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樞學堂-趨勢向來不會從眾 燃油車持續減少的對應心態

2023-07-06

趨勢向來不會從眾
燃油車持續減少的對應心態

當不少獨立車廠還在質疑電動車能否普及化的此刻,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競賽早就緊繃,傳統整車廠不斷推出新世代純電動車款,新興品牌更如雨後春筍不時冒出。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曾預估,2022及2023年歐洲地區每年將有超過30款電動車問世,到2025年則會多達172款電動車;研調機構IHS Markit也預測,美國市場2026年將出現130款電動車,且歸屬於43個不同品牌;我國台達電海英俊董事長參觀上海車展後表示,意想不到參展的新能源車廠多達583家,而特斯拉降價後,電動車市場已進入戰國時代。

產業板塊位移,典範也在更替

股票市場,包含充電樁在內的電動車概念股連袂大漲,百元俱樂部個股鑽動;雙B電動大軍陸續到位,汎德BMW 純電動車五月交車佔比更首度突破三成;VW全球銷售、行銷暨售後服務董事來台宣佈,台灣福斯2024 年第二、三季規劃導入純電休旅ID.4及純電跑旅ID.5;以預接訂單2.5 萬台未演先轟動的納智捷Luxgen n⁷,裕隆將如期於第4 季量產,明年第1 季可望展開交車;電巴製造廠成運汽車斥資25 億元,於彰化二林中科園區打造全台第一座電動巴士產業園區,可年組裝6,000 輛電動巴士。

車輛電動化的氛圍已越來越濃,目前能分食電動車市場的眾多捷足先登者,莫不歷經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的苦熬研發。與特斯拉合作長達18 年的富田電機,2005年即投入電動車關鍵零組件;產品於全球排名前20 大車廠滲透率超過7 成的台達電,2008 年已洞見電動車之趨勢與前景。那是一個幾乎沒人談論電動車的年代,甚至少有人看好車輛電動化能夠蓬勃發展,富田與台達電等遠見企業,如今不僅雄霸一方,更從改變人類移動生活中,獲得穩定高報酬及難被取代的產業導引地位。十年磨一劍,您開始世代轉型了嗎?

相對於趨勢的精準預判,掌握趨勢就容易多了,前者懷有信仰般的先知卓見,後者則是冷靜理智之先行實踐,二者都會是產業革命的大贏家。汽修業屬於跟進型產業,我們都不會是偉大的先知,但卻可以造就自己成為先行者,當電動車過保已經成為事實,但絕大多數的獨立車廠無福消受,問題不在於我們會不會修,值得憂慮的卻是C.A.S.E. 新世代車主心中只有原廠,軟體定義車輛以及母廠總控趨勢下,獨立車廠的天空既質變也量變,「產業板塊位移,典範也在更替」將使這個傳統產業,變得很不傳統,過往的贏家,未必是未來的佼佼者。

「因為成功,所以失敗」不容輕忽

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曾說「有一天加油站沒油可賣怎麼辦?」,並從早期的綠能站、充電站開始轉型,並立下在加油站裡同步實現「創能、儲能、用能與智能」之最終目標;新車市佔率長期坐擁三分之一的和泰汽車,已落實將「純專業汽車公司」,全面轉型為「專業移動服務公司」的政策,孵育出iRent 共享租賃、yoxi 計程車、和泰商城等事業,並與士電、起而行合作,成立專業充電服務暨營運軟體公司「充壩」;老牌汽車集團裕隆也不惶多讓,早在2010 年即已成立裕電能源,納智捷Luxgen n⁷ 即將量產上市,最近證實將斥資上限9.49 億元,買下觔斗雲聯網科技(LINE TAXI ) 的50.7% 股權。

在這場空前的產業巨變中,前述耳熟能詳的成功大型企業,不僅為未來開疆闢土,並以講求速度做出良好示範。目前看來,中油車用汽柴油一如往昔照賣,二大汽車龍頭仍然有著不錯的獲利能力,但他們都已穿透趨勢而連結未來商機,反過來審視汽修業業態,獨立車廠們以至於不少品牌車廠,在面對聯網、自駕、共享、電動等大時代駕臨,於傳統燃油車勢必日趨減少之際,您我是否經常甚至隨時掛記著百年巨變衝擊?是不是已在思考或開始規劃世代轉型?產品、業態、商模、店型、店貌、店格、商機、資本、人才、競爭等變革,不僅需要很長的因應時間,更將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料。

能數十年、好幾年屹立不搖且持續獲利之獨立車廠,最容易犯下「因為成功,所以失敗」的遺憾,千萬不要以為跨世代的風暴還遠,也不能等到瀕臨損益平衡壓力或賠錢才驚覺為時已晚,畢竟我們已不可能在舊世界中找到新機運。「離開當下安逸圈,投向永續舒適圈」當然不容易,但決心起動越早,成功機會定相對越多。素來具有微幅緩進特性的汽修業,世代轉型是不易發現的煙硝,實則已進入講究一切要快的速度賽局,資訊要快、思考要快、決斷要快、改變要快、行動更要快,下決心要時間、準備要時間、學習要時間、追求商機更要時間,不會是三年、二年,而是需要五年、八年甚至更久。

趨勢向來不會從眾,且業態多數決通常是毒藥,問題是獨立車廠間至今,依然存在相互壯膽之取暖現象。有許多人說充電設施不足,電動車賣不起來;有部份人喊話最大續航力問題難解,有多少購車者甘冒里程焦慮風險;有不少人放言電動車技術與零件,淘寶網什麼都有不用怕,硬是忽略了科技演進以及時間已越來越不友善。再怎麼說,國際整車廠絕對遠比你我聰明,他們不會不知道充電設施與最大續航力等問題,進程投資還屢屢重砸數百萬美元,而且一波接續一波。全球眾車廠與其供應鏈,加上所有上下游衍生商機,雖未見總投資額之權威統計,但絕對是極其龐大的天文數字,已經完全沒有退路。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可協助趨勢認知之風險測試:C.A.S.E. 係由賓士率先提出,您能否說清楚對汽修業有何衝擊?您又看到哪些新世代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