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市場掃描
2011-03-05
艾克森美孚與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續簽美孚1號技術合作協議
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近日宣佈,該公司與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 F1車隊續簽了其長期技術合作協議。這項新的多年期協議使得石油公司與國際汽車大獎賽車隊之間的最長期贊助關係得以延續。
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艾克森美孚將繼續為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車隊提供美孚1號(Mobil 1)潤滑油技術、專長和支援,以便為賽車引擎和變速箱開發下一代潤滑油以及潤滑脂、液壓油和專用賽車燃料。
此外,該公司還將提供多種專用潤滑油產品,用於英國Woking的McLaren科技中心(McLaren Technology Centre)。這些產品將包括用於生產賽車零件的高性能切削液、用於風洞的Mobil SHC合成潤滑脂以及可幫助減少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卡車車隊油耗和排放的Mobil Delvac 1合成卡車機油。
艾克森美孚自1995年透過美孚1號合成潤滑油品牌開始與McLaren合作,在合作期間,對技術創新的專注幫助McLaren贏得了4次F1世界冠軍以及65次國際汽車大獎賽冠軍(並且198次登上領獎臺)。
利比亞騷亂引發油市關注
在抗議活動持續了數周之後,中東騷亂已擴大至主要產油國利比亞,導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幾度觸及高位。油價的反應可能誇大了利比亞的重要性,但也凸顯出外界對騷亂可能向其他產油國蔓延的擔憂日盛。即便利比亞石油生產完全中斷,全球油市充足的庫存和閑置產能也足以應對。利比亞1月份日產原油158萬桶,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七大產油國,但當月僅沙特阿拉伯一國的閑置產能就達到350萬桶/日,完全足以彌補利比亞產量可能出現的任何損失。國際能源署(IEA)公布,截至到目前,利比亞中斷的石油產量僅為5萬桶/日。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更多圍繞生產中斷的消息出現,利比亞政局不穩可能會導致油價繼續振盪。不過在騷亂蔓延至主要產油國伊朗或沙特之前,油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伊朗和沙特兩國的原油產能加起來達到1,500萬桶/日,兩國也都存在年輕人失業率高、民主活動受限等可能導致抗議活動爆發的問題,因此也很難排除這兩個國家政權不穩的可能。
殼牌售非洲資產套現78億
歐洲最大石油公司、皇家殼牌公司出售在14個非洲國家的零售汽油業務,套現10億美元。殼牌公布,Vitol Group及Helios Investment Partners將組成合資企業,以購入上述業務。殼牌可能再將另外5個國家的資產出售予上述合資企業。殼牌會持有合資企業的2成股權。
根據協議,合資公司持有殼牌在摩洛哥、突尼斯、象牙海岸、埃及、加納、塞內加爾、馬里、幾內亞、肯亞等國家的零售汽油業務。同時,2公司與殼牌組成的另一間合資企業持有7個非洲國家的潤滑油業務。殼牌將持有合資企業的5成股權。
Shell 計畫新增印尼潤滑油廠
根據雅加達郵報報導,Shell 近日公佈計畫在爪哇西部花費1億美金新建潤滑油摻配廠,每年預計生產量高達10萬噸,約於2013年底或2014年完工。印尼Shell總理Darwin Silalahi 表示該廠之產量除了供應印尼國內,也將銷售至其他亞洲國家,例如中國、印度以及近年需求量快速成長的越南。
Shell新潤滑油廠之地點仍待確認。據說Shell目前正在調查雅加達北方與萬丹省內兩處的適用性。Darwin Silalahi 表示即將新建的潤滑油廠只代表Shell對於下游產業的投資之第一階段,「如果進度良好的話,我們一定會在未來擴充潤滑油廠的生產量」。
BP與印度信實合作
英國石油(BP)與印度信實工業近日宣布合作,由BP投資信實探勘旗下重要的海上石油與天然氣油田,BP預計透過合作的最終支付與投資金額可高達200億美元。BP此舉成為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印度的投資案之一。
BP將支付信實72億美元以取得信實所擁有23個石油與天然氣油區的30%股權,合作探勘石油與天然氣。若透過這合作案而有具商業價值的發現,BP將履約再支付信實最高18億美元。除了取得油區股權,BP還會與信實成立各占股權50%的合資企業來採購和行銷天然氣。
BP表明要透過與印度最具實力的信實工業組成聯盟的策略性投資,來鞏固其所取得的能源資源外,也藉此搶攻持續成長的能源市場。
中石化:潤滑油獲全球首批API認證
日前,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長城金吉星發動機油獲得了美國石油學會(API)SN及ILSAC GF-5規格全球首批認證,成為國內首家獲得該認證的潤滑油企業。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此舉延續了其技術研發和產品與世界同步的傳統,再次確立長城潤滑油產品競爭力。
據瞭解,為了取得與世界同步的技術領先性,中國石化潤滑油公司憑藉其掌握的國內70%的潤滑油研發力量以及與國際知名研究結構的合作基礎,積極啟動SN/GF-5油品的開發,通過採用複合劑技術和加氫基礎油,成功開發了這款符合SN及ILSACGF-5規格的金吉星Ⅳ發動機油產品,開創了國內該規格產品的研發先河。除了率先獲得API認證,長城潤滑油產品也同時取得了通用Dexos1發動機油認證,這使得這款產品有望成為國內外第一批獲得大規模應用的產品。
中石油跌落全球能源龍頭寶座
大陸股市低迷不振,也讓中石油市值跌落全球能源龍頭寶座。能源咨詢顧問公司PFC Energy公布2010全球能源企業市值50強名單,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取代2009年排名第一的中石油,以3690億美元市值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能源公司。
榜單顯示,埃克森美孚去年市值較2009年上漲7%,稱霸全球。「石化雙雄」去年市值均大幅縮水。中石油以市值3030億美元居全球第二,2009年其市值為3531億美元。
中石油去年市值3030億美元,比2009年減少16%,排名第二;2009年排名第七的中石化去年市值1016億美元,較2009年縮水41%,排名第十一位。另一家擠進十強的中國能源公司中海油市值為1060億美元,比2009年上漲51%。
中石油成澳LNG公司大股東
中國石油集團寰球工程公司認購澳LNG公司已發行普通股的19.9%,成為LNG有限公司最大股東。
寰球工程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所屬的集諮詢、研發、採購等多功能於一體,並具有項目管理承包和工程總承包綜合能力的國際工程公司。LNG有限公司為澳大利亞上市公司,主要專注於天然氣液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該技術可以運用在寰球工程公司現有及未來的項目之上,進一步提高寰球工程公司在國際市場LNG領域的競爭力。
中石油認為,交易符合公司突出天然氣發展,打造綠色企業的發展思路,對於快速提升中國石油LNG技術實力,推動在澳大利亞天然氣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勝利油田與美國石油公司共同勘探致密油藏
中國中石化集團1月27日稱,旗下勝利油田將與美國Hess石油公司共同開展對致密油藏暨非常規油氣資源的評價。
雙方已於1月19日簽署協議,正式啟動聯合研究。根據協議規定,雙方將以勘探和油藏地質研究為主,對渤海灣盆地勝利油田致密砂巖的油氣潛力進行評價,優選出有利區塊,並拿出可操作的先導試開採方案。
截至目前,勝利油田已探明致密油藏儲量近10億噸,下一步還將探明10億噸左右。在該油田每年的新增探明儲量中,致密油藏儲量已超過60%。
公開資料顯示,Hess公司現為美國第四大石油公司,其非常規油氣藏開發技術居於領先水準,業務範圍包括石油與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煉製加工和銷售。
加拿大將審查中石油收購加能源資產權益案
加拿大工業部長托尼‧克萊門特2月11日表示,加拿大政府將對中國石油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天然氣資產部分權益案進行審查。審查將是一個徹底的過程,涉及與相關省份和地區以及聯邦部門的協商。
加拿大能源公司日前宣布,根據該公司與中石油下屬子公司中石油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的共同協議,中石油將以54億加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峻嶺油區50%的權益,雙方將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加大該油區開發力度,提高天然氣產量。
根據《加拿大投資法》,具有一定價值以上的外國收購案須接受加拿大聯邦政府審查,以確定收購是否對加拿大產生凈利益。加聯邦政府在做出決定之前有45天時間進行審查,審查期可延長30天。去年11月,加拿大政府援引該法律拒絕了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對加拿大薩斯喀徹溫鉀肥公司的近400億美元收購方案。
中國正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經濟在2010年第四季出現萎縮,並將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讓位於中國,主要因為汽車補貼政策的結束給汽車銷售帶來壓力、新頒布的一項煙草稅打擊了煙草銷售、此外,日圓走強也推動出口下滑。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日本去年10-12月份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下降1.1%﹐前一季度修正後為增長3.3%。
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從之前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下滑至第三大經濟體,被快速增長的中國超過。日本2010年的名義GDP為479.223萬億日圓,合5.474萬億美元,中國同期的名義GDP為5.879萬億美元。
中國首個深海鑽井平臺6月將在南海投入使用
中國最大的海上油田開發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簡稱中海油)第一艘深海鑽井船將於今年6月份在中國南海進行首次航行。這艘 “海洋石油981”的鑽井船是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也是中國擁有的第一個深海鑽井平臺,可以在深度不超過3000米的海域使用。
這次處女航比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員傅成玉以前透露的原定計劃至少延後了半年。這個深海鑽井平臺投入使用後,今年將在南海海域鑽出三到四個油井。
中國經濟網查詢到的資料顯示,“海洋石油981”是當今中國最大的設備之一,高130米,重3萬噸,可以在3000米水深領域作業,在海底還可以再往下鑽九千米。
中海油深耕拉美 收購埃克森美孚阿根廷資產
阿根廷LaNacion報近日報導稱,泛美能源公司與埃克森美孚公司在阿根廷的分公司埃索公司已經達成協議,決定購買後者所擁有的坎帕納煉油廠和分布在阿根廷全國的450個加油站。這筆交易的價值估計在8億至8.5億美元之間。
由中海油總公司和阿根廷Bulgheroni家族共同持有的泛美能源目前已是阿根廷第二大石油公司,但業務範圍主要局限在油氣上游的勘探及生產,而此項收購交易如果完成,泛美能源將形成包括石油勘探和生產、提煉、加油站業務在內的完整產業鏈。
憑借去年兩起併購,中海油已間接持有泛美能源公司50%的股權,這使其在南美重要國家阿根廷已經有了穩固的根據地。
中油查德礦區 挖到油藏
中油公司日前於非洲的查德礦區發現重大油藏,預計在2015年投產後,日產原油可達9千8百桶、天然氣約3萬5千立方公尺,是中油海外探勘40年來原油最多的一口井,未來20年可為中油帶來16億美元的收益。
中油自2006年與查德政府簽約探勘權,累計至去年底總投資金額達4276萬美元。預估此油井投產後,若以每桶90美元計算,20年間可望有90億美元收入,扣除地主權利金以及探勘費用等,可望為中油帶來共16億美元收入,即每年約8千萬美元收入。
中油目前海外探勘為日產2萬桶,主要來源是厄瓜多,天然氣則為印尼,多採當地開採並販售的方式,未來希望原油自產率能夠從2%提高至10%。
能源局:原油進口來源跟浮動油價公式比例相當
浮動油價公式,以七成杜拜、三成布蘭特的原油比例計價,但外界質疑中油並沒有買布蘭特原油。中油澄清,以去年進口原油來源,中東,加上澳洲進口的有一半也是以杜拜原油計價,總計比例是69.27%;其他30.73%是以布蘭特計價,進口來源包括西非、東南亞、澳洲、亞塞拜然、和大陸。
『杜拜的大概是69.27%,那剩下來的30.73,是以布蘭特為計價基準的油了。當中以布蘭特計價的結構又是來自西非、亞塞拜然、大陸以及東南亞,還有澳洲有一半,是以布蘭特計價。浮動油價機制當中現行有70%用杜拜,30%用布蘭特,基本上我們經過檢討,是跟實際上購油結構是相符合的。』
能源局表示,如果原油進口來源跟油價公式有很大的差異,才會進行技術修正,不過目前還是維持現行的計價公式。
力拚12萬台賣量 和泰汽車市佔率上看34%
和泰與國瑞汽車舉辦春酒聯誼,和泰總經理蘇純興和國瑞總經理星野晴秋特率高階主管出席,蘇純興表示去年車市甩脫09年不景氣,逆勢成長突破32萬台,成長達11.3%,和泰新車銷售則是突破10萬台,連續第9年勇奪國內新車銷售冠軍,公司稅前盈餘更達史上新高之56.6億元。
放眼2011,蘇純興總經理樂觀認為總市場可望上看35萬台,和泰將力拼12萬台賣量,市佔率則預定進佔34%;至於大陸銷售據點在現行12座之外將再新增4座。蘇總經理並宣示:「和泰要用”Back to basics”的態度做好每個販賣及服務流程,以落實顧客服務並全力回復品牌聲譽。此外也將持續在包括交通安全、環保及人文藝術等方面貢獻心力,以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國內汽車價格喊漲 業者:反應成本和匯率
國內汽車銷售價格紛紛喊漲,不止日本進口車漲價、德國車也漲價,漲幅至少1.2%,不過業者大多認為,雖然汽車價格調漲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預期心理,但是在整體經濟轉好的情況下,漲價應該對汽車銷售量影響有限。
裕日車公關副理謝汀麟則表示,國產多數車系從2月15日開始調漲價格至少四千元左右,幅度約在1%~2%,但他強調,公司已經自行吸收一半匯率成本。
也有進口車的業者表示,雖然歐元貶值,但因為今年2月進口的德國車、是去年上半年向德國訂的,因此民眾購買2011年式的德國車,也會發現價格不跌反漲,大約漲了1.5%左右。
工具機加工中心等爭列降稅項目
兩岸經合會首次例會即將啟動ECFA後續談判,面板、汽車整車、五大泛用塑膠與工具機的加工中心都是經濟部規劃優先向大陸爭取降稅項目。
兩岸經合會於2月22日舉行,宣布啟動ECFA(兩岸經濟協議)貨品、服務業與爭端解決機制後續3項談判,負責貨品貿易談判的經濟部積極整軍準備,連同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可能涉及的貨品項目檢討,也一併與產業界溝通。
有關引起福斯汽車來台與否爭議的ECFA汽車整車關稅問題,相關官員說,汽車談判不僅涉及關稅,還牽涉檢驗認證等安全性問題,因此有關汽車談判,將設立小組專責。此外,有關面板關稅部分,目前大陸對進口面板仍課徵3%關稅,業者希望爭取比日本與韓國更有利條件進入大陸市場,官員說,這部分也會儘量向陸方爭取。
元月車市開紅盤 較去年同期漲1倍
元月車市銷售報告出爐,由於消費者習於過年前買車,加上年後車價即將漲價,於是各大車商卯勁接單,整月一口氣掛出5萬3310台新車,比去年同期足足多了一倍、比去年12月也大漲了7成多,甚至許多車商還因料件不足交不出車來,即使預估保守的業者也認為今年當會微幅成長達33萬台,甚至樂觀者還上看36萬台。
國產車各大廠牌主力車系元月都大有斬獲,最突出的除Altis外,銷售超過2千台者還有豐田Camry、Wish及Yaris車系、日產Tiida及Livina車系、以及納智捷Luxgen7 SUV;至於進口車方面,豐田RAV4即以2238台贏得進口車單一車系銷售冠軍;以1776台高居進口豪華車銷售冠軍的凌志則以RX450h最暢銷;賓士全新E-Class掛出多達5百台;福斯最受歡迎的還是Golf車系,掛出503台新車;寶馬以3系列之269台最為暢銷;鈴木當家的SX4賣出了184台;裕隆日產進口運動休旅Rogue也熱賣了322台。
產能過剩 大陸汽車業夢魘
憑藉1800多萬輛巨大產銷量,大陸汽車市場在2010年繼續領先全球。進入2011年後,業內專家認為,「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中國大陸汽車產能過剩,將是汽車業面臨的最大夢魘。他們預計,在2012年產能快速放量後,一場嚴酷的價格戰將不可避免。
過去10年中,中國大陸汽車業發展迅速。但在大陸汽車市場未來數年的銷量預期被業界普遍看好的同時,接下來的5年或更長時期內所存在的變數不容輕視。要彌補汽車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缺失,根治「大城市病」所帶來的道路嚴重壅堵、汽車排放超標等痼疾。
眾多業內專家認為,年產銷超過4000萬輛的規模已嚴重超越了目前大陸社會的承受能力。從北京、廣州相繼公布的汽車限購令即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