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市場掃描
2010-06-05
英國石油公司承認低估漏油事件影響
英國石油公司〈BP〉首席執行官托尼• 海沃德 5 月 24 日在視察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一處被浮油污染的海灘後,承認自己低估了此次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環境的影響。日前海沃德在接受一家英國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相信此次原油洩漏事件對環境的影響非常有限。但海沃德當天視察的佛瓊海灘已被浮油嚴重污染。據媒體報導,目前美國墨西哥灣沿岸 4個州被浮油污染的海岸線長度已近 240 公里。海沃德承認,目前來看,保護海岸線的努力並不成功。他還承認,漏油事件顯然已成為事關英國石油公司聲譽的一個大問題。自 BP 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鑽井平台 4 月底發生爆炸並沉入墨西哥灣以來,平台底部油井一直漏油不止。BP 曾嘗試用多種方法封堵漏油但均告失敗。BP 公司 5 月 24 日發佈的公報說,在 5 月 17 到 5 月 23 日這段時間,吸油管日收集漏油 1360 桶到 3000 桶。而據專家估計,實際漏油量應遠遠超出這一數字。
新加坡外海 2 船撞 2500 噸原油外洩
新加坡海峽 5 月 25 日發生 1 艘馬來西亞籍油輪「MT Bunga Kelana」號和 1 艘貨船「MV Waily」號相撞,導致約 2500 公噸的原油外洩,範圍約 4 公里長、1 公里寬的污染海域。新加坡當局已派船清理海域,同時通知沿海養殖業者防範原油入侵。
另外,新加坡農糧與獸醫局也緊急通知新加坡的養殖漁業業者,同時發放 160 個塑膠帆布給沿海 51 家漁場,以阻擋外洩的外海浮油,並將派人 24 小時觀察,給予受害者補助。
中石油與殼牌 開發卡達天然氣
卡達石油集團與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在多哈簽署協定,共同就卡達北部 D 區塊天然氣田的勘探及產品開發達成共識。
這份協定長達 30 年,其中首期 5 年為勘探期。D 區塊天然氣田位於卡達北部的拉斯拉凡工業城附近,面積 8089 平方公里。據報導, 新宣布的這項和卡達石油集團與殼牌共同合作案,殼牌將作為運營商,持有卡達共同開發區塊 75%的權益。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持有剩餘 25%的權益。
中奈 簽 230 億美元煉油協定
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指出,中國與奈及利亞 5 月 13 日已經達成建造 3 座煉油廠和 1座石油化工廠的協定,價值 230 億美元。工程將於年內啟動,5 年內完成,奈及利亞的日加工原油能力將達到 75 萬桶。
這 3 座煉油廠將分別位於奈及利亞最大城市、經濟首都拉各斯,中部城市洛科賈和南部產油區巴耶爾薩州,但是石油化工廠的具體位置尚未確定。工程完成後,奈及利亞政府也可望兌現長期以來取消對石油下游行業的管制的承諾。
豐田特斯拉聯手 新型電動車將問世
電動車正夯!日本汽車大廠豐田在美國宣布,將與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Motors)合作,生產以鋰電池為動力的新一代電動車,豐田汽車公司社長豐田章男 5 月 28 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這次合作能更提升豐田的環保技術。
特斯拉執行長依隆牧斯克(Elon Musk) 日前決定買下新聯合汽車廠,他表示,該場將用來組裝特斯拉下一個車款「Model S」,可望於 2012 年上市,年產量則達 2 萬台。特斯拉並將推出另一款式,未來人力需求將高達 1萬名,也可望為美國當地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豐田在新型環保車的研發一直相當積極,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出「Prius」油電混合動力車,但對於電動汽車的量產,因受限於電池技術,則採取謹慎觀望的態度。這次與特拉斯的合作,顯示豐田不只將量產電動車,並可望在此領域領先主要對手日產汽車公司及美國通用公司。
日發射太空帆船全靠薄膜吸光能時速達 360 公里
日本把世界首創的不用燃料,僅用太陽能的太空帆船「依卡洛斯號」送上了太空,如果實驗成功,未來就可能繼續發展出更經濟、更機動的太陽能太空船。
「依卡洛斯號」太空帆船在飛往金星的半年航程中,完全不使用燃料, 靠太陽光前進。原為圓柱型, 到了太空中它會展開一張 14 平方公尺的巨型薄膜,很像是個大風箏, 因為完全沒有空氣阻力,讓它以每小時 360 公里的速度前進,科學家花了 6 年想出一個成為中間緊實卻又容易展開的形狀, 科學家對結果相當滿意。現在這艘太空帆船的任務是飛向金星, 未來還將前往木星,若進一步可以搭載人類,太空旅行就將可擺脫燃料的束縛。
光陽、中華都推電動機車
光陽機車與中華車雙雙進軍電動車市場,並將在 6 月上市銷售。光陽公司副總柯俊斌指出,光陽外銷機車今年將較去年有一到兩成的成長。電動車市場估計後年將達到 16 萬規模,但初期將以建置銷售系統為優先考量。看好環保節能電動車市場,各家廠商積極投入。中華車的電氣二輪車 6 月上市,光陽的電動車在 5 月 7 日獲工業局核局後,計畫在 6 月底上市,這一款已是光陽繼鉛酸電池電動自行車上市後的第二款電動車。
工業局估計 101 年電動機車全台銷售數
量將達到 16 萬輛,目前仍在起步階段,目前市場上投入這個新興市場的僅有益通、中華與光陽,預期後續將有更多的廠商投入。光陽電動自行車上市後不久,銷售量約在六、七十台左右,搭載鋰電池的電動車在 6 月底上市,可望有較好的銷售成果。
裕隆納智捷 可望明年馳騁大陸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 5 月 18 日表示, 希望明年第一季納智捷(Luxgen)新車能在中國大陸量產推出。市場人士藉此推斷,裕隆大陸杭州廠—東風裕隆汽車批文,近日可望獲國務院核發,裕隆自創品牌事業將正式跨入大陸這個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
去年裕隆引進大陸前三大汽車集團之一的東風集團入股,合併東風旗下的東風杭汽, 在杭州設立東風裕隆汽車,向國務院申請增加轎車生產立項批文。但對於批文是否真如外界預期,大陸國務院將於近期核發,裕隆總經理陳國榮予以否認,僅說一切還在努力中。
二次韓戰一觸即發?南韓經濟恐受累
「從現在起,大韓民國將不再容忍北韓任何挑釁的行為,並將維持積極嚇阻的原則。」針對天安艦遭北韓擊沉事件,南韓總統李明博 5 月 24 日正式發表回應。
根據南韓聯合通訊社的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已經下令軍方和民間團體進入備戰警戒狀態,南韓也在邊界地區開始裝設冷戰時期邊境的統戰廣播。
美國軍方也表示,將和南韓部隊在近日內展開反潛和海上軍事演習。美國國務卿希拉蕊 5 月 26 日將訪問南韓,預料兩國將會發表譴責北韓的聲明,雙方似乎劍拔弩張,緊張情勢一觸即發。不過專家判斷,北韓軍事實力遠遠比不過美韓聯軍, 南韓也不希望經濟受到戰爭的拖累,但如果擦槍走火,後果恐不堪設想。
不過,金正日也強調, 北韓不求戰, 但若南韓意圖攻擊北韓,北韓也不會畏戰。
富比世商譽榜 Google No.1
知名財經雜誌「富比世」報導,紐約研究機構「聲譽研究所」公布「全球最具聲譽企業排行榜」,在全球 600 大企業中,選出 28 家最令消費者尊敬的公司,搜尋網站巨擘Google 高居榜首、日本電子產品 Sony 排名第二,第三名是迪士尼公司。上榜企業中,以美國佔 12 家為最多。
聲譽研究所先由營業額最高的全球 600 大企業中選出 58 家,再由 24 國消費者評分, 評分項目包括產品、服務、創新、工作環境、管理、社會責任、財務和領導能力等。調查發現,「創新」是企業創造全球聲譽的關鍵,如Google 提供免費地圖和電子郵件服務,而電子產品製造商 Sony,規模雖次於南韓三星, 在排名中卻超越三星,靠的也是在音樂播放器和電視機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結果,Google 和 Sony 最近並宣布合作開發網路電視。
兩岸企業排名 中國石油蟬聯第一名
「今周刊」5 月 4 日公布最新「兩岸三地1000 大企業排行」,由大陸的中國石油以總市值新台幣 9 兆 9,747 億蟬聯第一名寶座,其次則是工商銀行和中國移動;至於在台灣企業方面,台積電和鴻海分別擠入第 14 和 18 名。歷經金融海嘯衝擊,去年兩岸三地上市企業總體營收只成長 6.7%,是歷年來最低的成長率。「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認為,台灣科技實力在兩岸三地表現出色,包括台積電、聯發科等公司,市值大幅躍升;不過,另一方面,台灣傳統產業排名開始下降,這也代表台灣應該從製造業轉向大陸內需市場,以取得更好的發展。
台商投資大西部 優惠將延續
中國大陸「西部大開發」的租稅優惠政策,即將在今年底到期,但中國大陸已在第12 個 5 年計畫中明確宣布,持續給予獎勵的大方向不變,因此一般預料西部開發的優惠, 不會落日,可能還會延續 5 年或 10 年。確實的稅率和實施年限則將於今年下半年公布。
大陸企業所得稅法自 2008 年修訂,合併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為 25%之後,中央不准地方政府為了招商,私下提供租稅優惠,於是東部台商所在的大本營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一帶,都要繳正常稅率,但是在西部仍有許多不一樣的租稅優惠。
工業生產活絡 上半年成長可逾 30%
4 月份受半導體、面板、機械與汽車擴產帶動,工業生產指數達 120.84,繼 3 月後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為 31.38%,經濟部預估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增幅可達 3 成以上。經濟部統計長黃吉實表示,近期國際經濟受到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原物料走升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腳步略顯遲疑,不過,各界均認為全球再度爆發金融危機可能性不大。
至於基本金屬業部分,4 月生產量年增率達 34.41%,主要受惠於大陸市場、公共工程、高科技電子廠擴廠、機械業等需求強勁所致;4 月化學材料生產年增率也達 7.20%,主要是因國際原油價格高檔波動,亞洲石化廠大規模歲修以及上海世界博覽會舉辦,有效拉抬塑化原料需求所致。
台川經貿界:兩岸可互補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王志剛 5 月 25 日在論壇演講表示,台灣和四川產業互補性高,共同合作可互利互惠。四川企業代表指出,兩岸可在貿易、製造服務和市場開發等方面合作。
王志剛認為,台灣和四川在高科技產業、綠能產業、農業和汽車工業有互補性,例如四川是農業大省,生產過剩,而台灣的食品加工技術好。四川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也認為兩岸有合作空間,包括貿易合作、製造服務和聯合市場開發等。
GDP 成長創新高 學者:基期低主計處公佈,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達13.27%,創 1978 年第四季以來新高,只是財經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去年基期太低,跌深反彈的假象,一般民眾和店家也對這樣的數據, 相當不以為然。
原來佔 GDP 四分之一的出口,大增 4 成多,主計處把第一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從9.24%,上修到 13.27%,創 31 年來新高,雖然實際上只比前一季微幅成長 2.71%,但主計處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 6.14%,明顯比其他研究機構的預估,樂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