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市場掃描

2023-03-06

電巴補助上看800 萬元
2 業者有望分大餅

因應國發會2050淨零碳排目標,交通部推出2030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且2025年35% 市區公車將力拚電動化的目標,因此交通部停止補助柴油車,僅補助電動車。交長王國材表示,交通部補助雖縮水,但是加上環保署的維運補助金額上看800 萬元。

交通部已核定1,901 輛電動大客車,自2023 年起,補助電動大客車( 含電池) 車輛之標準為甲類以每輛370 萬元為上限、乙類以每輛300 萬元為上限、車輛配備具自駕等級第三級以上者每輛再增加補助,以150 萬元為上限。

先前曾推出的示範計畫僅華德動能、成運汽車2 家業者通過。此次加碼推出,若客運業購買未曾參與先前示範計畫車輛且符合補助資格審查,也可加碼補助;其他投身電動巴士生產業者如鴻海集團旗下的鴻華先進、總盈汽車,未來也有望受惠。

依據加碼規劃,2023 年購買的業者可獲得200 萬元補助,2024 年則有150 萬元,2025 年僅剩100 萬元加碼補助,藉此鼓勵業者儘早採用電巴。若業者在2023 年購入,每輛電巴最多可獲得720 萬元的補助。

交通部表示,會持續與經濟部及環保署等單位合作,完善國內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協助地方政府及客運業者推動電動大客車,共同朝2030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辦理。

台灣中油興建鈦酸鋰(LTO)
負極材料試量產工場 電池材料研
究成果商業化 帶動公司轉型

台灣中油公司近年來積極推動電池材料研發,2 月8 日於高雄石焦站廠區舉行「鈦酸鋰(LTO) 材料試量產工場廠房及變電設施工程」上樑典禮,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劉明忠及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率領工作團隊共同祈祝工程順利,期待年底工場順利完工開始運轉,成功試量產LTO 材料,為能源轉型、公司轉型及淨零碳排目標,再向前跨出一大步。

LTO 材料具高安全性、超快速充放電及為了推動研發成果商業化,順利量產,長壽命等特性,十分適合應用於大型儲能系統、電動巴士的高功率電池,台灣中油研發團隊藉由引入LTO 材料改質方法及導入自動化連續製程,成功提升該材料的電容量並降低製造成本。

為了推動研發成果商業化,順利量產,負責研發的台灣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於111年3 月11 日開始興建試量產工場,工程進度順利,今年1 月20 日經濟部工程查核獲得甲等的佳績。2 月8 日舉辦上樑儀式,預計今年年底即可運轉。


全球汽車銷量恢復動能
今年拚增3.8%

根據TrendForce 統計,2022 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105 萬輛,年衰退0.1%,與2021 年銷量幾乎持平,預估2023 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有機會恢復增長態勢,達8,410萬輛,年增3.8%。

TrendForce 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全年汽車銷量為2,690 萬輛,年增3.7%,是支撐全球新車市場的關鍵。美國和西歐銷量均創下十年來歷史新低,美國總量僅達到1,370萬輛,年衰退8.1%;西歐僅1,180 萬輛,年衰退4.6%。而俄羅斯因俄烏戰爭影響,新車銷量年減100 萬輛,而東歐市場銷量也因此呈現年減27.3%。但新興市場表現良好,舉凡印度銷量在2022 年首度以430 萬輛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印尼則是在連兩年成長後回到疫情前水準。

高雄煉油廠蛻變為半導體暨
材料創新研發專區

高雄煉油廠配合行政院打造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及「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已華麗轉身為兼具半導體晶圓製造與材料創新研發的產業研發製造核心。目前楠梓產業園區及材料創新研發專區都市計畫變更案,均通過中央地方兩級都委會審議,正進行園區道路公設等基礎工程中,在台積電與中油及周邊產業陸續投資興建,預計可帶動17,500人就業機會。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舊煉油廠褐地再生在行政院國家計畫的支持下,已成為楠梓產業園區( 台積電設廠) 與循環技術材料研發等產業群聚,是晶圓製造與材料研發互補創新園區,也是全台唯一與捷運場站及國家級自然公園鏈結的生態綠園區。

和泰集團與士電投資設立充壩服務
主攻智慧充電

工研院技術轉移輔導設立起而行綠能,獲得和泰集團和仰德集團旗下士林電機投資,共同成立充壩技術服務公司,主攻智慧充電服務系統。

經濟部宣布,工研院提供專利充電技術,獲得和泰集團、士林電機投資,共同成立專業充電服務暨營運軟體公司充壩(Gochabar)。

為解決電動車普及重要一哩路,經濟部擬定全台公共充電樁建設計畫,首階段目標是到2025 年,在公有停車場、大賣場、加油站、台鐵高鐵站,大量建置公共充電樁,慢充7,200 座、快充600 座,合計兩者總數要到7,800 座;第二階段從2026 年至2030年,包括提供補助、強化電網韌性等。

三地攜手和潤、鴻海及遠雄
合力推動牛潮埔儲能案場

三地能源投資近70 億在高雄牛潮埔自建170MW ( 百萬瓦) 儲能案場,其會同和潤、鴻海及遠雄旗下企業簽署合資協議,並與永豐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等7 家銀行簽訂授信合約,順利完成新台幣47.5 億元聯合授信案,四大集團結盟衝刺綠能儲能商機,預計2024 年第一季與台電公司完成併網。

三地能源指出,四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三地能源持有過半股權,和潤電能持股20%、利億國際10%、遠雄人壽9%。三地集團執行長暨三地能源副董事長鍾育霖表示,高雄鳳山牛潮埔自有土地建置容量高達170MW/ 318MWh 的智慧儲能系統,採用全球前三大儲能系統整合商瓦錫蘭公司的儲能系統,另由國內大廠士林電機承攬施工維運。此外,牛潮埔案場是全台單一最大,且超過100MW 之案場,單日電量相當於31.8 萬度電,約為3 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等同高雄鳳山區五分之一家庭的用電量。

扎根高雄 鴻海規劃在橋科
建立電池產業生態鏈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大力推動電動車產業在高雄發展,也規劃在橋科園區建立電池產業生態鏈,完備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鴻海繼去年宣布進駐高雄和發產業園區及橋頭科學園區,成立台灣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及打造電動巴士、電芯生產基地後,對於在高雄建立完整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劉揚偉指出,鴻海也規劃在橋科園區建立電池產業生態鏈,包括電芯、電池包、LFP 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先進電池材料等,並邀台灣電池產業合作夥伴一起到橋科投資,打造更先進完善的高雄電池產業園區,完備高雄電動車產業鏈。

國內首例!台電興達混氫計畫動土
2024 年提前達混氫5% 發電示範

為邁向「電力淨零」目標,台電近來積極發展新能源應用,繼去(2022) 年4 月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發電示範合作備忘錄(MOU),目標於2025 年達燃氣混氫5% 發電示範,2 月18 日舉行計畫動土儀式,為我國淨零排放目標再踏出關鍵一步。

台電表示,選定興達電廠作為混氫發電示範基地,將透過升級改造既有機組,打造國內首部可混燒氫氣的發電機組,預計年底正式投入測試運轉,2024 年可望提前達標混氫5% 發電示範。台電指出,面對2050 淨零排放國際目標,台電除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亦透過新能源應用,讓既有發電機組可兼顧穩定電網與減少碳排。

台電除陸續攜手西門子、三菱等國際大廠推動既有發電機組結合新能源應用的燃氣混氫、燃煤混氨發電示範,台電亦與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中央研究院簽署減碳綠能合作備忘錄,努力透過多元管道務實朝電力淨零目標邁進。

G7、歐盟同意對俄國油品設上限
擴大對俄石油產業制裁

七大工業國集團(G7)、歐盟成員國2 月3 日決議,就俄羅斯石油產品的價格上限敲定協議,以擴大西方對俄國石油產業的制裁,於2 月5 日開始實行。其中,柴油等較昂貴燃料的價格上限定在每桶100 美元,其他較低品質油品如燃品和石腦油則為每桶45 美元。

這項協議和2022 年美國與盟友對俄油設定的每桶60 美元上限相仿,都禁止西方企業經手俄國油品,包括提供航運和保險,除非這些油品以低於門檻的價格出口。此舉旨在限制俄國俄國繼續靠石油收入獲取戰爭經費的管道以外,同時也設法保持油品有限度流動,維持全球油價穩定。

最新機制俄油價格上限於2 月5 日上路,和歐盟禁止海運俄國油品進口的制裁同一天生效。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G7 同意,把審查每桶60 美元俄油價格上限一事延後到3 月進行,此舉自2022 年12 月5 日開始實行迄今,未對全世界造成太大影響。

OPEC:今年石油需求預估將超越
疫情前水準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秘書長Haitham Al Ghais 在2 月12 日表示,該組織預估石油需求將在2023 年超過疫情前的水準,達到全球每日近1.02 億桶。

Ghais 表示,隨著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的經濟前景有所改善,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超越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準。他也進一步表示,未來2 年相關需求預計將進一步上升至每日約1.1 億桶。
布蘭特原油價格在1 月漲至每桶約90 美元,因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復甦下,燃油需求將急速反彈。不過,近期在美國石油庫存持續上升,以及市場對Fed 進一步升息的預期下,原油期貨承壓。

分析師預期,隨著中國經濟重啟,以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原油的制裁,下半年全球原油供應將面臨吃緊。

歐洲能源巨擘
準備應對持續高漲的天然氣價格

據報導,歐洲大型能源公司正在為天然氣價格持續攀升做準備,抑制進一步大幅下跌的希望。此前,溫暖的天氣和強勁的庫存幫助歐洲過冬。

歐洲天然氣價格較去年夏天的峰值下跌約80%,但仍高於歷史平均水準。能源巨擘殼牌預估短期內油價仍波動,而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Repsol SA) 警告,由於生產障礙,高油價可能是結構性的。

最近幾個月天然氣價格下跌讓終端客戶和政策制定者鬆了一口氣,供應擔憂和歷史通膨率有所緩解。去年溫和的冬天減少天然氣使用,而強勁的液化天然氣流量幫助買家取代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

但能源公司財報強調,去年出現的相同情況今年可能不會重演。國際能源機構(IEA)2 月15 日一份報告中警告,除非進一步限制需求,否則歐洲今年仍面臨天然氣短缺前景。

IEA 執行幹事Fatih Birol 表示,天然氣市場的狀況比一年前許多人預期的還好,不過2023 到2024 年的冬季可能才是真正的考驗。

Shell 去年獲利達385 億歐元、
倍增,創新高

據報導,2022 年石油巨擘Shell 獲利創新高,達385 億歐元,幾乎是2021 年的二倍,亦為該公司115 年以來新高紀錄。主因是俄烏戰爭導致石油與天然氣價格飆升。

2022 年大型石油公司共獲利約2,600 億歐元,其中美國Exxon 獲利約560 億美元,僅英國石油公司(BP) 因在俄羅斯投資而虧損。

Shell 新任執行長Wael Sawan 表示,Shell 的業績證明其差異化產品組合的實力,以及在動蕩的世界中為客戶提供重要能源的能力。

然而,有鑒於能源價格飆升對通膨與家庭支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Shell 去年獲利創新高因此受到抨擊。

荷蘭國會議員們表示,政府應從Shell 的獲利中提取更多利潤,用於支付改善房屋保暖與安裝太陽能板的費用。GroenLinks 黨魁Jesse Klaver 則表示,現在是對這些過高的超額利潤公平徵稅的時候了。

俄羅斯在國際石油貿易市場創造
「灰色市場」,成功規避制裁

據報導,俄羅斯成功規避西方對其石油部門實施貿易制裁,在國際石油貿易市場中創造了一個“灰色市場”,並認為如西方進一步擴大限制措施,該市場可能會進一步成長。

2022 年12 月5 日,歐盟、G7 集團國家及澳大利亞所共同提議之制裁措施生效,將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設定為每桶60 美元,限制俄羅斯從向第三國銷售石油收入,因為歐盟及G7 集團國家已經禁止或限制從該國進口石油。

但自該制裁措施後,斯里蘭卡、土耳其、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國家亦開始出現客戶資訊不明確之石油貿易,認為那裡的企業已經成為與俄羅斯石油貿易的前線。

數據顯示,自12 月實行價格上限限制2個月後,俄羅斯石油出口量已恢復到2022年6 月水準。中國與印度購買了最多的原油,而客戶資訊不明確的交易額亦有增加。

荷蘭退休基金PFZW
出售逾3 億歐元化石燃料投資

據報導,荷蘭護理暨福利部門的退休基金(PFZW) 近期出售其在78 家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約3.03 億歐元的股票,原因是這些公司在減少碳排方面做得不夠。此次出售是該基金去年啟動計畫的一部份。

PFZW 旨在僅投資於致力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石油與天然氣公司。該退休基金希望其投資的公司能夠為限制全球暖化做出貢獻。

PFZW 正與12 家做得還不夠的石油與天然氣公司進行深入談判,並利用其作為股東的權利,例如在股東大會上的投票權來推動談判。

如果這12 家公司未能在今年年底前將其業務流程與氣候目標保持一致,PFZW 亦將出售這些股份。該基金在這12 家公司中的股份價值約12 億歐元。

自去年PFZW 推出幫助限制全球暖化的計畫以來,該基金已出售其在192 家公司的股份,約佔其對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總投資的18%。據PFZW 稱,涉及價值約7.72 億歐元。

奧地利能源供應商Verbund 將與
Masdar 合作生產綠氫

據報導,奧地利規模最大之能源供應商Verbund 集團宣布,傾向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公司Masdar 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兩家企業將聯合研發製氫技術並共同生產綠氫,將其出口至中東歐地區,主要目標市場為奧國及德國南部。

Verbund 執行長Michael Strugl 就該備忘錄表示,綠氫將改變永續能源系統遊戲規則,使我們更接近氣候中和。Verbund 作為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先公司,將致力於發展及擴大本土氫氣生產以及長期進口解決方案。

我們對與Masdar 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感到非常高興。唯有建立此種全球夥伴關係,方能成功實現永續能源轉型目標。

Masdar 公司成立於2006 年,由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 和阿布達比國家能源公司(TAQA) 共同擁有。該公司於2022 年成立綠氫業務部門,目標至2030 年達成年產100萬噸綠氫。

Verbund 係奧地利龍頭能源供應公司,亦為歐洲最大水電生產商之一。該集團生產電力約97% 來自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電,近年來亦致力發展風電及太陽能發電。

機構:泰國2023~2025 年
對成品油需求估每年增加3~4%

煉油廠受益於2022 年前9 月國內對精煉產品的需求增長15%。儘管原油成本高企對燃料價格產生影響,但因經濟復甦與泰國對外國遊客重新開放,促使運輸部門的活動增加並提振需求。因此,泰國煉油廠的平均煉油毛利(gross refinery margins, GRM) 上升至15 美元/ 桶,遠高於2019 年3.7 美元/ 桶。相比之下,新加坡的GRM為19.2 美元/ 桶,較一年前的0.9 美元/ 桶大幅上漲。

泰國國內對成品油的需求預計將以每年3.0~4.0% 的速度增加,與3.0~4.0% 的預期經濟成長相應。旅遊業的強勁復甦將進一步提振需求,到2025 年外國遊客人數將恢復到Covid-19 疫情前的水準,且全國車隊規模可望增長3.5~4.5%。因此,消費將因工業及運輸部門活動的增加而增強,後者包括航空旅行的擴張。

福特汽車計畫在歐洲裁員3,800人,
其中2,300個職位在德國

鑒於成本考量,美國福特汽車(Ford) 計畫在歐洲裁員3,800 人,其中2,300 個職位在德國,除科隆(Köln) 研發部門的多數工作在裁撤之列外,阿亨(Aachen)據點亦受到影響。

同樣在英國,福特汽車將裁減1,300 個職位;在歐洲其他地區,也將裁員200 人。

美國福特汽車(Ford) 正值重整轉型,惟電動車發展起步較晚。2023 年該商在歐洲生產的首批純電動車將於科隆投產;另一方面,燃油引擎車型Fiesta 將停產。Ford 在科隆一地為電動車投資數十億元,然伴隨此一計畫
為人所知,也令該地逐漸失去作為研發據點之重要性。

德國地區執行長Martin Sander 強調,儘管裁員,福特仍希望保留數千名工程師,期使美國製造滿足歐洲客戶需求。2035 年在歐洲提供全電動車隊的目標也維持不變。

歐洲議會正式批准,
2035 年起歐盟完全禁售燃油車

2022 年10 月底已達成關於2035 年起歐盟禁售燃油車政策的共識,而歐洲議會於近日也正式批准了此項規章,確定2035 年起歐盟完全禁售燃油車;此外,在法條的規定上還包括在2030 年需減少55% 碳排放,而且使用的標準為2021 年銷售車輛總碳排,遠高於協議起初訂定的37.5%,亦在加速電動車發展及減少碳排放量。

到了2035 年歐盟的27 個國家將完全禁售燃油車,來達到歐盟境內零碳排的標準,但此項規章並不全然針對所有車廠,這項協議還保有一些靈活性,年產量不到10,000 輛的車廠可以遞延到2036 年,至於年產量低於1,000 輛的小型車廠,則不在限制範圍內,而且目前並沒有訂立期限。

亞馬遜(Amazon) 旗下Zoox
自動駕駛機器人計程車,
首度在加州公共道路測試運行

電商亞馬遜(Amazon) 旗下的自動駕駛車公司Zoox 表示,他們最近在加州公共道路上進行了無須手動控制的機器人計程車測試,是這項產業的一項重大突破。

這些電動車目前僅限公司全職員工使用,他們可在正常辦公時間使用這些機器人計程車來回於總部辦公大樓之間,這看似簡單的路線卻涉及到多個紅綠燈、行人、自行車行駛、停車場和雙向轉彎等複雜情況。Zoox 的
機器人計程車是全自動駕駛車,從頭開始打造,沒有供人類司機員操控的方向盤或踏板,一次可容納4 名乘客。

目前,這項服務還沒有推出商用服務的時程表,這需要取得額外的政府許可。Zoox表示,公司在測試完後,將在未來數月內開放員工使用,成為全球第一個行駛在開放公共道路上的無手動控制的機器人計程車。

FSD Beta 恐致車禍
特斯拉召回36 萬輛車 股價重挫

由於「全自動輔助駕駛」(Full Self-Driving) 測試版軟體FSD Beta 恐導致車禍,特斯拉(Tesla) 決定進行召回改正作業,於全美召回車輛高達362,758 輛。受召回事件影響,2 月16 日特斯拉股價重挫5.69%。

據報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U.S.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 公告指出,原因是FSD Beta 系統在十字路口易發生誤判,可能出現車輛在轉彎專用道卻直行,或是遇「停車再開」標誌時,車輛未完全停止便通過十字路口等情形,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具有安全疑慮。

不過,車主無需將車開回原廠保修,特斯拉將以遠端方式進行更新,透過空中下載技術(Over-the-Air;OTA) 更新軟體,即可完成軟體升級。

歐執委提出2030 年以後
新型重型車輛之二氧化碳排放目標

歐盟執委會2 月14 日發布新聞提出2030 年以後新型重型車輛之二氧化碳排放目標,認為此有助減少歐盟交通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卡車、城市公車及長途巴士等。由於該部門佔歐盟溫室氣體(GHG) 總排放量
超過6%,並佔歐盟路運交通溫室氣體排放量25% 以上,於是強化相關排放標準將確保歐盟路運部門向零排放運輸轉型,有助實現歐盟氣候中和與零污染目標。

歐盟執委會建議對幾近所有具碳排放認證的新型HDV 採行比2019 年更為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即:
( 一) 自2030 年起減排45%;
( 二) 自2035 年起減排65%;
( 三) 自2040 年起減排90%。
另為激勵城市零排放公共汽車的快速部署,歐盟執委會提議自2030 年起所有新的城市公共汽車將實現零排放。

中國以全球最高價進口俄羅斯石油

俄羅斯官方公布最新出口數據,1 月份對中國出口石油創紀錄的380 萬噸,不含運費每桶72.51 美元至83.67 美元之間,中國成為全球以最高價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

俄羅斯同時出口到其他國家的石油目前都是低於歐美的限定價格,含運費已經低到每桶35 美元。其中印度採購的最多,價格含運費每桶30 到35 美元。由去年12 月5 日開始,西方發達國家規定,購買俄羅斯石油售價必需在60 美元以下。

在西方國家全面制裁俄羅斯之際,俄羅斯全力開展亞洲石油和天然氣市場,其中中國和印度需求量最大,達到了俄羅斯所有海運石油出口的一半以上。中國和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總量超過了27 個歐盟成員國的進口總和。

至於亞洲其他國家,日本於去年中已經明確表明,將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而韓國的俄羅斯原油進口量也持續下降。但緬甸和斯里蘭卡,正在利用這機會大量購買俄羅斯低價石油。

中國中石化:全球最大綠氫項目開工
投產後料可每年減排
143萬噸二氧化碳

中國石化2 月16 日在北京、呼和浩特及鄂爾多斯三地舉行啟動儀式,宣布中國石化在內蒙古第一個綠氫示範工程—「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風光融合綠氫示範項目」正式啟動開工。

該項目利用鄂爾多斯地區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發電直接製綠氫,年製綠氫3 萬噸、綠氧24 萬噸,就近用於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降碳減碳。該項目為目前全球最大綠氫耦合煤化工項目。

該項目主要包括風能及光伏發電、輸變電、電解水製氫、儲氫、輸氫五部分,項目總投資約57 億元人民幣。項目投產後,預計每年可減少143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