倍,租用期截至2012年的鑽井設備租價,從2005年以來也增長了2倍。本輪拍賣的包括9塊淺海區、19塊深海區和29塊陸上區。
伊石油日產量年底將超戰前 4年內達600萬桶
據悉,隨著伊拉克當局在北部地區採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開始取得顯著效果,伊拉克國內安全局勢進一步改善,伊拉克石油日產量也穩步提高,目前已經達到240萬桶/天,這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部隊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來的最好水準。
為了進一步提高石油產量,伊拉克石油部不久還將邀請國際石油公司競標合作合同,共同開發伊拉克投資嚴重不足的“超級大油田”。 包括上世紀70年代就進入伊拉克從事石油開採的殼牌公司,大量其他西方石油公司也對伊拉克新油田開發表現出濃厚興趣。伊拉克預計至今年年底,石油日產量有望突破戰前最高水準—260萬桶/天,然後並將在四年內逐步提升到600萬桶/天。
國際油價首次收100美元以上
受歐佩克可能在三月減產以及美國煉油廠發生爆炸等因素刺激,紐約3月輕質原油期貨收盤價首次站上100美元,並在盤中創下歷史價格高點,油價破百嚴重打擊市場情緒,美股幾乎全面下滑。3月合約結算價最終收於100.01美元,意味著原油期貨價格首次收於100美元上方。
據分析指出,油價持續走高,主要有四大原因。與歐佩克發出減產暗示有很大關係。此外,委內瑞拉與美國發生「斷油」糾紛、非洲產油大國尼日利亞局勢不穩以及美國德州發生煉油廠爆炸等因素,也進一步使油價走高。
石化原料 漲聲不斷
殼牌(Shell)荷蘭年產9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又傳故障停產消息,日本三菱化學停爐的輕裂廠確定延後開爐,乙烯供應吃緊,歐、亞乙烯現貨價格飆至每公噸1,500美元。業者預測,今年中起亞洲地區輕裂廠集中大修,石化基本原料價格還會續繼攀高。
三菱化學位於日本鹿島年產64.7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停爐迄1月底已六周尚不能開爐,日前又傳出延後復產的消息,確切時間連三菱化學都不知道,須待日本官方檢查通過後才能重新開爐。為了供應合約廠商料源,三菱化學被迫到現貨市場收購,一舉將行情炒高。
包括大陸、亞洲地區輕裂廠將進入大修高峰期,屆時石化基本原料供應將趨緊張,乙烯、丙烯、丁二烯現貨價格將往上攀高。
中 國
中國煤變油工業逐漸成型
中國“煤變油”重大科技工程生產配套的兩座特大型碎煤加壓氣化爐,2007年底在山西太重集團建造完工,這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固定床加壓氣化爐。
這兩臺加壓氣化爐是中國煤基合成燃料油—山西潞安16萬噸/年煤基合成燃料油的關鍵設備,主要為合成燃料油裝置提供原料氣,每天煤炭處理量近500噸,具有氣化率高、氣化強度大等優點。在國際油價破百的背景下,煤炭的成本優勢凸顯,再加之中國的煤炭優勢,使中國政府對於煤化工的態度轉暖。
煤變油會消耗了大量的水資源和煤炭資源,以環境為代價,中國政府因此停止了國內蒙古大學部分項目,僅留下神華內蒙古項目做為試驗。而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08年第一個交易日衝破100美元大關,影響了中國政府未來的態度。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30年,中國通過煤液化方式獲得的石油供應將達到每天75萬桶。
限價政策,BP暫不會在中國煉油
跨國石油巨頭BP公司上海新辦公室1月25日舉行開業儀式,自上個世紀70年代起,BP開始在華拓展業務,成為在華投資額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BP剛宣佈在北京與中國科學院、中石化集團以及金風科技旗下一家子公司簽署一系列重要協議,所涉及的領域包括:清潔能源商業化、風力發電以及世界級規模的醋酸生產。BP在華商業投資已逾40億美元。但唯獨煉油業務遲遲未敢輕易將之引入中國。
據悉,多年來跨國石油巨頭之所以未在華開設煉廠,一方面有政策限制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成品油定價機制落後、煉油虧損所致。
汽 車
中華汽車預估2008年在台銷量增長10%
中華汽車預計新車型將推動公司2008年在台灣的銷售量增長10%,至57,000輛。據瞭解,台灣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月20日表示,預計新車型將推動公司2008年在台灣的銷售量增長10%,至57,000輛。
以市場佔有率衡量,中華汽車是僅次於和泰汽車的台灣第二大汽車生產商,主要生產三菱轎車及箱式旅行車。其2007年市佔率為15%。中華汽車2007年開始向墨西哥出口道奇牌汽車。台灣汽車市場在過去兩年內已出現萎縮,2007年的汽車銷量創20年來低點。中華汽車2007年收入為新台幣294.8億元,較2006年的新台幣361.3億元下降18.4%。
機 械 設 備
機械業籲政府管制廢鋼出口
台灣區鑄造品同業公會理事長王文賢1月2日與台灣區工具機及零組件同業公會理事長楊德華緊急會商,針對鑄件上游銑鐵、焦碳等各項原材料價格飛漲,且供應源不穩定,有危及我國今年第二季後機械產品外銷出口之虞,雙方原決議聯合採購來規避第二季起可能出現的缺料危機,並促請政府全面管制廢鋼出口,不過經與會者溝通後,暫時打消這項計畫。工業局則同意協助廠商,協調中龍、台塑等鋼鐵業者,為工具機產業專設銑鐵生產線。
據指出,鑄件構成工具機主體結構,是控制器外最重要的零組件,一旦供應不繼,將重創我國工具機與相關產業機械的出口。
鑄件狂飆 工具機喊漲
據悉,進口銑鐵及焦碳持續飆漲,工具機廠生產成本大增,業界醞釀近期調漲產品售價,漲幅約5%到10%間。目前已知,高明精機在本月初通知所有客戶,調漲產品售價5%至8%,程泰機械、亞崴機電、台中精機與福裕事業等工具機大廠,也計劃在第二季漲價,程泰與亞崴漲幅逾5%,亘陽國際精機調幅也在5%至10%間。工業局也允諾,協助鑄造廠業者在中南部尋找可規劃鑄造業專區的土地,同時輔導業者由焦碳爐升級為電爐,減少焦碳缺料衝擊。
2008景氣展望 工具機 至少成長一成
台灣區機器公會統計,我國工具機產業2007年總產值可達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5%,業界預估2008年工具機產業仍然看好,成長幅度在10%至15%間。日本2007年工具機產業成長幅度約10%,美國6%至7%,韓國約9%,台灣表現相對突出。國內主要工具機大廠2007年業績表現都不錯。
工具機公會 擬在台中辦展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楊德華1月底拜會台中市政府,正式提出擬在台中水湳機場舉辦工具機暨零組件展的計畫。楊德華初步估計,這項國際展最快可在明年3月至5月間舉行。據了解,經濟部工業局與外貿協會已出面協調,希望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與台灣區機器公會合作,不要拆夥;楊德華也強調,不會放棄「合作舉辦」的機會。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監事會日前決議,若爭取合辦不成,不排除退出明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在台中自辦一場工具機展。
楊德華指出,中部地區是工具機產業重鎮,過去業者參加台北國際工具機展,重型機具南北長途運送,費用往往超過三、四百萬元,勞民傷財;若就近在台中辦展,可大幅節省經費,還能直接將看展的國外客戶帶到生產廠房參觀,效益十足。
台工具機出口額 全球第四
2007年全球工具機出口排名出爐,去年全球工具機出口大幅成長,金額計392億美元;台灣排名第四,出口金額34.1億美元,占全球出口值8.7%,並較2006年成長15%。
依出口國家和地區排名,德國排第一,出口值達91.6億美元;日本排名第二,出口值76.1億美元;義大利居第三,出口值為42億美元。
前10大出口國家出口成長最快的是大陸地區,出口約增加34%;歐元地區出口也快速成長,德國成長22%,義大利成長27%,比利時增加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