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市場掃描

2022-03-28

美英禁運俄石油天然氣 
台灣採購來源分散供應穩定

美英兩國宣布禁止俄羅斯石油等產品進口,衝擊全球能源市場。根據統計,台灣因風險考量,進口來源分散,且採購策略以長約為主、現貨為輔,目前中油油氣供應穩定,負責基載電力的台電燃煤發電也不受影響。
台灣雖然是能源進口國,但由於進口來源分散,英美對俄羅斯這波制裁措施,初步評估對台灣影響微乎其微。
在原油部分,台灣2016年以後即未再自俄羅斯進口原油,因此對油品供應面影響不大;能源局指出,去年台灣的原油輸入來源共14個國家,其中中東地區占比達74.25%、美洲地區為19.13%、西非地區的原油進口比重只有1.33%。
至於天然氣方面,為降低風險,2021年台灣購氣有70%比重是以中長約為主,原本就不易受短期事件影響,採購也多元分散,輸入來源以澳大利亞的32.2% 及卡達24.5%占比最高;去年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占比為9.7%,但與俄羅斯的合約將在3月到期,也
有後續替代來源可補足缺口。因應俄國合約3月到期,中油強調,在進行整體年度規劃時,各種期約、現貨來源皆有規劃,後續替代源豐富,包含美國、澳洲、卡達、巴布亞紐幾內亞、阿曼、奈及利亞、千里達等國。

鴻海Model T 高雄交車 
打造全球最重要的電巴基地

鴻海集團旗下鴻華先進科技3月3日在高雄市政府前廣場舉辦首部電動巴士「MODEL T」交車儀式,不以電巴生產基地為滿足,更要結合智慧城市發展,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慧電巴生產基地。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正式交車是鴻華先進投入電動車產業以來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超過65% 以上零組件皆由MIH 開放電動車聯盟成員和台灣供應商所提供,高雄是MODEL T的第一站。高市府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DIGITIMES》預估2025年
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30%,而2020年至2025年電動車的年複合成長率則將超過50% 。

新車缺口再擴大 波及國產車
汽車業供應「斷鏈」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俄烏戰火延燒,東歐多國出現大批烏裔外勞返國抗敵,導致許多東歐汽車零件廠缺工停產,讓汽車業陷入新一輪缺車危機,就連台灣國產車廠都可能受波及。何時能恢復正常供應,誰也無法保證。
脆弱的汽車供應鏈,近兩年來除飽受疫情考驗,及車用晶片荒的重擊,今年以來亞、歐兩地更是新變數橫生,車商、車廠疲於應對。
此外,許多汽車零件廠設在東歐,儘管非交戰國,但工廠雇用許多來自烏克蘭的外勞,近來烏裔外勞大批返國抗敵,導致不少東歐汽車零件廠被迫停工或減產,打亂歐系車廠的生產計畫,就連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國產車廠,也因向東歐業者採購部分零件
而受影響,擔心一旦戰事拖長,台灣國產車生產恐怕也得停擺。

不用再忍汽油味!柯文哲:8年內
3,500 輛公車全換電動巴士

台北市長柯文哲3月22日出席智慧城市展活動時表示,疫情終將過去,但極端氣候才是未來挑戰,政府應先建立節能減碳標準;他強調,台北市目前已有98輛電動公車,年底預計提升至400輛,規劃8年內要將全台北市的3,500輛公車,全部都換成電動巴士!
2022年智慧城市展3月22日開幕,柯文哲於鴻海集團旗下鴻華先進與大都會客運電動巴士試營運啟航儀式時強調,未來產業將面臨2個重大挑戰,第一是數位轉型挑戰、第二就是2050 年淨零碳排考驗;國際間已經開始訂立碳排關稅規範,即便疫情下國人可以不出國,但企業不可能不做國外生意,面對國際間碳排關稅要如何應對,必須要先有考慮準備。
柯文哲表示,台北市從2018年就開始引入電動公車,目前已於66路、和平幹線等8條路線共98輛電動公車行駛,規劃今年年底可達400輛電動公車上路營運,預計2030年前全面由電動公車營運上路,並在最快時間內把電動機車比例提高到35%,朝2050年淨零碳邁進,跟全球城市共同承擔減碳義務。

歐美石油巨頭撤出俄國業務 
日本進退兩難

因俄軍進攻烏克蘭,歐美石油巨頭接連宣布將退出在俄石油與天然氣開發項目,日本雖跟進譴責、制裁俄國,然而,當局政府仍和當地企業就能源交易保持往來,正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
據報導,目前,東京已制裁一些俄羅斯銀行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同時向烏克蘭提供1 億美元( 約台幣28 億) 的援助。不過仍舊與俄國保持能源投資項目。日本官員表示,
雖然日本對俄國能源的依賴不如歐洲國家,但若與俄國結束合作,還是會影響到能源庫存與與國內價格,並增加對中東的依賴。
美國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3月2日宣布跟進英國石油公司(BP)、殼牌(Shell),退出俄國業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並逐步退出俄國的Sakhalin 1(庫頁島) 原油開發項目,庫頁島是日俄能源合作的核心業務。
日本去年約9%的天然氣和近4%的石油來自俄羅斯,主要都歸功於從庫頁島進口。有日本商界人士表示,日本對俄國能源項目投資過多,因此,現在要放棄它們非常不容易。

鴻海平價乘用車款MODEL C
10/18 後開放預購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3月22日表示,平價乘用車款 MODEL C,預計在今年科技日後、10月18日後開放預訂,到明年上半年、年中左右就會開始量產、MODEL E則在2024年開始量產。
劉揚偉表示,MODEL C會從台灣品牌先作為銷售客戶開始,再來拓展到國外客戶;至於,豪華版轎車MODEL E則會再相隔半年到一年推出量產。
至於產量跟銷售目標,劉揚偉表示,內部的確有個量產目標,但要等預購後才會更清楚,在行銷上也有適當的安排,後續會有一系列的銷售活動。
以兩款乘用車的定位來看,Model C是高CP值的休旅車SUV,售價在百萬內;Model E 則是旗艦轎車,針對中、高端消費客群、商務人士需求。

制裁俄 能源恐缺BP、殼牌暫停
向德出售柴油

為了擴大制裁俄羅斯,美國與英國先後禁止進口俄國能源,有交易員表示,英國石油公司(BP) 和殼牌(Shell) 因擔心能源供應不足,3月初已暫停向德國市場出售柴油。
據報導,俄羅斯一直是歐洲主要的柴油供應國,據石油分析公司Vortexa統計,去年歐洲高達58%的柴油自俄國進口。雖然目前德國柴油仍足夠,不過該國能源協會表示,柴油和燃料油的庫存將更加緊繃。
有貿易商透露,BP和殼牌雖然持有部分柴油庫存,不過在3月初都沒有出售。另有業內人士表示,殼牌已通知德國買家要為汽油、柴油、燃料油和潤滑油的供應下滑做好心理準備。
為了打擊俄國,美、英先後停止進口俄國能源,歐盟也計畫減少3分之2的天然氣進口量,使國際油價一度狂飆,雖目前漲勢已稍微收斂,不過預計該禁令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尤其是長期依賴自俄國進口能源的歐洲。
有柴油貿易商表示,市場將出現2種情況,有人會因預期心理出現恐慌性購買,也有賣家因此暫停出售能源或降低市場成交量,等待時機出售,增加獲利,而上述情形都可能會加劇歐洲能源短缺。

削弱美元地位?沙國擬開放銷往中
國石油以人民幣計價

據報導,沙烏地阿拉伯正與北京當局積極對談,可能接受中國採購部分石油時以人民幣而非美元定價,人民幣一度聞訊翻紅。
中國採購沙烏地約25%出口的原油,如果這些原油以人民幣計價,有助提升其國際地位。
根據報導,沙國與中國討論人民幣計價原油合約已經斷斷續續長達六年,但今年討論明顯加速,主因是沙國對美國愈來愈不滿,包括美國未支持沙烏地干涉葉門內戰,以及美國有意和伊朗敲定核協議。沙國官員也曾透露,對美國去年從阿富汗撤軍感到震驚。
如果沙國接受外銷原油以人民幣定價,將有助提升人民幣的地位。沙烏地也在考慮,在國營石油公司 Aramco 的計價模式中接受人民幣計價的期貨合約,即所謂的「石油人民幣」。

國安理由,英國政府評估允許開採
新的油田和天然氣

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自2021年12月底已針對制定氣候兼容性檢查(climate compatibility checkpoint) 事宜展開公眾諮詢,該措施旨在要求企業必須通過嚴格標準檢查才可獲得開採北海油田之許可。惟政府現則擬以國安理由允許開採新石油和天然
氣,以擺脫在化石燃料方面依賴俄羅斯進口,此可能有損2050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儘管英國直接從俄羅斯進口量極少,但德國等歐盟國在能源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鑒於英國與歐盟市場緊密相關,擴大國內石油與天然氣的替代來源也極為重要。英政府已承諾將在今年年底前逐步終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且正探求天然氣市場的其他選擇。強
生首相現於沙烏地阿拉伯展開期三日訪問,鼓勵沙國提高能源產量。

IEA:危機可能加快能源過渡、
將公布削減需求建議

國際能源署(IEA) 3月16日發表石油市場報告(OMR) 指出,對於能源市場而言,當前危機是一項重大挑戰、但也提供了機遇,能源安全外加經濟因素很可能會加快擺脫石油的過渡速度。
IEA表示,各國政府和消費者可以採取行動來加速削減短期石油需求以紓解壓力。IEA將於本週稍晚公佈縮減需求的建議。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 2月公布,電動車(EV) 目前佔歐盟新車銷售將近五分之一比重。根據ACEA 的定義,EV 括電池動力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指出,受新冠病毒防疫限制所引發的「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 WFH)」風潮影響,2020 年4月美國能源消耗量為6.5 千兆英熱單位、創1989年9月以來最低,較2019年4月大減14%、創1973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大單月年減幅度。

大摩上調油價預測 
估第3季布蘭特原油漲至120美元

摩根士丹利上調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的油價預測,理由是全球供需狀況收緊。
在最新報告中,摩根士丹利將布蘭特原油期貨(BRENT) 的價格預測,由每桶100美元上調至120美元,第4季由100美元上調至110美元。對2023年全年油價預測,則由95美元提高至100美元。
Martijn Rats 和Amy Sergeant 等分析師指出,大幅調整的原因在於「全球庫存不斷被抽走」。
摩根士丹利表示,美國的進口禁令和歐洲自身的裁措施,意味著俄羅斯原油日產量將減少100萬桶,這在4月份以後就能明顯看出。
與此同時,油輪追蹤數據顯示,俄羅斯還在繼續裝船,但沒有明確的目的地。摩根士丹利指出,俄羅斯原油相對於布蘭特現貨的折價,已經來到每桶30美元。「歷史數據表明,只要折價足夠,原油往往就能找到市場」。

歐美忙於躲避俄羅斯石油 
印度正以折扣價大舉買進

在歐美企業對俄羅斯石油避之惟恐不及時,印度正以低廉的折扣價大舉買入。
據報導,俄羅斯的烏拉爾原油在大幅折價後,被印度煉油商搶購一空。知情人士透露, 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industan Petroleum Corp) 最近購買了200萬桶烏拉爾原油,準備在6月份交付,其他印度國內的煉油商也在尋找類似的貨物。
印度和俄羅斯過去有長期的合作關係,尤其在國防與安全等領域。如今俄羅斯正受到歐美的金融制裁,但印度並未加入,其大量對石油的採購,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俄羅斯能源出口免受沉重打擊。
印度官員最近表示,政府正在考慮一些變通辦法,包括以盧比來支付購買俄羅斯原油。印度石油部長Hardeep Singh Puri對國會議員表示,印度正保留所有選項,看看能夠進口多少俄羅斯原油。

石油巨擘去年賺翻 
英、美考慮課暴利稅

去年以來油價飆漲讓石油巨擘賺翻,也令英、美政府考慮課徵暴利稅,將額外稅收用來提供各項補助,為消費者減輕能源價格負擔。
英、美大型石油公司近日公布的財報一個比一個亮眼。英國石油(BP)去年獲利128億美元,預期今年獲利156億美元。埃克森美孚去年獲利230億美元創下七年新高,預期今年獲利擴大至330億美元。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 表示:「我們必須抑制石油巨擘謀取暴利,並減輕美國人的油錢負擔,率先做法就是確保這些大公司付出代價。」華倫是美國參議院推動暴利稅法案的12人小組成員之一,而目前提案是針對石油巨擘在油價高於歷史水平時的獲利課徵暴利稅。英國工黨的提案則是在未來1 年對北海石油及天然氣公司調高企業稅率,來支持政府為人民提供的各項補助。

制裁俄石油如七傷拳 
歐盟取得共識難一蹴可幾

俄羅斯出兵攻打烏克蘭,引發西方國家強力制裁,包括美國和英國對俄羅斯石油實施禁運,試圖斷絕俄羅斯金流。外媒消息指出,歐盟正考慮跟進這項制裁,但成員國尚未達成共識,原因是降低依賴俄羅斯能源,不可能一蹴可幾。
歐盟禁運俄石油需要27個成員國一致支持,而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成員國,如德國、匈牙利和義大利,仍持反對立場。在此之前,歐盟領袖大多表示,歐盟尚無法跟進禁止進口俄石油,僅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等少數成員國高呼要求制裁,但隨著俄軍對烏加大攻擊力道,現已有越來越多成員國表態支持。
目前歐盟約40%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供應,自俄羅斯進口的原油佔比約27%、煤炭則佔46%。
報導指出,若歐盟決定制裁俄石油,俄羅斯可能會切斷天然氣出口作為報復。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 本月警告,莫斯科不排除停止經由北溪1號管道向德國輸送天然氣,以反制柏林關閉北溪2 號天然氣管道。

福斯多款純電車售罄,
賓士稱戰爭不影響EV 投資

據報導,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 3月15日表示,包括Porsche Taycan 在內等多款2022 年版電池動力車(BEV) 產能已銷售一空,居高不下的消費需求令電動車(EV) 獲利以超乎預期的速度追上內燃機(ICE) 車款。
奧迪(Audi) 執行長Markus Duesmann去年10月表示,奧迪旗下的EV 價格已經逼近內燃機車款,兩者利潤相當的時間點可能是2022年或2023年。
Thomson Reuters報導,賓士(Mercedes-Benz AG) 執行長Ola Kallenius 3月15日受訪時表示,賓士目前雖面臨俄羅斯、烏克蘭衝突引發供應鏈成本壓力加劇挑戰,但不會因而削減EV支出。他說,即便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賓士也沒有縮減關鍵計畫
研發支出。

現代汽車啟用東協首座工廠 
本地組裝純電IONIQ 5

南韓最大汽車製造廠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於 3 月16 日舉行印尼廠啟用典禮,為旗下首座位於東協的生產基地,挑戰日本競爭對手在東南亞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將推出第一輛印尼本地組裝的電動車,受到印尼政府高度重視。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 致詞時表示,期盼該國成為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的關鍵角色,現代汽車將在印尼廠生產純電新車IONIQ 5,為印尼電動車生態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印尼是全球鎳礦儲量最大的國家,而鎳是電動車鋰電池不可或缺的必要材料。現代汽車指出,印尼工廠產製的現代汽車,可避開東協國家對進口汽車徵收的高額關稅,目前稅率達5% 至80% 不等,並繞過其他非關稅壁壘。

戰火衝擊 
全球汽車產量兩年估少520萬輛

標普全球旗下汽車研究機構S&P Global Mobility表示,受到烏克蘭戰爭影響,今明兩年的全球輕型車產量合計減少520萬輛,其中又以歐洲產能最受打擊。
前身為IHS Markit汽車團隊的S&P Global Mobility 3月16日宣布將2022、2023年全球輕型車產量預估各下修260萬輛,各調降至8,160萬、8,850萬輛。
俄烏衝突已導致物流、供應鏈、關鍵汽車零件短缺等問題更加惡化,尤其是許多車廠的電子線束供應皆來自烏克蘭,這讓原本就陷入供應鏈困境的車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福特加速衝歐洲電動車計畫
為實現2035 年前歐洲銷售車款全面電動化的目標,美國第二大車廠福特(Ford)加緊歐洲的布局,3月14日宣布投資20億美元,在德國生產兩款全新純電動車,還要在土耳其蓋電動車電池工廠。
福特近來動作頻頻,3月初才宣布要將汽車業務一分為二,分拆成傳統燃油車及電動車兩大部門。福特預計到了2030年,電動車將占福特全球銷售量的一半。
而福特生產重心朝向電動車的轉型計劃,在歐洲的推動速度會比美國本土還快。福特的歐洲分公司打算2035年之前,逐步淘汰燃油車,全面生產電動車。福特歐洲分部總裁羅利(Stuart Rowley) 透露,2024年前將推出七款全新純電動車,全部在歐洲生產。
他提到,歐洲地區的純電動車需求日益旺盛,福特必須有所因應。
福特第一款全新電動車是跨界休旅車,預定明年在德國科隆廠(Cologne)量產,充電一次可跑500公里。第二款電動車也計劃由科隆廠生產,但福特未提供任何細節。
福特這兩款電動車,都將採用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授權的MEB電動車模組化平台技術。兩大車廠合作生產的電動車,擬將產量擴大一倍到120萬輛。

輪胎業是EV 潮贏家;
分析師:固特異將再漲60%

電動車(EV) 蔚為風潮,全球大型輪胎廠固特異(Goodyear)、米其林(Michelin)、倍耐力(Pirelli) 等,相繼發佈電動車專用輪胎。此種輪胎利潤更優渥,有分析師認為固特異將是大贏家,股價還能再漲60%。
Barron`s、TNW報導,電動車為何需要專屬輪胎?首先,電動車內建電池,重量比傳統內燃機汽車更重。再來電動車的特色是立即扭力輸出和加速,這些因素會提高滾動阻力(rolling resistance),讓輪胎更快磨損、使用壽命變短。
有鑑於此,電動車輪胎需要降低滾動阻力、改善耐磨程度、並增加牽引力和抓地力,這些都得在胎面下功夫。輪胎效能提高,能讓電動車更安靜。由於電動車馬達幾乎無聲,輪胎成了噪音最大的部分。輪胎性能欠佳會讓噪音更明顯、影響駕駛的舒適性。
固特異去年底推出首款電動車的替換輪胎,宣稱此種輪胎能長期耐磨耗、讓開車更安靜。固特異財務長Darren Wells 表示,電動車輪胎的毛利比傳統汽車高出30%。該公司賣輪胎給車廠,能賺15美元;賣輪胎到售後市場,能賺30美元。

鈴木汽車斥資1500 億日圓,
2025 年起在印度生產電動車,
並新設電池廠

據報導,日本汽車生產商鈴木汽車宣佈將於2025年開始在印度生產純電動汽車(EV)。
鈴木汽車不僅計畫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汽油車工廠增加用於EV的生產設備,也將新設車載電池工廠。此外,該公司還計畫興建汽車拆解和回收工廠,總計將向印度的業務投資約1,500億日圓(12.6億美元)。
投資額中有逾1,000億日圓將用於興建車載電池工廠,計劃落戶古吉拉特邦的工廠附近,估計也將在2025年左右開始運轉。
鈴木汽車已提出到2025年在日本和歐洲、印度銷售電動汽車的計劃,此次是首次公佈生產計劃。

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與
PLUS 簽署合作備忘錄,
致力推動高速公路減碳運動

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與南北大道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致力推動高速公路減碳運動,以符合馬國政府於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
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Tenaga,簡稱國能) 頃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已與南北大道公司(PLUS) 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致力推動高速公路減碳運動,包括開放電動車充電網路、安裝能源效益監測系統,以及在休息站建築頂部安裝太陽能光伏電池板,以符合馬國政
府於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
上述電動車充電站將選定數個具有高潛力的休息站安裝,而能源效益監測系統與太陽能電板,則選定在愛極樂(北部) 休息站與打巴(北部) 休息站頂部安裝,總產能逾360千瓦(kWp)。

航空貨運燃油附加費恐漲 
盧森堡航空收戰爭險

受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貨攬業者捷迅透露,航空貨運週末恐有一波漲潮,長程線燃油附加費可能從每公斤32元漲到36元。
盧森堡航空也已加收戰爭險6元,為美國911恐攻後首次開徵相關費用。
目前運價,台灣到美西不含燃油附加費為每公斤250元到270元,台灣到歐洲則是230元到250元;捷迅預估這波漲潮將拉抬美西線運價至300元。
另外,歐洲線受俄烏戰爭影響,盧森堡航空已開始加收每公斤6元的戰爭險;這是自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後,航空公司首次開徵相關費用。

比亞迪上調新能源車型官方指導價
16 日生效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3月15日宣布,將上調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人民幣(下同) 3,000~6,000元,因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
比亞迪在官方微博公告,此次價格調整將於3月16日零時起生效,在此之前付定金簽約的客戶不受是次調價影響。
比亞迪說,「受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影響,比亞迪汽車將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3,000~6,000元不等。
此前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將其中國產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高性能版時隔5日再度漲價。當中Model 3高性能版的價格已調至36.79萬元起,較3月10日的34.99萬元上漲1.8萬元。

EV 夯、鋰價漲翻天,
中國工信部籲價格回歸理性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3月18日晚間公布,3月16~17日邀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產業組織負責人,共同召開鋰產業運行和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
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
彭博社3月21日報導,鋰價在過去一年飆漲將近500%、導致電動車(EV)生產商成本壓力加劇。
國際能源署(IEA) 2021年5月發表報告指出,與石油不同的是,鋰、鈷和一些稀土元素等許多礦物的生產和加工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前三大生產國占超過75%的供應比重。
IEA指出,鋰價或鎳價若倍增,電池成本將增加6%,鋰價、鎳價若同時倍增將抵消電池產能倍增所帶動的單位成本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