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市場掃描
2008-09-05
「颶風之母」 直撲紐奧良
古斯塔夫颶風31日撲向墨西哥灣,直逼墨西哥灣岸和聞颶風色變的美國紐奧良市,美國氣象單位警告,強度已經減弱為3級的古斯塔夫登陸時可能增為4級,威力更勝3年前造成800億美元損失的卡翠納颶風。
古斯塔夫颶風周末侵襲牙買加、海地與古巴時的最大陣風達到時速220公里,差點就成為最強烈的5級颶風。掠過古巴後強度降為3級,每小時風速仍將近195公里。
美國總統布希已宣布路易斯安納州和德州與阿拉巴馬州進入緊急狀態,石油公司已關閉海上石油作業平台,墨西哥灣油田供應美國25%的石油和15%的天然氣,颶風災害可能影響油價。
斷油報復歐盟? 俄否認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俄羅斯可能在數日內切斷對西歐的石油供應,以報復歐盟準備就喬治亞衝突對俄國祭出制裁。俄羅斯官員隨即出面否認,保證會維持穩定供應。
每日電訊報28日指出,若俄羅斯以石油做武器,將使喬治亞危機大大升級,並對石油市場造成衝擊,油價可能漲到每桶200美元。市場消息說,數家俄羅斯石油公司已接到克里姆林宮的命令,準備一旦歐盟歐盟領袖9月1日開會決定制裁俄羅斯,就立刻切斷供應德國和波蘭石油的「友誼」油管。
但俄羅斯主管能源的副總理謝欽隨即出面澄清說:「即使在冷戰期間,不論任何政治或其他因素,蘇聯始終履行供應歐洲能源的合約義務。俄羅斯身為信實可靠的合作伙伴,將恪遵同樣原則。」
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市場對俄羅斯和喬治亞的糾紛十分敏感,在傳出俄羅斯可能「斷油」的報導後,紐約油價一度上漲2.23美元,達到每桶117.82美元,但28日以下跌至115.59美元作收。俄羅斯每天出口約650萬桶石油,供應歐盟26%的石油和29%的天然氣。全球石油供給只要一天短少100萬桶,就會造成油價飆漲。
紐約油價重挫後持穩 裏海油管可望恢復營運
紐約西德州原油自8月22日每桶重挫6美元之後,至月底油價變化不大,主要是英國石油公司 (BP )裏海油管可望恢復正常營運。
英國石油公司的Baku-Tbilisi-Ceyhan油管,受到俄羅斯與喬治亞戰火波及而一度停擺。
英國石油公司的Baku油管,從亞塞拜然經喬治亞,通往土耳其的地中海岸,原油在此地裝載到油輪上,再運往美國與歐洲市場,這是中亞地區重要的原油運輸路線。
此外,此次油價暴跌的另一項原因是美元走強。
歐美產油巨人影響力日衰 產量無以為繼
歐美主要石油公司的產量都已經開始減少,部份原因來自政治。從裏海 (Caspian Sea)到南美洲,歐美石油公司必須被迫接受優惠條件較少的合約、或是與專斷的國營公司進行不公平的對抗。它們已逐漸被逐出原物料豐富的地區。
另外,歐美開發成熟的大部份地區,原油產量亦開始下滑,像北海 (North Sea)就是如此。
專家說,此現實反映的是曾寡占全球市場的原油巨擘們,影響力已大幅減低—包括它們增產的能力。
但未來10年,全球須產出更多石油來滿足中國等新興國家之需求。石油公司的困境,暗示了未來供給必須有所提升,卻不知來源何在。
供給問題變得明確,主因上一季連 Exxon Mobil在內的前五大上市石油公司,每日平均石油產量下滑61.4萬桶 (共同獲利仍高達440億美元),為連續第五季萎縮。
儘管與全球每日8600萬桶的需求來比是微不足道,但考量今日市場的供給平衡緊繃,供給稍有不足,均足以推高油價。
有鑑於此,專家並不預期非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 的石油產出今年會有所增長。而全球每日的原油需求成長卻多達80萬桶,大部份源自中國與中東國家。OPEC會員國9月份將召開產量檢討會議,以決定實施增產或減產,預期將影響油價走勢。
最晚至1970年代,歐美產油巨人仍掌控全球逾 50% 產量,其中包括了Exxon Mobil、BP、Royal Dutch Shell、 Chevron、ConocoPhillips、法國 Total以及義大利的 Eni,現在卻只剩下13%。現今宰制原油蘊藏的前10大業者全是國營企業,像俄羅斯的 Gazprom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等。
巴西石油所有權歸誰引爭議
自從巴西石油公司證實聖多斯海域pre-sal地區的杜比油田含有八十億桶石油的蘊藏量後,開始出現一項爭議:這麼多石油到底是誰的?是屬於巴西石油公司、還是國家人民的?
在有答案之前,巴西政府已取消召開新的拍賣會,並成立一個委員會,在六十天內決定剛發現的油氣田開採權該歸屬於誰。
市場猜測整個pre-sal地區的石油蘊藏量,可能多達三千三百八十億桶,比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烏地阿拉伯蘊藏的兩千六百四十億桶還多。正因為涉及的數字驚人,巴西政府有意修訂一九九七年頒布的「石油法」,將開採石油獲得的利益投資在教育上面。同時收回巴西石油公司的開採權。巴西能礦部也建議成立一家類似「巴西石油公司二號」的新國營企業,和巴西石油公司一起開採石油,卻引起各界批評。
巴西總統魯拉卻表示,巴西的石油是全體人民的資產,而非巴西石油公司所有。 在巴西石油未來不明朗的同時,因為市場上的謠言滿天飛,使得巴油公司雖在第二季的營業額刷新紀錄,獲利五十五億美元,是全美洲獲利第三高的企業,但股價仍然全面下跌。
BP秋明首席財務官辭職
據瞭解,英國石油及其俄羅斯合作伙伴AAR圍繞合資企業控制權的糾紛,令TNK-BP首席財務官James Owen地位越來越不穩固,James Owen已於8月4日向公司首席執行長Robert Dudley和公司董事會遞交了辭職信。並將於8月底離職。
在James Owen辭職10天前,英國石油(BP)在俄羅斯合資企業TNK-BP首席執行長Robert Dudley因簽證問題,離開俄羅斯,目前他在國外管理TNK-BP公司。
TNK-BP公司英方股東英國石油公司(BP)7月22日宣布從俄羅斯召回60名員工。這樣,共有148名來自BP的員工離開了TNK-BP公司。英方表示,由於出現了簽証問題,這些員工無法正常履行職責,而且這一形勢未必能在近期得到解決。
TNK-BP公司大量雇用外國專家也是公司俄方股東同英方股東的分歧之一。雙方在公司管理和戰略方面存在不同意見。
巴菲特與比爾蓋茲探勘加拿大油砂田
過去多數石油公司都認為開採油砂成本過高,所以興趣缺缺,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會產生瀝青,再經過精煉才會變成汽油,這個過程不僅得耗費大量能源,而且每桶油成本高達18至23美元,花旗銀行分析師認為,國際油價必須維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企業才會願意開採油砂。
全球投資大師巴菲特與比爾蓋茲兩位國際排名首富聯手探勘位於加拿大亞伯塔省的油砂田,此舉公布後,油砂礦業股價一步登天,這一點證明石油能源在近期內還是工業商品的重點。加拿大的油砂產量舉世聞名,具獲利價值的原油蘊藏量達1740億桶,若未來油價續揚或開採成本下降,可再增加1410億桶的產能,讓加國石油蘊藏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包括荷蘭皇家殼牌(Shell)、法國道達爾(Total)、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等大企業都搶進投資,不過也引發諸多爭議。
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宣布以14億英鎊收購帝國能源
印度國有石油巨頭─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8月26日宣佈,將以全現金方式收購在倫敦上市的俄羅斯能源公司,每股收購價為12.5英鎊。總計以14億英鎊(約合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俄羅斯帝國能源公司。該收購案還需得到俄羅斯政府的正式批准,就目前來看獲批可能性很大。
帝國能源成立於2004年,其油氣業務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去年年底該公司的原油日產量為1萬桶,今年年底有望達到2.5萬桶,並計畫到2011年將日產量提高到8萬桶。
收購該公司是ONGC最大的一次收購項目。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使ONGC急需海外石油資源以滿足國內不斷上升的石油需求。對ONGC來說,在成功收購帝國能源後,可能又不得不將其大部分股份轉賣給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在內的一些俄羅斯國有公司。
殼牌:亞太超越北美成為全球最大潤滑油市場
殼牌潤滑油執行副總裁皮瑞特8月26日在新加坡表示,隨著歐美市場的放緩,殼牌潤滑油接下來將把重心放在亞太地區新興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印度和印尼。亞太地區去年超越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潤滑油市場;其中,又以中國市場在全球成長最快,預計二零一二年前,每年成長率可達百分之七點三。
目前殼牌潤滑油是中國最大的潤滑油供應商,去年銷售量的年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二十。
皮瑞特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對潤滑油的需求也持續成長。為拓展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殼牌潤滑油在中國建造一間潤滑油混合廠,預計明年第二季投入生產。
不過,皮瑞特也表示,今年是非常具挑戰性的一年,因為油價上漲,讓潤滑油業受到影響,利潤遭到壓低。而油價上漲,也導致潤滑油需求量下滑。中國市場並未受到上述因素顯著影響。
中國伊拉克簽訂30億石油合作項目
據悉,中國及伊拉克已落實一項價值30億元(美元、下同)的石油開發協議。有關項目是雙方合作開發Ahdab油田。其實,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早於1997年,便與伊拉克前政府簽署有關開發協議,當時的合約價值為12億元,但合約訂明要待聯合國取消了當時對伊拉克的石油禁運命令後才開展。其後,美國於2003年揮軍進攻伊拉克,項目實際上已擱置。
伊拉克政府正計劃引進外資,以便提升本身的石油產量,由目前的日產250萬桶,到今年底增至300萬桶,2013年進一步提高至450萬桶。不過,雖然很多外國公司聲稱曾與薩達姆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但伊拉克政府曾表明其合作項目只會透過競投方式尋求外國合作伙伴。
中國石化計劃將合資煉油廠產能擴大
據瞭解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埃克森美孚及Saudi Arabian Oil Co. 合資組建的煉油廠可能會在2010-2015年期間將生產能力擴大一倍。
中國石化和福建省政府共持有該合資公司50%的股權﹐而埃克森美孚和Saudi Aramco各持有該公司25%的股權。
如果中國石化的擴張計劃獲得中央政府的批准﹐這家位於福建省的合資煉油廠的原油加工能力將從目前的每日241,000桶擴展至482,000桶。
中國石化還將研究把乙烯裂解裝置的產能從每年80萬噸擴展至100萬頓的可行性。
特品結盟霄特 攻亞洲刀塔市場
德商Sauter與特品合資成立的霄特國際公司,資本額1,000萬元,其中Sauter持股65%,特品占35%,主要由德國技術移轉至台灣,關鍵零組件由Sauter提供,在台灣生產、組裝至成品後,銷售至台灣、大陸各機床廠。
看好台灣工具機零配件製造技術,全球工具機刀塔製造龍頭德商霄特(Sauter),最近選定與國內機床配件商特品國際合作,雙方合資成立霄特國際公司,全力拓展亞洲伺服動力刀塔市場。
刀塔為工具機重要關鍵零組件,主要產品以非動力刀塔為主,但較高階的伺服動力刀塔,仍多仰賴德國或義大利進口,其中又以德國Sauter及義大利Duplomatic、Barufaldi等三大廠商為主,售價極貴。
新成立的霄特國際透過德國技術移轉,生產最新雙伺服動力刀塔系列,售價將比進口便宜30%,且交貨期可以由過去的四至五個月,大幅縮短為一個月左右,極具市場競爭力。台灣工具機積極朝複合化、高速化及高精度等方向發展,也帶動動力刀塔需求快速成長,據評估,今年動力刀塔市場至少有60%以上成長。
國內汽、柴油30日起每公升漲0.5元
國際油價連續數日上漲,二十八日小幅回檔,依浮動油價機制估算,近一周的杜拜及布蘭特油價均值仍較上周微幅上漲,中油、台塑29日先後宣布,30日凌晨零時與一時起,調漲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各調漲○.五元。這是油價由月調改為周調後,首次調漲。調價後,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三二.八元,九五無鉛汽油三三.五元,九八無鉛汽油三五元,超級柴油三○.六元。
中油依浮動油價機制,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一周間的指標原油(七成杜拜加三成布蘭特原油)變動幅度打八折,加計匯率因素估算後,國內油價應上調二.○五%,汽、柴油價格每公升自三十日起,分別調升○.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