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市場掃描

2023-08-03

擁雙利多 油電燃氣族群營運催油門

近期動力煤、天然氣等發電燃料價格持續滑落,民營電廠、汽電共生廠燃料成本壓力獲充分舒緩,業者提升固態再生燃料(SRF)混燒比重,強化成本競爭條件,加上氣溫攀高,夏季用電的發電價量同步攀揚,帶動麥寮汽電、台汽電、大汽電營運收益動能活絡看漲。台塑四寶、國喬、台苯也因旗下具汽電共生布局,公用、發電收益也可望加分、挹注。

此外,全球經濟動能復甦趨緩,恐影響商用、貨運之柴油需求,但時序邁入夏季用電、開車用油高峰,航空燃油需求也隨旅遊旺季活絡推展,加上先前越南缺電之際,一度改用柴油發電支應,也有助油品需求放大,增添台塑化煉油事業營運推進動能。

夏季油品需求增加,國際能源署預估下半年全球供需每日短缺200萬桶,應可帶動油價上漲。其中美國夏季汽油日均需求920萬桶,歐洲第四季柴油需求可望回升到每日675萬桶高點,吸引亞洲過剩柴油往西出口,減輕區域內供給壓力,加上10~11月為煉廠秋季密集檢修期,有助下半年市況提振走堅。

台灣中油獲頒永續行動七項大獎
世貿一館展出碳捕捉

「2023 APSAA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7月21日頒獎,台灣中油公司獲頒台灣「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等七項大獎,獲獎數量創歷年新高,也是全國最大贏家,展現台灣中油深耕永續成果。其中,潔能參賽案件「走進地下:中油地熱能」及「Entering the underground:CPC geothermal energy」獲頒「台灣永續行動獎」及「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級的雙重肯定。人才培育方面,「台灣中油的綠色搖籃」獲頒「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另以「The Sustainable Cradle of CPC」獲頒「亞太永續行動獎」銀級肯定。減碳方面,台灣中油擔任減碳前鋒,於2022 年完成21項產品碳足跡盤查,示範盤查流程,並公開盤查資訊,節約產業盤查成本。以「The Pioneer of Petrochemical Carbon Footprint」獲頒「亞太永續行動獎」銀級肯定。

為與民眾共享台灣中油推動能源轉型的成果,台灣中油也參加7月21日至23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辦之「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展覽,以「碳循環經濟-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為主題,邀請觀展民眾一同進行「捕碳任務」,攜手打造永續未來。

台灣形象展在泰國締佳績 
170家台廠創34億商機

經濟部攜手外貿協會今年在泰國曼谷舉辦首場新南向台灣形象展,7月22日宣布圓滿閉幕,統計170家台灣廠商參與3天展期,吸引超過2萬人次參觀、促成1.1億美元( 約新台幣34.47億元) 商機,台灣形象展預計8月24至26日揮軍馬來西亞吉隆坡。

貿協指出,泰國形象展目標是協助台灣企業打入亞太供應鏈和新南向內需市場,展覽期間造訪的重量級買主,目的在於尋找優質的台灣智慧、生活產品,包括泰國龍頭百貨暨超市業者The Mall Group、大型地產開發商Frasers Property Thailand、尋找電動車供應鏈合作夥伴的泰國日商三菱集團、三井集團、住友集團等知名企業。

貿協提到,此次展覽詢問度最高的是電動車相關產品,台達電、格斯科技、康舒科技皆受到矚目,初估未來商機上看千萬美元;除了電動車,切入泰國4.0、智慧城市及智慧醫療等主題的參展商也有所斬獲,且為增進產業交流,展覽共舉辦7場產業論壇及說明會。

台塑新智能攻儲能、電巴 傳佳音

台塑新智能業務拓展報喜,繼UPS跨入國內外電子、石化、鋼鐵、醫院、電信等運用場域後,大型儲能已有三座MW(兆瓦)級儲能系統連接台電電網,還有三座超過5MW的儲能系統將上線;家用儲能預定第四季起於台灣市場銷售。台塑新智能旗下訴求微藻固碳領域的澄灝公司,預計下半年開始規模量化生產,並爭取碳權。

為掌握台灣電動大巴的政策商機,台塑新智能目前已有六家廠商進行接洽,規劃測試,目標明年第四季能支援電巴國產化量產需求;電動商用車項目也設定2.5噸及5噸電動物流車進行電池模組開發中。

台塑新智能表示,UPS業務已切入台灣、中國、美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市場。儲能布局除有台塑新智能規畫建彰化廠200MW 儲能案場,還有彰濱案1.5MW(併網台電電網運行近2年)、彰化廠1.2MW的工業用儲能貨櫃,以及翰可能源合作新建50MW儲能案場等;其中彰化觀光工廠1.2MW/1.3MWh電力交易平台也正式上線,為台灣首座s-Reg電力服務系統。

台塑加碼200億 衝刺新能源

台塑企業加碼、加速新能源布局。由台塑四寶、台塑生醫合資,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因應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擬定彰濱、彰化、明志科大綠能中心、台南微藻等四大專區基地的新作戰布局,全面快速開展應用版圖。明年除電池芯廠一期完工投產,擬旋即推進二期投資外,更要加碼啟動廢電池回收廠投資計畫。

據台塑新智能規畫,彰濱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中大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智慧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四大基地合計總投資額,約需200億元。

台灣近5年綠能裝置容量增21.9%
高於全球平均

我國自2017年加速推動再生能源建置,經濟部表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近5年成長幅度為21.9%,高於全球平均9.1%,今年5 月底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5.6GW(百萬瓩),占總發電裝置容量比重為25.1%;再生能源發電量近5年成長幅度為14%,其中以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成長最為快速,平均年增45%及135%。

統計處7月17日發布產業經濟統計簡訊指出,2022年我國總發電量為2,882億度,其中為配合「減煤、增氣、展綠、非核」能源轉型政策,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38億度,突破200億度大關,年增36.2%,占總發電量比重8.3%,較2017年之4.6%增加3.7個百分點,今年前5月續升至9.2%。

公股首例!土銀跨足地熱發電融資
估可供萬戶用電

土地銀行7月20日宣布首度跨足地熱發電、擔任獨家融資角色,領先公股行庫。土銀表示,提供結元能源融資新臺幣7.2億元支應「新北市硫磺子坪地熱發電示範區」開發營運資金,預計2025年併聯發電,裝置容量約4MW,年發電量上看2,900萬度,估計可支應10,000家戶全年用電。

因應全球淨零趨勢設定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台灣訂定2025年地熱發電目標為20MW。依經濟部能源局評估,臺灣位處太平洋火山環帶,地熱發電潛能高達40GW(百萬瓩),等同數十座核四電廠發電量。為促進國內地熱發電發展,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新北市政府與經濟部合作成立「新北市硫磺子坪地熱發電示範區」,並招商引進將捷集團子公司結元能源做為開發者。

結元能源長年專注地熱開發產業研究,同時也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應用在宜蘭「清水地熱發電BOT案」,創下全國首家商轉的地熱電廠案例。

勞動部中分署產學訓助青年搶進智
慧機械產業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與臺中高工合辦的「精密機械產學訓建教合作專班」結訓,有8成以上已考取「機械加工」乙級技術士證照,結訓後將無縫接軌職場,提早進入重點產業卡位,搭配勞動部近期實施的「青年取得重點產業職類技術士證及穩定就業獎勵試辦計畫」,還可領到證照及就業雙獎勵。以第一名成績結訓的青年健誠表示,今年8月1日正式上班後,每月可領到近3萬的薪資及免費住宿與午餐,而讓他最開心的是不僅能學到智慧機械產業所需技能及取得證照,畢業時還能擁有學位及工作實務經驗,贏在就業起跑點。

中分署持續推出符合國家重點產業相關職業訓練課程,凡15歲至29歲之本國籍失業青年參加政策性課程,每月可申領8千元青年職前訓練學習獎勵金,若考取重點產業相關職類技術士證可獲得證照獎勵金,從事其對應行業工作可再獲就業獎勵金,最高可領到新台幣4萬元。

中油台電 2025年啟動碳封存

2050 年淨零排放大限在即,中油、台電啟動「碳捕捉與封存」(CCS) 先期計畫。環保署專案小組7 月25 日初審通過,中油提出的小規模二氧化碳封存試驗計畫,預計2025年起在苗栗老舊氣田鐵砧山,每年灌注10 萬噸二氧化碳,作為首個試驗封存場。環評委員認為應給予試驗機會,建議強化地震模擬分析及二氧化碳洩漏緊急應變機制後通過。台電則計畫在台中火力電廠進行碳封存試驗場,已於今年3 月通過環評,同樣預計2025 年灌注,初期每年只有2,000 噸,逐步增加,長期未來則瞄準台西盆地外海,將有137 億噸龐大儲存量。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是捕捉電廠、工廠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陸運、管線或海運運輸,再打到地底下2 至3 公里的碳封存場儲存。國發會預估2050 年,我國因應淨零碳排需求,至少要建構3,700 萬噸的碳封存能量才夠。目前在美、加、挪威等國都已有商業封存實例,日本也於北海道苫小牧的地底下1 至2.4 公里,注入30 萬噸碳封存示範。

埃克森美孚計畫在阿肯色州
建年產能10萬公噸特大鋰工廠

據報導,埃克森美孚公司計畫在阿肯色
州建設巨型鋰工廠,鋰產能為每年7.5 萬至
10 萬公噸。按照這一規模,該廠的生產量將
相當於去年全球成品鋰產量的約15%。
報導稱, 此巨型鋰工廠可分階段建
設,也可一起建造或在該州南部未來的鋰
生 基地附近的不同地點建造。其他美國
公司如Standard Lithium (SLI) 和Tetra
Technologies (TTI) 等亦正計畫在該地區建
設產能。
據悉,斯馬科弗地層是一個從德州延伸
到佛羅里達州的地質趨勢,區域內有不少的
含有少量鋰的鹽水。

衝刺綠能發電卻過剩 
歐洲多國驚見「負電價」

歐洲各國大力發展綠色能源,但現在卻
出現供應過剩的問題,綠能發電量遠高於需
求量,導致歐洲許多國家驚見「負電價」,
反映當地能源市場供需陷入失衡。
據報導,根據歐洲電力交易所Epex Spot
SE的數據,7月15日,包括德國、法國、
英國和荷蘭等十多個歐洲國家,次日電價出
現負值。其中,荷蘭7 月16 日下午時段的
電價,跌至每兆瓦時(MWh) 負73.76 歐元。
報導指出,歐洲政府在政策面持續推動
綠能,加速設置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等綠
色基礎設施,因此造成能源生產過剩。2022
年,歐洲太陽能板安裝量創下歷史新高,主
要因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以斷供天然氣來威脅歐洲,引發天然氣價格飆升,歐洲努力
擺脫依賴俄羅斯能源。
今年5 月,歐盟太陽能發電量首次超越
燃煤發電量。另一方面,2022 年初俄烏戰爭
開打,引發能源危機,歐洲民眾養成節電習
慣,連帶減少電力需求。
此次並非歐洲電價首次落入負值,但負
電價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常見。

俄常開減產空頭支票 
可能成為OPEC+ 最大產油國

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產油盟國(OPEC+)
中,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產量高居第一,對
全球油市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過,據國際
能源總署(IEA) 估計,俄羅斯可能很快就會
超越沙國,成為OPEC+ 最大產油國,原因
是俄羅斯的減產行動與承諾有落差。
儘管俄羅斯石油受到西方制裁,俄羅斯
石油出口仍保持強勁,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
口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
IEA 7 月13 日發佈月報指出,沙俄6 月
日產量分別為998萬桶、945萬桶,以此計算,
7 月及8 月沙國產量將降至每日900 萬桶,創
兩年來新低,但俄羅斯的減產行動經常低於口
頭承諾,因此產量可能超越沙國,自2022 年
初以來再次登上OPEC+ 最大產油國。
報導指出,面對俄羅斯沒有兌現減產承
諾,沙國官員已向俄羅斯表達不滿。由於俄
國減產變空頭支票,今年5 月,國際油價跌
破每桶80 美元防線。分析師估計,油價必須
達每桶80 美元以上,沙國才能維持政府預算
平衡,並支付基礎設施建設的龐大費用。

拜登政府將額外採購600萬桶原油
填補戰略儲備

拜登政府7 月7 日宣布, 將額外採購
600 萬桶原油,以填補戰略石油儲備(SPR),
延續近期緩慢回補緊急庫存的措施。
這批採購將在10 月和11 月展開。在俄
烏戰爭爆發後,由於美國從SPR 提取史上罕
見的1.8 億桶油,加上其他經國會要求的釋
放庫存,已使美國的原油庫存降到40 年低
谷。
整體而言,拜登政府今年預料共將採購
約1,200 萬桶原油。美國能源部將以每桶
71.98 美元,買進9 月交割的320 萬桶原油,
低於去年平均價格每桶95 美元。
能源部也表示,若市場狀況允許,會繼
續採購更多原油以填補緊急庫存。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7 月6 日公布,美
國原油庫存已經連三周下降。此外,沙烏地
阿拉伯宣布加碼自願減產每日100 萬桶,也
是支撐油價攀高的原因。

IEA 下調今年石油需求增長預估 
OPEC 則是上調

國際能源署(IEA) 7 月13 日發布月報表
示,2023 年,全球石油需求預估將年增220
萬桶/ 日,達到創新高的1.021 億桶/ 日;
但此較前月的預估下調22 萬桶/ 日,為IEA
今年以來首度下調全年需求預估,主要因為
全球總經環境不利,製造業持續下滑的影響。
2024 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則預估將放緩至
年增110 萬桶/ 日。報告表示,6 月份,全
球石油供應量增加48 萬桶/ 日,達到1.018億桶/ 日;但預期七月起油市供應將會明顯
減少,因沙烏地阿拉伯已經宣布七月起將會
自願減產100 萬桶/ 日。
2023 年,全球石油產量預估將年增160
萬桶/ 日, 至1.015 億桶/ 日, 主要受到
OPEC+ 以外國家產油預估將年增190 萬桶/
日的影響。2024 年,全球石油產量預估將年
增120 萬桶/ 日,達到創新高的1.028 億桶/
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7 月13 日則是
在月報當中將2023 年全球石油需求預估較
前月上調10 萬桶/ 日,至1.02 億桶/ 日,
主要因為第二季中國石油需求增長的影響,
與上年度相比將年增244 萬桶/ 日。2024 年,
全球石油需求則預估將年增225 萬桶/ 日,
達到1.0425 億桶/ 日。

奧地利石油暨天然氣商、阿布達比
國家石油公司擬組建新石化大廠

據報導, 奧地利石油暨天然氣公司
(OMV) 頃宣布, 目前與阿布達比國家石
油公司(ADNOC) 進行談判,盼合併其製
造聚烯烴(Polyolefin) 子公司Borealis 及
Borouge,並組建成一家估值超過200 億美
元的石化大廠。
Borealis 總部位於奧國首府維也納,係
歐洲第二大聚烯烴製造商,奧國最大塑膠產
品及化肥生產商,係奧國石化業最重要廠商
之一。OMV 及ADNOC 分別持有3/4 及
1/4 股份。而在阿布達比上市的Borouge 為
一家由ADNOC 及Borealis 成立的合資企
業,ADNOC 及Borealis 分別持有54% 及
36% 股份。另,阿布達比係OMV 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奧國國營事業控股公司。
目前談判合併成立新的石化廠計畫仍取
決於兩個集團、奧國及阿布達比官方的批准、
以及ADNOC 對該等公司的估值。雙方正
討論Borealis 估值( 可能約100 億美元) 及
Borouge 的股份。合併後,成立之新企業其
整體估值可能超過300 億美元。

頁岩油產量擴張 
雪佛龍初步Q2業績勝預期

受頁岩油產量創紀錄帶動,美國第二大
石油公司雪佛龍(Chevron) 發布優於預期的
第二季初步業績。
雪佛龍7月23日公布,今年第二季經調
整每股盈餘為3.08美元,雖較去年同期銳減
47%,也低於首季的3.55美元,但優於分析
師預期的每股2.97美元;當季獲利下滑主要
是由於油價較去年俄烏戰爭剛爆發時大幅下
跌。
雪佛龍也公布,在美國頁岩油最大產區、
德州二疊紀盆地(Permian Basin) 的產量達
到每日約77.2 萬桶油當量,較2022 年同期
勁增11%,創下紀錄。
雪佛龍於5 月宣布以76 億美元收購頁岩
油生產商PDC Energy Inc,以期擴大旗下石
油和天然氣版圖;這樁交易預計將在8 月底
完成。
Mike Wirth 表示,無論大宗商品價格水
平如何,雪佛龍均致力於回饋股東,公司也
有能力度過景氣循環低點,即便在油價低於
每桶50 美元的時期仍能發放股利、進行資本
支出。

特斯拉擬擴建柏林廠,將成為德國
最大汽車生產重鎮

據報導,特斯拉(Tesla) 計畫將位於柏林
附近的工廠規模擴大一倍,使每年電動車產
量達到100 萬輛,這座工廠也將成為德國最
大的汽車生產設施。
最近幾天提交給當地官員的文件顯示,
特斯拉已申請目前位於德東勃蘭登堡邦格林
海德鎮工廠的擴建許可,目的在於提高電動
車和電池的產能。
據報導,特斯拉已獲得工廠改建的臨時
許可,但全面核准尚待環評,而環評也將取
決於當地居民的意見。
特斯拉在當地建廠時,就曾因為環保團
體就工廠對當地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潛在影響
以及工廠用水量等起過爭執,因而延緩了建
廠進度。新的申請也可能面臨同樣的阻力。
針對環團的顧慮,特斯拉一位發言人表
示,擴建不需要從當地獲取額外的淡水,因
為工廠本身擁有廢水回收設施,可以為增加
的產量提供額外的水源。
這位發言人強調,擬議的擴建將使工廠
員工人數從目前的1 萬多人增加到約2 萬
2,500 人。

日系車廠第一家 
日產25年採用特斯拉NACS

日系車廠第一家, 日產汽車(Nissan)
宣布將採用特斯拉(Tesla) 的北美充電規
格(NACS、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2025 年在美國/ 加拿大開賣的電
動車(EV) 將搭載NACS 用充電口。
目前已有多家汽車大廠加入特斯拉
NACS 充電規格陣營。賓士7 月7 日宣布決
定採用特斯拉NACS,2025 年上市的新款
EV 將內建特斯拉NACS 充電口,使賓士成
為第一家在新款EV 導入NACS 充電介面的
德國車廠。
今年5 月福特與特斯拉達成協議,旗
下美規EV 將採用特斯拉充電介面,通用
(GM)、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中資瑞典
車廠Volvo 及旗下電動車獨立品牌Polestar
也在6 月宣佈加入。

7大車廠組合資企業
全美廣設充電樁

據媒體報導,美國通用汽車(GM)、德國
寶馬(BMW) 與賓士(Mercedes-Benz)、荷
蘭Stellantis、日本本田(Honda) 及南韓現代
汽車(Hyundai) 與其子公司起亞(Kia) 等七
大汽車製造商,正計劃聯手投資至少10 億美
元,在美國建造數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以
緩解充電樁短缺問題,除了希望提高電動車
普及度,也意在贏得美國政府補貼、並且挑
戰特斯拉,目標是未來數年內在全美都會區
以及高速公路地帶增設約3萬個快速充電樁。
特斯拉去年囊括美國電動車銷量60% 以上,
以擁有近1 萬8,000 個超級充電樁稱霸快充
市場。

原油進口大減 
日本23個月來首現貿易順差

出口續揚、原油等產品進口大減,日本
23 個月來首度出現貿易順差。

根據MoneyDJ XQ 全球贏家系統報價,
截至台北時間7 月20 日上午8 點25 分為
止,美元兌日圓貶值( 即日圓升值)0.10% 至
139.57;美元兌日圓19 日升值0.64%、連
續第2 個交易日走升。
日本財務省7 月20 日公佈統計數據指
出,出口續揚、加上原油等產品進口大減,
2023 年6 月份日本貿易順差額為430 億日
圓( 去年同月為逆差1 兆3,749 億日圓)、為
23 個月來首度出現順差。路透社事前所作調
查的預估值為逆差467 億日圓、日本6 月意
外出現順差。
其中,6 月份日本出口金額因汽車( 大增
49.7%)、營建/ 礦山用機械( 大增45.8%) 和
船舶( 大增32.8%) 等產品出口增加而較去年
同月成長1.5% 至8 兆7,441 億日圓,連續
第28 個月呈現增長,出口額創歷年同月歷史
新高紀錄。

歐洲6月電動車售出15.8萬輛、
超越柴油車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 公布
最新統計,6 月歐洲電動車售出15.8 萬輛,
超越柴油車,佔新車銷售的15.1%,一年內
市場佔有率成長1.5 倍。
6 月歐盟新車登記達100 萬輛,汽車市
場成長17.8%;除匈牙利微幅衰退1.4% 外,
荷蘭、德國、法國與比利時等國銷售量暴增,
主要受惠於特斯拉大幅降價,每五輛電動車
就有一輛車上鑲嵌著名的“T”字商標;柴
油車銷售雖在德國與中歐地區出現反彈,其
市場佔有率持續下跌,目前僅占新車銷售的
13.4%;油電混合動力車銷量亦有顯著增長,
佔市場24.3%;而可充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
量則衰退,僅占市場的7.9%;歐盟市場仍以
汽油車最常見,佔上月新車銷售36.3%,因
整體市場反彈而增長11%。
總體而言,歐洲新車銷售今年上半年
出現反彈,達540 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
17.9%,但市場規模仍比疫前2019 上半年少
了21%。

研調:陸車企引領東南亞電動車市場
Q1占比近75%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
7 月20 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汽車製造商主
導了東南亞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今年第
一季東南亞市場四分之三的電動汽車銷量來
自中國廠商。Counterpoint 分析師Abhilash
Gupta 表示,中國汽車廠商正在東南亞地區經
歷快速增長,並超越了競爭對手,其市場份額
從一年前的38% 增加到近75%。
Counterpoint 表示,泰國是東南亞主要
的區域汽車製造中心,該國第一季的電動汽
車銷量占整個東南亞的79%。泰國正向消費
者提供電動汽車購置激勵,並向汽車製造商
提供補貼,以在當地生產更多電動汽車;包
括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中國廠商都已在泰國
進行生產投資。泰國的目標是到2030 年,
將其年產量250 萬輛的汽車中約30% 轉化
為電動汽車。
Counterpoint 預計,隨著中國電動汽車
產品的不斷擴大,電動汽車占東南亞汽車總
銷量的比例到今年底可能會達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