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市場掃描

2008-07-05

PEC主席驚人之語 油價今夏挺進170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主席卡利爾26日表示,他預測國際油價在今夏可能達到每桶150到170美元。他此話一出,立刻導致國際油價強勁反彈3美元以上,逼近每桶138美元關卡。

受此打擊,26日美股早盤也告重挫,道瓊指數大跌逾200點,至11 589點,是2006年10月以來最低。26日紐約早盤,西德州中級原油勁揚3.28美元,至137.83美元,北海布蘭特原油上揚3.13美元,至每桶137.46美元。

OPEC主席卡利爾表示,OPEC已盡力壓抑油價漲勢,但是在美元疲軟與市場投機炒作下,預料油價在今夏可能達到每桶150到170美元間的水準。不過他也表示,之後油價可望因需求減少而逐漸下跌。

 

伊拉克重新與西方石油公司簽石油合約

包括殼牌石油集團等四家西方石油公司與伊拉克政府將重新簽署石油合約,在相隔三十六年後,西方石油公司將重返伊拉克。

根據紐約時報網路版的報導,艾克森美孚,BP,殼牌石油集團和道達爾等公司一直與伊拉克石油部門談判。這些石油公司在海珊將伊拉克石油行業國有化前與伊拉克石油公司之間有合作關係。預計將在本月底宣布合約,並以非招標方式授予這些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BP,殼牌和道達爾與伊拉克的交易將是服務合同,將通過提供服務而得到報酬,而不是得到開採伊拉克石油的許可。

 

能源總署:原油需求減緩 市場供應仍然緊俏

國際能源總署六月初的預測,全球高油價和一些國家減少燃料補貼,將使今年原油需求成長減緩。國際能源總署也表示,五月份原油供應大增。

為工業國家監督原油市場的國際能源總署,同時也發出一個強烈訊息安撫市場。它表示,若原油供應受到伊朗核子計畫所引發的緊張情勢,或是伊朗最終受到攻擊干擾,該組織將會釋出戰略儲油。

但是總署指出,月初油價飆漲至每桶接近一百四十美元,「並不僅是地緣政治風險,供應情況仍然緊俏」。它表示,總署仍不確定未來半年供需情況會如何發展。

整體而言,未來幾個月市場情況「可能緩和」,但是目前市場的緊張情勢「不太可能」結束,因為根本的高價位「大部份可由基本面解釋」。

 

以煤變油?中國九月試產

國際油價高漲,中國內蒙完成將煤直接液化成石油的生產線,預計九月起展開試產。這條生產線預計每年將轉化約三百五十萬噸煤,生產出一百零八萬噸的柴油、液化石油氣、石腦油等產品。價格是目前石油的三分之一。伊泰集團副總經理姜建生表示,煤直接液化為油,大概每三點五噸煤可液化成一噸油,間接液化需四點二噸左右。以目前煤炭坑口價格概算,只要油價超過每桶四十五美元即可獲利,如果年產量達三百萬噸,成本還會降低。另外,新疆、江蘇、貴州、陜西等產煤地區,也在規劃或籌建煤製油工程。專家預計,至2020年左右,中國以煤提煉出的油量可達三千萬到五千萬噸。

 

中油自卡達進口液化天然氣首船裝船 預定7月上旬抵台

中油與卡達Ras Gas II所簽訂每年300萬噸的25年長期液化天然氣(LNG)買賣契約第一船貨氣,22日在卡達Ras Laffan港完成裝船,預定7月上旬運抵台灣,對中油跨入LNG船運業務具有重大意義。

中油為充分供應國內天然氣需求成長,於94年9月與卡達Ras GasII簽訂每年300萬噸的25年長期LNG買賣契約,這是中油首度自行負責LNG船運業務,並於95年7月以公開招標方式完成所需4艘LNG船的長期租用採購案,在新建LNG船於2009年完工交船前,船東公司提供替代船運載合約量。

卡達是位於波斯灣富產油氣國家,近年來在國際天然氣供應市場舉足輕重。Ras Laffan Liquefied Natural Gas Company Limited(II)(簡稱Ras Gas II公司 )成立於2001年,是卡達國營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與ExxonMobil 合資組成,其天然氣源來自全世界第二大已開發天然氣田North Field。

 

激進份子圖攻擊石油設施 沙國半年逮七百人

沙烏地阿拉伯內政部六月25日宣布,沙國過去六個月共逮捕七百零一名涉嫌密謀攻擊石油工業設施的回教激進份子。沙國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主要產油國。

自今年初以來被捕的這些人之中,「迄今仍有五百二十人遭拘押,原因包括涉及這些離經叛道思想的組織及思想計畫」。離經叛道思想是沙國官員形容蓋達組織的用語。二零零三年五月,蓋達好戰分子發動一波槍擊和爆炸攻擊行動,其中許多是針對西方人士,其後沙國當局即持續掃蕩可疑蓋達分子。

 

以國蘊釀攻伊 中東可能陷火海

由於伊朗將在二○○九年前獲得製造核彈頭所需的濃縮鈾,如果國際社會勸阻這項停止核計劃的努力失敗,伊朗可能是以色列下一個準備襲擊的目標,屆時中東地區可能陷入火海。

六月十七日,以色列認為「制裁」,並不會讓伊朗總統奈賈德改變路線,所以就攻打伊朗核設施行動已達成共識認為,如有必要,即使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以色列亦應對伊朗核設施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因為伊朗將在二○○九年之前獲得足夠製造一枚核彈頭所需的濃縮鈾。

 

專家:平抑油價要靠減少需求 不是提高產量

為了平抑飆漲的油價,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國月中在吉達舉行的高峰會宣佈有意增產,但德國的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專家克雷普24日接受德通社訪問時表示,許多產油國的產量已經達到極限,例如英國和挪威的產量已經開始下降,不過全球的原油蘊藏量到底還剩多少目前還很難說,因為許多政府的統計數字不可靠。他說,最近油價飆漲主因是產量難以應付需求,短期內產油或煉油國如果遭受風災侵襲或政局動盪,油價還會攀升。

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HWWI)的專家馬蒂斯也說,產油國上週宣佈增產不會認真執行,因為增產沒這麼容易,必須耗費大量的技術和資金。

 

TAMM收到計23.3億桶原始石油地質儲量更新報告

TAMM Oil and Gas Corp.(簡稱 TAMM)(OTC Bulletin Board: TAMO) 24日宣布,該公司已收到 Chapm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Ltd. 的一份最新報告。Chapm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Ltd. 是一家總部設於亞伯達省卡爾加裡的石油工程公司,它受到 TAMM 的委託將發布一份關於35個油層區塊中現存重質油的最終報告,TAMM 在這些區域擁有100%的開採權益。發布的該報告包括 TAMM 最近購買 Alberta Crown 的14個區塊的石油和天然氣租約。這14個區塊與該公司已經持有的21個油砂地區租約毗鄰。Chapman 確定,與密西西比河同樣古老的該公司 Lower Debolt 和 Elkton 會員專區等35個區塊的原始石油地質儲量共23.3億桶。

 

美抑制油價飆 擬立法禁炒作

油價持續上揚,市場矛頭指向這是投機客炒作的結果,美國國會可能評估是否立法限制避險基金、投資銀行以及其他投資客在原油交易市場所扮演的角色。

根據美國國會調查,近期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交易,投機客就占了百分之七十,相較二○○○年時僅占百分之三十七,明顯增加許多。

雖然布希政府、華爾街以及聯邦管制當局認為投機炒作行為對近期油價上漲的影響很小,但國際貨幣基金、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大型石油公司以及主要總統候選人都對炒作行為表示擔憂。

 

沙國能源峰會 商討高油價議題

國際能源高峰會,22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的吉達港市舉行,各主要產油國跟消費國以及石油公司的代表齊聚一堂,商討當前高油價的問題。

全球原油產量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在峰會上承諾,今年將持續增產原油,7月預定提高到970萬桶,8月到年底,也將視需求,把原油日產量提升970萬桶以上。峰會的會後公報,也提出原油期貨市場透明化,避免投機炒作,同時呼籲產油國提高產能,以及提高使用可回收能源。

 

布希批國會阻擋近海採油解禁

美國總統布希不滿國會否決他所提出解除美國近海鑽油禁令的議案,21日在每週例行廣播演說中,痛批國會也要為高油價傷害美國經濟負責。

民主黨控制的國會擔心,解除近海鑽油禁令可能會危害美國沿海的生態環境,也沒有辦法有效解決能源短缺的壓力,以美國目前的能源消耗水準來算,180億桶原油,不到三年就會用光。美國國會是在1982年通過禁止在近海開採石油和天然氣,這項禁令每年延長一次,一直維持到現在。

 

波灣六國大賺黑金錢 兩年將進帳1.3兆美元

科威特21日發布的經濟報告指稱,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合作理事會成員國,今明兩年的石油收入預估將達一兆三千億美元。

科威特的夏爾經濟諮詢機構在週報中說,波灣理事會六個成員國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二零零七年售油收入總計三千六百四十億美元。這六國的石油蘊藏量,號稱占全球已證實油藏將近一半。其每日石油生產量共一千六百萬桶,幾乎是全球五分之一的消耗量。

 

奈及利亞游擊隊攻擊英荷殼牌油田 油價添變數

奈及利亞的武裝份子19日發表聲明表示,他們對英荷殼牌石油公司位於外海的油田發動攻擊,殼牌石油也在稍後關閉這座油田。

【英荷殼牌】位於奈及利亞外海的這片油田,每天生產20萬桶原油,但在被奈國武裝叛軍的恐怖攻擊而緊急關閉後,是否會引爆國際油價飆漲,值得關注。殼牌擁有彭加油田百分之五十五股份,美國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擁有百分之二十,義大利阿吉甫公司擁有百分之十二點五,法國達道爾集團旗下的奈及利亞埃爾夫石油公司也佔百分之十二點五。

奈國的外籍石油公司經常成為當地武裝份子的攻擊目標,也因為油田產量不穩,常導致油價攀升。

 

台塑營收創新高 李志村:石化業明後年恐現關廠潮

台塑公司19日召開股東會,雖然去年營收高達1816億元,年增率23%創下歷史新高,董事長李志村卻對未來景氣有點擔憂,他認為明年甚至後年,石化業有可能出現倒閉潮。

 

古巴油田能源新天堂 各國搶進 美礙禁令難入主

根據一項2005年的調查,在古巴北部的外海,蘊藏有豐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氣,產量之多,幾乎可以與美國相提並論。

國際油價飆高,加拿大、西班牙、挪威、印度,已經紛紛在這塊黑金天堂努力探勘尋找能源。眼看一大塊油田就在自己家門邊,美國卻礙於不准跟古巴貿易往來的禁令,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塊黑金大餅被其他國家瓜分,到底是要化敵為友和古巴合作,還是要堅持原則,忍痛看著別的國家在自己門邊挖油,這個問題可考倒了美國。

 

日中共同開發油氣田 可能拓展能源合作

分析師18日說,中國與日本聯合開發油氣田不太可能滿足這兩個亞洲經濟大國的能源需求,但可能使雙方在重要資源方面進行更廣泛的合作。

對於油氣開採權相互爭執多年後,日本與中國終於同意聯合開發中國東海數個引起爭議的油氣田之一。

日本幾乎沒有自己的天然能源資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油購自於中東。中國也嚴重依賴進口能源支持以兩位數成長的經濟。

 

英國油罐車司機罷工釀油荒 數百家加油站受影響

英國聯合工會的641名油罐車司機15日繼續為爭取更高薪金舉行罷工,使全國數百家加油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有些加油站甚至出現斷油。業內人士擔心,如果眼下一幕在接下來一週重演,那麼英國車主可能面臨“最嚴重燃油短缺”。不過,有關勞資雙方將重啟談判的消息為打破僵局燃起一絲希望。

罷工使全國總共647家加油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來自英國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英國境內近萬家加油站中,已有112家被迫關閉。

petrolprices.com網站14日警告說,英國54%的地區可能在罷工期間遭遇油品短缺。英國石油工業協會一名發言人說,罷工者封鎖了一些煉油廠,加劇危機。

 

洛城藏油豐 經濟與環保拔河

美國加州洛杉磯向來以觀光著稱,但事實上她也是石油工業重鎮,因為洛杉磯地區,有九十億桶石油藏量,所以石油公司想盡辦法要在人口稠密的洛杉磯開採石油,從市區到比佛利都有可以開採的油田,石油公司在州政府的支持下,只要能兼顧環保與安全,就可以積極開採。但石油公司在洛杉磯的開採,卻受到市政府及當地居民的極力反彈,因為大家都怕稍一不慎,就有可能會引發公安及環境的災難。石油公司的營收,可以增加州政府稅收,新油田的開採又需要人力,能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所以州政府相當鼓勵新油田的開發,今年上半年,洛杉磯地區就有四千多件油田開發案的申請,當局也請民眾放心,因為他們會嚴格監督,不會讓石油業威脅環境。

 

產油暴發戶 哈薩克的「黑金奇蹟」

國際油價不斷飆升,位於中亞的哈薩克,可能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重要產油國,因為過去哈薩克必須仰賴俄羅斯,才能把石油運出國賣,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哈薩克現在不用靠人,就可以自己賣石油,經濟成長連續7年超過10%,國民生活頓時富裕起來。

哈薩克的卡什干油田,石油蘊藏量超過35億噸,把這裡的石油賣到歐洲、賣到日本、賣到大陸,就能讓哈薩克賺進更多鈔票。3年前,哈薩克從境內油田拉了一條1000公里長的油管,就為了把石油送到中國大陸。等到卡什干油田開發成功,哈薩克的產油量也將躍居全球前五大。

 

美最高法院降低埃克森美孚漏油案罰款金額

美國最高法院六月25日判決,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因一九八九年「埃克森.瓦爾狄斯」號油輪漏油事件而被判處的懲罰性損害賠償金額與利息過高,應大幅減少。高等法院對這家公司所判決的二十五億美元懲罰性損害賠償金,如今應削減為五億零七百萬美元。

這是這件長期訴訟案的最新轉折,而此事起於埃克森.瓦爾狄斯號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四日撞及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內的礁石,導致船上一千一百萬加侖原油溢入海中。這是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漏油事件,事後埃克森美孚公司花費了大約二十一億美元來清理遭到污染的海岸線,另花費三億多美元賠償遭此影響的漁民和當地居民。

該公司並支付九億多美元罰金,以圖阻止美國政府和阿拉斯加州對其發動刑事訴訟。但阿拉斯加一起民事訴訟案的陪審團一九九四年下令設在德州的該公司,須對大約三萬四千位漁民以及其他在威廉王子灣工作者支付五十億美元損害賠償。

這個賠款金額在二零零二年十二月減少為四十億美元,其後又在二零零四年元月各個上訴判決中增加為四十五億美元。美國上訴法院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將這筆懲罰性損害賠償金減少為二十五億美元,並稱此一金額比較符合法律判例。一些環保團體對賠償金額減少反應憤怒,而埃克森美孚公司則繼續上訴最高法院,以質疑在現行海洋法律下,該公司是否應負擔任何損害賠償;若是應支付賠償,則如此高額的賠償是否合理。

 

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Rex W. Tillerson對瓦爾迪斯案最終裁決的聲明

最高法院六月26日對懲罰性損害賠償和瓦爾迪斯號油輪原油外漏事件的有關法律問題做出了裁決。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也特別針對此一事件作以下說明:

瓦爾迪斯號油輪原油外漏事件是一個悲劇性事故,公司對此深表遺憾。

我們理解這對於每個受牽連的人來說都是一段艱難的時期。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消除原油外漏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並防止我們公司再次發生此類事故。

我們在第一時間就為原油外漏事件擔負起了責任,並為該事故投入了逾34億美元,用於賠償、清理、善後及處罰等事宜。

公司及時清理了外漏的石油並自願對11000多名阿拉斯加居民及企業進行了賠償。清理工作已於1992年由阿拉斯加州和美國海岸警衛隊宣告完成。瓦爾迪斯事故發生後,我們加倍強調了我們保護環境、員工和經營所在社區安全的長期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