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終結者,新舊世代的主導者 從黑夜星辰到旭日東昇最可能的贏家(上)

2019-05-09



最近與保修廠店等汽車售後事業主的接觸中,最常被問到的是「什麼時候會受到智能車明顯影響」,以及「燃油車何時會從馬路上幾近消失」。純就動力而言,我的回覆一直是「2023年將明顯感受,現有三成業者恐退出市場」、「幾近消失的定義較模糊,但燃油車變成稀有車種可能落在2035年左右」。對這項不是預言而是推估的預測,又聽到不少同業詢問「如何才能穿透後引擎時代」,以及「拼戰到2035年的積極意義」。

誰能在後燃油引擎時代碩果僅存,誰就有機會成為新智能汽車世代的首航列車。「終捷者」三個字,是筆者目前想到最簡單明瞭的詮釋,但或許是電影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深烙人心,也許是棒球比賽終結者(Closer)常見報端,原本的「終捷者」已被「終結者」終結,雖然兩者仍有意義上的差距,但有八分傳神也屬難得,除藉本專欄道明原意外,也就不再多加解釋,並順隨大家認知且用「終結者」了,而這三個字反倒更能傳達此觀念。

將目標指向終結者,未來的路就變得很透徹,不管您是保修廠店、潤滑油商還是受影響的相關業者(以下或稱泛汽修業),最好能以「碩果僅存」為既定方向。儘管汽修市場總產值只會減少,但同業們一家家減少時,存續者當可接收流散出來的客戶;即使客戶平均交易量下降,但擴大的分母(基盤) 將會減緩營業衝擊,甚至使業績獲得短暫回升。在新智能汽車世代日益成熟的過程中,萎縮現象將一波波循環重演。換句話說,當市場已無法支撐過多的同業時,誰的體質強誰就可能續存,誰的策略正確誰就有機會接收市場,而歷經一再的淘汰賽局之後,終結者終將出現。

終結者很可能不是唯一,而是相對少數或極為少數。其演變將從局部地區到小範圍區域,再由小區域擴大至大地域,各個汽修相關產業當有不同,區別則在地緣要件與市場供需。若以傳統獨立車廠為例,一條街多家廠店的盛況將首當其衝,然後每個商圈開始縮減,最後則擴散到各鄉鎮市區。簡單的講,就是保修市場養不起業者的起碼需求,耐不住虧損的廠店只好黯然收場,而電動化智能汽車佔比越高,傳統廠店之總據點數就會隨之縮減。

如果一條街上有十多家獨立廠店,將產生少數的局部終結者,在持續的演變下,就會出現大地域終結者,他們一路上將坐收分母擴大的利益,儘管燃油引擎到最後仍不免鳴金收兵,但他們將有更多機會累積財富,並跨入新智能汽車世代。汽修相關產業的終結者,在後燃油引擎時代的末期,極可能會有夕陽無限好之產品漲價與獨家供應的機會,又因通路掌控在手,而大獲新智能業者青睞,並贏得新舊世代無縫接軌的永續經營,重點就在搶進終結者的決心與實力。

百年巨變趨勢不僅已經明朗,而且風暴正在加速形成,至今依然懷疑或不積極作為的業者,請對趨勢資訊多加關切與掌握,以免淪為首輪或先期的犧牲者。對汽修同業而言,最危險的觀念就是「燃油引擎消失還要很久的時間」,這句話固然沒錯,而「營收再衰減二成,許多獨立車廠就很難存活」的事實卻常被輕忽。我們都沒有抗衡趨勢的能力,也無法拖延百年巨變的衝擊,包括泛電動車的新智能汽車世代,台灣不可能缺席,您只要看看市佔率三成的和泰汽車,其最近一波波動作或可粉碎質疑。

「永遠嫌慢,始終不晚」。競逐被取代產業的終結者,於不確定但肯定限額之現實下,誰先起跑誰的機會就越大,誰先進入正確軌道誰就搶得機先。在充滿國際變數及科技創新等浪潮中,筆者能力實在不足,無法勾勒出永續繁榮的全盤路徑,但理解逐步通關所不能疏缺的必然營造,尤其針對三、五年內的台灣市場,我確信值得汽修業與相關產業的業主們參酌,包括經濟存糧優先、經營管理強化、觀念及策略調整、搶食有利商機、通路效率與佈建、著眼外擴市場、結盟不落人後等主要重點。

一、經濟存糧優先
經濟存糧或許大家較為陌生,係指從即刻「趕快賺錢」到掌握「趨勢利基」之整體歷程,積極意義是累積跨入新智能汽車世代的再投資資本,消極意義則是儲存改行換業或養老支出的本錢,這是百年巨變衝擊下,泛汽修業必須面對的不得不選擇,遺憾的是後者將佔絕大多數。儘管當前市況早已今非昔比,但與未來相比則是相對的好年冬,換言之,現在不趕快賺錢,爾後將更賺不到錢,二級自駕與泛電動化的熱門國民車款,已出現在今年國內新車市場,時間對我們則越來越不友善。

如果沒有更積極的企圖心、沒有更急迫的危機意識、沒有更豁達的趨勢觀念、沒有更正向的嘗試勇氣,趕快賺錢不過是虛而不實的口號。處於傳統燃油車下坡市場的此際,獨立車廠還須遭遇另一重創,那就是來自品牌車廠空前的劇烈壓縮,車源與利潤的挑戰將日益沉重。趕快賺錢至少需要三種認知改變,一是在能力足以承擔的情況下,不輕易放棄任何營利機會;二為提高服務等級與環境感受,以追求更高利潤;三乃全面檢討與審視工料之收費標準,來降低微利或低利佔比。

經濟存糧優先的原則下,優化型產品與永續性商品尤該重視,優化型產品可擴大利潤及帶動優質車源,永續性商品之獲利則能持續至新智能汽車世代,而具有商圈保障或屬稀有性商機尤須積極爭取,永續性與優化性兼具的產品當最可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