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市場掃描
2010-04-05
頭一遭 英國石油吃下巴西油田
歐洲市值第二大的能源業者英國石油公司(BP)3 月 11 日表示,已與美國石油天然氣商 Devon 達成協議,將以 70 億美元現金收購後者在巴西、亞塞拜然與墨西哥灣的資產,不但可強化英國石油在墨西哥灣的主宰地位,更將首度取得巴西蘊藏豐富的深海油源。這筆交易將使英國石油達成未來十年的目標:產量以每年 1%至 2%的速度成長。根據交易內容,收購的資產包括巴西的十個探勘區、美國墨西哥灣區深水探勘權,以及亞塞拜然裏海 ACG 油田的開發權。英國石油 正大肆投 資在加拿 大 懷 丁(Whiting)的煉油廠,以擴張產能,預定於2012 年開始運轉。
美控行賄 22 國 戴姆勒擬 58 億和解
德國汽車大廠戴姆勒公司為獲得或保持海外業務,涉嫌在 1998 至 2008 年的 10 年間,向至少 22 個國家的官員行賄。消息人士稱,戴姆勒計畫支付 1.85 億美元(約台幣 58.8億),以和解美方長達數年的刑事和民事調查訴訟。戴姆勒及其在德國、俄羅斯及中國的三家子公司被控同謀罪及偽造帳目和紀錄,違反「海外反腐敗行為法」。美聯社報導,戴姆勒將分別向美國司法部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支付九千三百六十萬美元和九千一百四十萬美元,以了結相關調查,同時戴姆勒的德國及俄羅斯子公司也將對相關指控認罪。這項刑事訴訟案在華盛頓提出,指控戴姆勒透過多種管道,向海外官員長期行賄多達數百起、總價值達數千萬美元,戴姆勒以此來贏得向政府出售價值數億美元汽車的合約。
IEA上修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值
國際能源總署〈IEA〉第 2 個月上修全球今年石油需求預測值,主要是亞洲的燃料消耗量大於預期。
IEA 推算的世界 2010 年需求擴增 7萬桶/每日,至每日 8660 萬桶,非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經濟體,持續拉動消耗量回升。
據 IEA 評估,今年的全球石油需求成長,中國幾乎貢獻了 1/3,抵銷了已開發國家消耗量停滯不前的影響,特別是歐洲。3 年免貨物稅 電動車 7 月上路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行政院 26日協調經濟部與財政部後,確定同意電動車三年三千輛免徵貨物稅,且每部車補貼十萬元空汙費政策,行政院近日內核定後,經濟部正式公告,開始受理企業與地方政府提出申請電動車優惠補助,預估電動車方案 7 月正式實施。
杜紫軍強調,這項第一期電動車示範運行計畫,優先適用對象是大眾運輸,如計程車隊、物流車隊等電動車,並不包含一般民眾;而且優惠補助的電動車來源,不只是包括國內生產電動車,也不排除進口電動車。目前台北縣政府已與裕隆合作,將在坪林推行低碳旅遊,希望今年 6 月電動車上路,屆時民眾可搭北縣府電動車,參觀坪林旅遊景點;據悉,北市花博會、高雄市旗津、台中市風景區等也積極推動電動車試運計畫。
近 6 年第 1 顆 景氣紅燈亮了
睽違近 6 年,景氣對策信號亮出首顆紅燈!經建會公布 2 月景氣燈號,今年 2 月失業率雖上升,但因去年就業人數與今年比較, 基期較低,貢獻景氣分數上升 1 分,突破 38 分,2 月直衝紅燈。
前次景氣紅燈是 2004 年 5 月,從去年11 月起景氣燈號已連 3 個月呈現 37 分的黃紅燈,代表景氣從穩定轉向熱絡,但一直都不能突破 38 分的景氣紅燈關卡, 所幸 2 月綜合 9項景氣指標,綜合判斷分數突破 38 分,跨越轉向紅燈的門檻。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表示,這是因為基期低的因素,紅燈恐曇花一現,但亮出紅燈後建議央行可藉此調高重貼 現率 1 至 2 碼,對游資太多的市場有宣誓作用。
全球石油儲量被誇大 最快 2014 年
將遭遇供給不足英國政府前首席科學家、哈佛大學學者金大衛爵士〈Sir David King〉指出,全球的石油儲量被過分誇大約超過三分之一,最快可能在 2014 年需求就會超過供給。金爵士認為,目前全球傳統的石油儲量應為8,500-9,000億桶之間,而非一般所估計的 1.15-1.35 兆桶之間。
金爵士指出,傳統石油儲量之所以被高估,是因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在1980 年代為了競爭市場份額而誇大其儲量數據所致,他呼籲應該對石油儲量進行獨立客觀的調查,並認為石油需求約在 2014-2015 年即會超過供給。金爵士也對非傳統石油如加拿大油砂的開發持保留態度,認為油砂中的石油與天然氣有更高的提煉難度,甚至於有可能永遠無法達到經濟開採的要求。
殼牌石油砍 2000 人 關三分之一加油站
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厲行瘦身,3 月宣布將裁員二千人,同時,殼牌的全球加油站網規模要砍掉三分之一。
執行長弗瑟爾表示,殼牌在一百多個國家有石油零售和行銷業務,在大約 90 個國家經營加油站,這樣的組合太過分散,不夠聚焦,影響獲利能力和成長。殼牌將把產能削減15%,並且計畫每年出售 10 億到 30 億美元資產。
大陸查稅風暴 富士康等 10 外資須自查稅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在中國投資的 10 家全球知名企業,最近都被中國國稅局要求自查稅務,並自行補交稅款。
這 10 家外資企業,包括富士康科技、諾基亞(中國)公司、三星(中國)公司、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松下電器(中國)公司、西門子(中國)公司、麥當勞(中國)公司、匯豐銀行、通用電氣(中國)公司與沃爾瑪(中國)公司。而企業自查對象,包含這些企業集團的子公司成員。
中國國稅總局要求,10 家企業要在 2010年 7 月 5 日前,將完成自查的相關資料報送稅務總局,並抄送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企業自查之後,稅務總局將抽調部分人員對企業自查情況進行複核,以確定重點檢查的對象和內容。
康菲石油宣布出售資產降低負債將減持盧克石油股份
美國第 3 大 石油 公司康菲〈ConocoPhillips〉3 月 24 日宣布一系列措施以提升股東價值,包括兩年內出售 100 億美元資產以降低負債,買回股份並上調股息等。該公司計劃將其在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盧克 石油〈OAO LUKOIL〉的持股比例減半至 10%,並計劃買回 50 億美元的公司股份,同時宣佈將股息上調 10%。
康菲執行長Jim Mulva表示,在將所持盧克石油股權減持一半後,公司仍將致力於在俄羅斯尋求發展。
方向盤出包 通用汽車北美召回130 萬輛車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GM)3 月 2 日宣布,由於旗下多款車輛裝配的動力方向盤有安全疑慮,因此將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召回 130 萬輛小客車。據了解,宣布召修的車輛並未進口至台灣。
通用汽車聲明稿寫道,在調查完該品牌車輛於去年引發的多起車禍後,他們決定自動召回問題汽車。調查後發現,雪佛蘭(Cobalts)、龐帝亞克 2 款車款,在使用超過一定時間後,將可能出現動力轉向的問題,導致車禍發生,為避免發生更多事故,通用將召回檢測方向盤,召回範圍涵蓋整個北美洲。
2款煞車鬆軟 本田在美召修41.2萬輛
日本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本田汽車公司」(Honda Motor Co.)3 月 16 日宣布,因煞車系統出現問題,將在美國召修 2007 年至 2008年款的 Odyssey 箱型車和 Element 休旅車,總數達四十一萬二千輛。這是本田自今年 1月以來第三次大規模召修行動。台灣本田助理協理陳俊亮則表示,上述兩款車型均未進口在台販售,車主不必恐慌。
本田發言人馬丁說,這兩款車的煞車踏板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變得鬆軟無力,駕駛人必須將踏板踩到比正常情況更低的位置,甚至接近腳墊才能使汽車完全停住。而經追查檢測發現,問題出在車內「汽車穩定輔助器」(vehiclestability assist modulator)。
蘇澳港必翔電動汽車 動土
蘇澳港甫升格自由貿易港區其定位為綠能港口,首家廠商必翔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於十四日舉行蘇澳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行政院長吳敦義亦出席。必翔電動汽車蘇澳港新建廠房的硬體建設亦比照「綠建築標章」的規格打造美式花園廠房,該公司盼有幸能於綠色能源產業聚落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扮演領頭羊,預計明(2011)年第一季首批電動汽車即可下線,從蘇澳港直接運往全球市場。
政府大力扶植電動汽車產業,計畫於三年內積極推動十個示範運行據點合計三千輛電動汽車上路運行,必翔電動汽車將積極參與「智慧電動車示範運行推動方案」,並爭取將必翔電動汽車快速導入台灣市場的機會。
LUXGEN 拚品牌放眼全球 任總統出訪禮賓車
裕隆集團自主品牌 LUXGEN,以「行銷全球」為目標,除宣布與阿曼王國汽車經銷商結盟,進軍中東,LUXGEN 7 MPV 也擔任 這次總統馬英九海外出訪行程中的禮賓車。
LUXGEN 去年底以自主品牌參與第 10屆杜拜國際車展,在中東地區順利打響知名度,不少中東地區的汽車經銷商均積極爭取代理權,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巴林等。
經過密集協商與評估,LUXGEN 納智捷汽車今天宣布與阿曼王國經銷商結盟約,進軍中東地區。
進軍中東外,LUXGEN 對中美洲墨西哥、東南亞菲律賓和越南也都擬有區域經銷通路佈建計畫。
Google 撤出中國 美 2 網路公司跟進
在 24 日舉行的一場聽證會上,全球最大網路域名註冊商 Go Daddy 的行政副總裁瓊斯〈Christine Jones〉說,去年 12 月,北京當局要求申請域名的客戶提供個人資料等,這些政策會影響網路自由及客戶人身安全,公司因此決定不再提供「.cn」的域名註冊。
瓊斯強調,撤出中國大陸的決定並非受谷歌影響,只是不想再當中國政府的代理人,以及關注客戶的安全,而這也是中國政府新規定產生的寒蟬效應。
另一家 網 路域名 註 冊 公 司 NetworkSolutionsLLC 則指出,因為中國的新規定具侵略性,為客戶帶來負擔,去年 12 月起就已停止在中國註冊新域名。
巴西 擬調高石油開採費
CNN 網站 3 月 7 日報導,全球兩大產油國巴西與奈及利亞,計劃向國際石油大廠要求更多利潤分享。
巴西規定在該國營運的石油公司必須把一半的利潤交給當局,也正考慮把外資石油公司的有效稅率提高至 80%以上、須向巴西供應商購買開採原油所需的大部分物資,且政府將握有開發案核可權,及要求所有外資石油公司與國營的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結盟。
無獨有偶,奈及利亞也打算提高開採特許費,並要求大部分營建材料必須為國產品,同時也希望國營石油公司深入參與開發案。
分析師指出,油藏豐富的國家要求更多的產油利潤,與國營石油公司更高的參與程度,是大勢所趨。